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工程技術團隊建立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幾年,我們對部隊和地方12所三級甲等醫院的醫學工程部門的人員編制、業務工作等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提出加強醫學工程技術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1調查結果
1.1編制情況
(1)床位與醫學工程技術人員比例:最高為1:0.023,最低為1:0.008,平均為1:0.012。(2)衛生技術人員與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比例:最高為1:0.014,最低為1:0.007,平均為1:0.0086。
1.2人員素質情況
12所醫院醫學工程部門總人數為245人。(1)學歷:受高等教育的184人(75.1%),中等教育的49人(20%),初等教育的12人(4.9%)。三者之間的比例為15.33:4.08:1。(2)技術職稱:高級技術職稱32人(13%),中級技術職稱70人(28.6%),初級技術職稱143人(58.4%)。(3)年齡分布:年齡<30歲的53人(21.6%),30~49歲的170人(69.4%),50歲以上的22人(9%)。從事醫學工程技術工作多在10年以上。1.3業務工作量(1)醫療設備價值:醫院醫療設備總值最高的近9.8億元,最低的也達到了1.5億元,平均3.3億元。(2)維修情況:醫療設備修理率最高為99.12%,最低為89.86%,平均為96.02%。醫療設備修復率最高為99.55%,最低為85.00%,平均為94.01%。
2分析討論
2.1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地位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一切高科技領域都猛烈地沖擊著醫學領域,醫學上每一個重大成果,都與工程技術信息相關,X-CT、核磁共振就是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和圖像處理技術發展的結果。醫學不再是與理工類分開的獨立學科,相當部分高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用于醫學,造福人類,正確把握工程技術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充分調動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性是我們面臨的課題。一個現代化醫院,不但要有一支技術過硬的醫生和素質良好的護理人員隊伍,也要有一支掌握現代高科技技術、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工程技術人員隊伍,才能創造出高的醫療水平。因此,重視醫療設備管理,擺正工程技術人員的位置至關重要。
2.2現狀分析從統計結果來看,近些年醫學工程技術隊伍從人員素質、年齡結構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但從發展的眼光看,仍存在不少問題。(1)各級領導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關心重視不夠。(2)工程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人機比例過低。(3)人員素質偏低,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缺少高學歷和有較高理論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3幾點建議
3.1各級領導加強對醫工科工作的重視各級領導對醫學工程科室工作的重視是提高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地位的關鍵。要做好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對以下幾個問題必須要有正確認識。(1)把醫生與工程技術人員人為的分為主角和配角是不恰當的。在發達國家一所現代化醫院中,醫務部、護理部、臨床工程部已成為鼎足而立的3大支柱。所以一定要正確認識醫學工程技術人員作用。醫院先進的醫療設備的正常運行,是和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正確引進、安裝、調試、維護保養密不可分的。(2)要求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必須什么都會是不現實的。因為醫學工程專業是一個邊緣學科,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醫學等多學科。維修設備與給人看病不同,人體解剖基本差異不大,但儀器設備結構卻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功能的儀器,也會因型號、生產廠家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工程技術人員必需依靠圖紙進行交流。因此,要求某個人什么都掌握是不現實的。通過重點培養,個人刻苦鉆研,有側重地掌握1~2項技術是可行的。(3)維修是能直接創造價值的勞動。1臺價值昂貴的醫療設備,很可能只有1個或幾個器件損壞而不能運轉,可維修的過程卻尤如大海撈針,但只要找到故障所在,往往可能不用太大的經濟代價,就可以修復。因此,維修工作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可輕視的。醫學工程技術隊伍的發展之路是曲折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期才初步形成規模,總的來說,發展相對緩慢,且極不平衡。重醫療輕設備的思想還存在一定的比例,有些單位看似重視,積極引進先進設備,但在日后的管理、開發卻用功太少,造成設備閑置、浪費、功能開發不出來。醫學工程專業在我國起步晚,與其他醫學專業相比,基礎薄弱,隊伍也不夠整齊,正因為如此,更需各級領導給予更多的理解與關懷。
3.2增加編制,明確職責,建立科學的人機比例國家衛生部有關規定的床位與藥劑人員之比為1:0.06~1:0.10,藥學人員宜占衛生技術人員的8%~9%。但與醫學工作相平行的醫療設備管理工作,其人員比例明顯偏低。衛生主管部門應根據醫院的等級、床位、醫療設備的總價值等因素來配備各級工程技術人員的數目,面對現實,給予編制,明確職責,逐步趨向合理。而對工程技術人員隊伍層次(水平、專業、年齡)結構應搭配合理、銜接自然。專業結構要多樣化,由檢修人才、計算機、醫學工程技術人才和組織管理人才組成的醫療設備管理隊伍,才是合理的專業群體結構,才能建立一支適應高科技發展的、科學化管理體系的醫學工程技術隊伍。
3.3整合資源,豐富和擴展臨床工程學科內涵臨床工程部包含了醫療設備的采購、管理、維修、醫學計量、計算機網絡、配電等保障部門。應該把涉及醫學工程的各學科整合成一個合理有效的技術平臺,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解放軍總醫院的醫學保障部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范例。
3.4依靠自身努力提高醫學工程學科地位
3.4.1加強在職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自身素質調查結果表明,一些醫院的人員素質比例不盡合理,盡管總體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比例很大,但知識的更新換代更為重要。因此,加強在職人員的技術培訓顯得更有意義。醫學工程技術人員自身要重視業務學習,加強學術交流,總結經驗,撰寫論文,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學術水平。技術培訓的途徑:①走出去,開闊眼界,參加有意義、有針對性的學術活動、短期培訓,條件允許還可以參加進修班學習。②請進來,虛心求教,聘請專家實地教學,請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維修、管理經驗。③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加強傳幫帶,積累、總結維修經驗。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始終瞄準醫學工程專業的最前沿。④抓緊院校培養,堅持在職培訓,鼓勵自學成才,是極其現實的對策。
3.4.2不斷擴大醫學工程科的影響力(1)不斷提高維護保障的有效性。認真履行職責,業務精益求精,提高醫療設備運轉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2)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提高醫學工程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努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3)不斷拓展業務范圍。如擴大醫學計量檢定標準、加強區域性檢修站保障力度、環境改善等。
3.4.3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強化地位和作用開展醫療設備質量控制工作,是對健康負責的大事,必須牢固樹立“抓質量、促安全、保健康、促戰斗力”的思想,把握好“質控與安全、質控與效益、質控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加強技術力量建設和設施設備投入,不斷健全監管機制與標準,大力提高醫療設備質量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醫療設備質量安全監管方法與機制,加強周期性檢測和全過程全壽命管理,重點對“高安全風險、高使用頻率、高故障率”裝備進行監管,全面落實強制性質量安全檢測制度,杜絕缺陷和“帶病”設備在臨床使用,避免、減少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保障水平。質量安全控制管理是醫療設備管理的根本出路,醫學工程技術隊伍建設也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逐步完善管理體系,促進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