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礦安全管理的矛盾與應對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管理制度的制訂與執行之間的矛盾
管理制度的制訂與執行之間的矛盾是導致煤礦安全生產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矛盾的直接因素。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一直都是煤礦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制訂的,煤礦生產單位和職工只有被動地執行,而這些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訂,考慮職工利益和便于職工落實的因素較少,往往出現制度制訂與制度落實之間“兩張皮”現象。久而久之,職工錯誤地認為凡是制度,都是限制和處罰職工的,對執行制度產生逆反心理。實踐證明,要確保一條規定落到實處,往往要具備一系列前提條件,要“先開渠、再放水”。首先,要使職工真正成為安全規定制定的主體,并不是說要職工具體起草文件,而是說要動員職工,讓職工參與,深入現場,深入職工,了解職工最真實的想法;其次,有些管理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一些時過境遷的安全管理制度仍在發揮它的“余熱”,并不適應當前的安全生產。比如:局部通風中“風筒距工作面的距離不得超過5m”的規定是在風筒直徑為0.3m,風機功率為11.4kW的條件下制訂的,現在普遍采用的風筒直徑為0.8m,風機功率為2×15kW、2×30kW的大功率局扇,如果仍然固守這樣的規定,勢必造成工作面“飛塵走石”的混亂局面。
2指標管理與管理目標之間的矛盾
首先,為落實安全責任,調動管理者抓好安全生產的積極性,有些管理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聯責指標,這些指標往往與抓“三違”的數量、查處安全隱患的多少相關聯,造成員工的違章行為和現場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成為各級管理人員下井完成的主要工作內容,帶著指標下井,使管理者與基層員工的關系變成“貓和老鼠”的關系;其次,安全生產管理者以罰代管的行為也加劇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對違章者和隱患單位實施罰款。因為在許多管理者看來,罰款比教育更現實,更容易操作,也更有“成績”,至于罰款的實際效果,解決“三違”、隱患背后的問題,探究出現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管理者則很少過問,造成這種以罰代管,以罰代教的現象得不到職工的認同。
3煤礦安全管理對策探討
本質上講,“遠離違章、搞好安全生產”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標。作為一線職工,安全的重要性對他們自己來說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而作為管理者,安全的重要性就意味著企業經濟效益,所以說要確保安全生產,就必須依靠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需要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密切“配合”。
3.1安全生產管理者不僅要追求數量,更要追求質量質量是安全的基礎,是生產的前提。要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方針落到實處,就必須在生產的全過程中關注安全、重視安全。在制定產量、進尺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使之科學合理,留有余地;當出現采掘失調,生產被動的局面時,要正確分析基層單位所面對的客觀問題和主觀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性的“補貼”政策,使之“欠產不欠錢”,從根本上消除基層單位冒險蠻干,違章作業的動機。同時,加大違規違章生產的成本,使之不敢違章,違章不起,出現違章不但要丟票子,還要摘帽子、丟位子。
3.2安全生產管理者要“為安全找事兒”,更要“著重解決事兒”在煤炭企業中,安全生產管理者在員工的心中,就是在“找事兒”。當然,就“找事兒”本身而言,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看把“找事兒”作為一種手段還是作為一種目的;“找事兒”是幫助解決員工解決不了的問題,達到沒有“事兒”的目的,因此,安全生產工作需要“找事兒者”,更需要解決“事兒”。把問題解決好,做到安全生產,這是檢驗每一個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首要標準。如果僅僅是為了“找事兒”而“找事兒”,就會使問題變味,安全管理就偏離了方向。
3.3安全生產管理者要“帶著指標下井”,更要帶著親情下井指標是壓力,也是動力。指標本身也沒有問題,問題是拿著指標嚇唬人,使之成為“謀利”的工具。安全管理指標不是管理者的特權,而是職責所在,是要求管理者親臨現場,幫助現場員工按章操作,實現安全生產,安全管理指標是衡量管理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標尺,如果以此為目的為所欲為,人為處罰,不但解決不了現場安全問題,而且會使問題越來越多趨于復雜,勢必偏離管理軌道,走向管理的反面,違背管理的本意。只有把組織賦予的管理權力,轉變為指導、幫助、聯系和教育員工的重要手段,通過管理,把安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落實在現場,解決員工不能解決的問題、無法回避的問題,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行為才能真正受到員工的歡迎。
3.4安全生產管理者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原本是為解決問題而來,如果僅僅停留在發現問題予以處罰,甚至是為了處罰而去發現問題上,管理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管理者和一般員工只是分工不同,而目標是一致的,要受到基層員工的歡迎,就要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設身處地解決現場員工迫切需要解決的安全問題,這就要求管理者注重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不能把出現的安全問題都記在員工的賬上,而是分析找出導致這些安全問題背后的原因: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不成熟?還是管理者沒有配備相應的技術手段?并分門別類地加以協調解決,只有這樣,才能上下同心,把安全生產搞好。
3.5安全生產管理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整體工作能力檢查指導工作就要技高一籌,這樣的檢查才有權威,才能被員工信服。而實際上,有些管理人員素質一般,卻愛好指手畫腳,提出的要求和生產實際嚴重脫節,牽強附會,這樣管理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由于員工長期處于同一個工作環境,想讓他們對所接觸的不斷變化的情況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也不現實,這時候,就要靠安全生產管理者的指導和把關,如果自身素質不過硬,對待現場員工的問題不懂裝懂,自然就無法找準安全問題的癥結,檢查工作在員工心中就只能是搞形式,不應付了事還能有什么辦法呢?安全生產管理者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整體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對安全隱患才能做到看得準、提得好、解決得好,煤炭企業的安全隱患才能消除于未然,治之于未亂,煤礦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于占軍左寶劉慧勛單位: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六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