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企業管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教材教學定位不準確。目前高職物流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由于各學校、系部、教師的理解不一,導致有的教學定位不很準確。不少高職的物流教育教學以大型物流企業為著眼點,有的偏重于企業管理,有的偏重于物流管理,有的甚至連物流企業管理與企業物流管理兩個關鍵概念都不作嚴格區分。以其昏昏又焉能使人昭昭!高職物流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定位,出發點和落實點都應該是為學生去中小型物流企業,在操作和初級管理等崗位作的知識技能準備!要把這樣的定位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全過程。
1.2課程結構過于強調系統性和全面性。目前高職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如《物流企業管理》所采用的教材,其結構應該說都比較嚴謹全面。很顯然,這種知識結構傾向于強調物流管理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其用意不錯,是希望學生熟練掌握物流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物流企業管理的全部流程和方法,還希望學生能運用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由此不難看出,高職物流企業管理教科書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全面系統的物流企業管理的知識和技能,缺乏的恰恰就是差別性和針對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舍取發揮,大力改革和創新。
1.3部分教學內容脫離小型物流企業管理實際。正因為目前高職物流專業的必修課物流企業管理等所采用的教材,都傾向于強調物流管理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使得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而對高職學生日后就業的主戰場,即中小型物流企業的管理實際距離較大;對學生的就業、創業和專業發展軌跡缺乏針對性實用性的幫助。
2適應小型物流企業管理需求是高職物流教學改革的方向
2.1確定為中小型物流企業物流管理服務的教學定位。物流企業管理課程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它與本專業其他專業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物流企業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熟悉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了解物流發展現狀以及物流企業管理的基本要素。按照高職物流專業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來看,他們極少會進入物流企業管理的理論研究領域,有的人隨著職業的發展變遷,會從事一定的管理工作,其時需要用到物流企業管理知識和技能。如果說,物流企業管理基本知識是“必需”的話,那么,物流企業管理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就應該以“夠用”為度。物流企業管理課程的教學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只求掌握物流企業運作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業務,注重讓學生分析和解決物流企業管理實際問題,適應今后到中小型物流企業中工作方為要旨。
2.2確定為學生就業去向及職業生涯服務的教改思路。對于高職物流專業教育來說,就業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方向標,他們的職業發展軌跡就是學校教學的服務主題。一般說來,高職物流專業學生畢業就業后會有這么幾個發展階段:先是第一線的操作人員;經歷幾年發展后,可能成為執行層面的中層管理人員;再后來,有少數人可能成為決策層面的高層管理人員[3]。明天幾個不同階段所需要的物流企業管理知識,或者說物流崗位群所需的物流管理技能,就是今天高職物流專業教學整體設置的依據。這些知識技能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部分:技術能力、經濟管理、信息管理。首先,操作人員的技能是所有學生的共同基礎:采購、供應、運輸、倉儲、裝卸、配送等知識技能,是物流專業學生的基本功,應該加以強化。其次,初、中級管理人員必須增加企業管理、質量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知識能力的實踐學習。再次,為高層管理者準備的知識能力可作為選學內容,如企業宏觀管理、市場分析、計劃決策、組織機構、企業文化、經營評價等。
2.3確定為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課程教學設置。專科層次的物流管理專業辦學主要是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服務的,因此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找準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定位,要結合行業或當地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定位來設置專業課程。如商貿業較為發達的地區,物流專業課程可以側重于配送、采購等。將配送、采購相關的知識細化,目的就是把學生培養成未來的物流職業人才,如理貨員、采購員等。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給學生布置當地物流企業實際的模擬業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學習,要求學生實踐相關業務,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行運作管理的動手能力。實踐課盡可能真刀真槍,讓學生進入角色,以實戰的形式參與到實踐課的教學中來,感受到真實的崗位職責與特點,提高物流作業操作能力。要增加當地物流企業實踐教學的比重,要利用校外當地企業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深切體會中小型物流企業的處境、生存、發展的現實,為自己的就業、創業作一次次彩排。
2.4確定以學生職業發展階段為依據的教學考核方式。高職物流企業管理既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專業課程,那么,除了它的教學要十分強調實踐性操作性之外,圍繞它的教學考核也必須強調實踐性操作性。教學考核應當分為兩個方面:對教師的考核和對學生的考核。對教師的考核主要是考核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對學生的考核主要是考核知識掌握、能力提高、技術熟練和業務成績。可以對應于學生就業后的職業發展若干階段設計相應的考核內容和形式,甚至可以采用累進式計算學分和成績,只要能完成操作人員和初級管理人員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的學生,就應準許合格。不一定非得要掌握高級管理人員所需知識技能。對教師的考核也可以照此辦理。
作者:潘冬青單位: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公共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