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區地震數據采集難點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甘肅寧中區屬于西部地震地質條件復雜測區,施工難度大;針對目的層埋深及地質仸務,本區選擇八線10炮束狀觃則觀測系統;施工中野外數據采集嚴栺把好質量關,加強質量監督和檢查驗收,實施儀器操作員、項目組和大隊技術管理部三級檢查驗收制度。
關鍵詞:地震資料采集;黃土區;試驗工作;測網布置;施工斱法
1研究目的及研究區施工方法概述
甘肅寧東煤田屬于西部厚黃土區,沖溝很多,地震資料信噪比差,地震數據采集地質條件差,采集工作難度大。克服以上困難,圓滿完成地質任務規定的各項指標,就需要進行地震數據采集試驗及技術攻關[1]。
1.1試驗工作概述
本區通過反復多次試驗,施工參數可按下列原則選擇:
1.1.1炮井井深。黃土塬上炮井井深在10~16m之間的在黃土堅硬層激發,沖溝中炮井井深在3~12m之間的在致密的黃土堅硬層激發,均能采集到較好的地震資料,局部炮井井深至基巖中或基巖面激發,單炮紀律地震資料較好。
1.2.2炮井組合。從原始單炮分析對比,組合炮井較單炮井激發采集到的資料較好。對于黃土覆蓋層厚的地質層段采用6#組合放炮,沖溝中3#~5#激發。
1.1.3藥量。每井藥量1kg~3kg之間,總藥量不要超過12kg,即可獲得較好的資料。
1.1.4多主頻檢波器選擇試驗。地震資料采集檢波器采用60Hz主頻檢波器。
1.1.5檢波器組合選擇試驗。考慮到采集施工的因素,采用3串2并較適宜。
1.1.6最佳接收窗口。偏移距不宜過大。
1.1.7覆蓋次數選擇。厚黃土塬激發,造成原始資料信噪比偏低,為保證采集到的單炮記錄有較高的信噪比,覆蓋開關次數在25次~50次之間均可采集到較好的單炮記錄。本次試驗結論作為施工設計的依據。
1.2測網布置
針對目的層埋深及地質任務,測區選擇8×10束狀規則觀測系統、中點激發,為了滿覆蓋,重合三條線施工,布線方向基本與構造走向垂直布設測區地震測線。全區共布設地震測線線束北東向4束,地震測線接收線由南至北統一編號,地震測線激發點、接收點由西至東編號。施工時,炮線用奇數、接收線用偶數進行區分。
1.3野外施工采集斱法
1.3.1測線方向。根據本區地層走向、地形等情況,觀測系統測線布置方向為東西向。
1.3.2最大炮檢距的選擇。地震勘探區目的層埋深約為900m~1300m左右,最大炮檢距綜合考慮為1346.1m為宜。
1.3.3鑲邊寬度設計。根據該區目的層產狀變化,采用鑲邊寬度10m~100m。
1.3.4覆蓋次數確定。測區沿地層走向布置布線,端點放炮8線10炮觀測系統(圖1)。
2.1野外數據采集技術措施
2.1.1測區數據采集難點分析及措施測區屬黃土塬覆蓋區,地表大部分為第四系黃土層覆蓋;陸相白堊系砂巖零星出露;地形高低落差變化大,達300m左右。以上環境給野外施工帶來了很大困難,為保證工程質量,在野外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①復雜地表接收問題。根據在鄰區施工的經驗,采用檢波器組合接收方式,目的煤層反射波突出。因此,在外業施工中采用5串兩并檢波器組合方式,解決黃土層厚、地形復雜等地震資料采集接收問題。②成孔問題。陸相白堊系砂巖出露區,人工鉆機進尺緩慢,成孔困難而北部黃土層較厚,造成激發井深參差不齊,為解決這一難題,施工中采用[2]:在第四系黃土層較厚的塬上,炮井井深10m~16m成孔到硬層,采用6#組合,單井藥量2kg;第四系黃土較薄地段成孔至硬層或基巖為準,井深5m~10m,6#組合,單井藥量2kg;白堊系砂巖出露區地段成孔至基巖,3#~6#組合,單井藥量1kg~2kg,可獲得較好單炮記錄。
2.1.2施工中的技術措施地震勘探中野外資料采集是基礎工作,它關系到后續地震資料的處理、解釋等工作,非常關鍵。本測區主要采取以下技術措施保證采集數據的真實可靠[3]。①采用三維理論觀測圖確定炮點和檢波點位置。三維理論觀測圖就是根據《設計》中的《工程量布置圖》將測定的每個炮點、檢波點進行編號,便于野外施工和資料處理;測量組根據三維理論觀測圖實測炮點和檢波點的高程和坐標,并在圖上標注主要和特殊的地物,然后交項目組供他們指導鉆孔班迅速準確地找到炮點位置,儀器操作員和技術負責用此圖再一次核實炮點和檢波點位置。采取上述措施,能夠保證炮點、檢波點位置準確可靠。②采用變觀方法,確保覆蓋次數達到設計要求。測區地形復雜、地表建筑、道路等障礙物較多,野外施工中不能根據《設計》成孔時,采用變觀以達到地震覆蓋次數的要求。
2.1.3主要質量控制措施為保證采集到高分辨率、低信噪比優質的單炮記錄,為后續資料處理、解釋提供可靠的地震數據,技術措施如下:①進駐測區前完成儀器的年、月檢,檢波器檢測工作,制定檢查周期對工作中的檢波器、儀器進行檢測,保證檢波器、資料采集系統儀器正常工作;進駐工區前對職工進行質量安全教育,學習地震資料采集規程、規范和勘探設計,并對員工做好技術培訓。②項目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指導生產,貫徹設計要求,進行質量監督,保證單炮記錄的質量;放線測量成果滿足要求,并按時送交工區項目組檢查驗收,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并要求每一炮點、檢波點實測高程。③炮點和檢波點準確到位,如遇變觀時,須經項目技術人員同意,并做詳細記錄。④如遇障礙物,確實需要移動炮點和檢波點時,采取了恢復性變觀放炮,移動后的點位標示應在現場施工圖與班報上注記清楚。⑤充分利用邊施工邊處理的監控優勢,發現單炮記錄變差時,項目技術人員應認真分析單炮記錄,查找信噪比低、分辨率低、目的層有效波不能有效分辨等原因并采取措施,實施三級檢查驗收制度,保證原始單炮記錄的高質量。交到處理站的原始資料是經過野外檢查、核對無誤并整理齊全的資料,處理員對該資料再進行一次100%的檢查后進行處理。⑥數據采集施工時激發井深、藥量要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并新井激發,并有專人監督檢查,認真做好記錄;施工中檢波器埋置按要求插直、插實,減少微震干擾,對基巖出露區不易放置檢波器的,采用墊土黏合。⑦避開噪聲干擾,如遇大風絕不施工;項目組成員做好班報、原始單炮數據和單炮監視記錄整理工作,對每天的炮點和檢波點位置利用CAD制圖軟件在施工平面上圖展點。并做好數據采集磁帶、儀器班報記錄、觀測系統設計、單炮評價等野外檢查驗收工作,為后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定期向項目投資方、監理方匯報施工進展、野外質量情況,接受項目投資方、監理的監督、檢查,保證每一個環節的施工質量[4]。
3結論
本次三維地震勘探,進一步控制了區內煤系地層賦存、構造形態。依據試驗確定了適合本區的生產技術參數,在淺層、深層地震地質條件特別復雜的情況下,獲得了質量較好的原始記錄;地震數據采集、地震資料處理流程及參數選擇合理,處理后的地震數據體信噪比、分辨率較高;通過對寧中煤田九龍川礦區地震資料的詳細解釋,取得了可靠的地質成果,較好地完成了地質任務。
參考文獻:
[1]郭棟,韓文功.高分辨率地震資料綜合解釋技術及應用[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7.
[2]裘慰庭.地震勘探采集技術論文集[M].石油工業出版社,1993.
[3]陳強,常鎖亮,等.巨厚黃土地區煤田地震資料采集關鍵技術[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0.
[4]杜中東,鄧述全,等.黃土塬非縱地震勘探技術及其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
作者:趙會勝 劉劍 單位:陜西嶧釐源勘探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