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討論水污染控制工程雙語教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專業課輔助性雙語教學方法分析
(一)課堂教學組織方式
學院輔助性雙語教學實踐嘗試結合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同步進行,實際教學活動中未增加課堂教學學時,堅持以專業性工程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兼顧提高學生專業外語的應用能力,包括專業英文詞匯的積累、專業英文文獻句段的習慣表達、外文科技文獻的核心內涵理解。教學組織總體上持續關注學生的興趣與授課反饋,充分利用并合理配搭英文教學資源,循序漸進,適當、適量、適時地將英文教學貫穿在課堂授課過程之中。
首先,強化針對性預習環節。各教學單元任務開始前,安排5分鐘左右的課堂時間,教師發放預習提綱,包括下一教學單元的重難點、雙語輔助性教學內容及其相關的英文科技文獻或教輔材料的梗概性選編、教師要求的預習方法與完成方式等,要求學生課后按要求認真完成。例如,若采用雙語教學的知識點為基本概念或原理,則需按預習提綱簡明扼要注明其基本要點與內涵實質的英文釋義;若為某一典型水處理技術方法,則應批注其單元操作控制步驟的英文關鍵詞。教師隨堂對預習情況進行抽查,計分重點考察學生對待預習任務的態度和關注程度,按15%比例計入期末綜合成績。針對性預習方式不僅避免了教師盲目編寫雙語教學講義,而且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維,使學生雙語課堂教學的適應能力大大增強。針對性預習方式在強化雙語教學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有效解決了雙語教學流于形式的問題。
其次,在課程輔助性雙語教學實踐中,不過多分析專業術語英文語法成分,重在逐漸培育和形成僅把英語作為不同于母語的一個載體,培養學生對英文科技文獻的熟悉關注度,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學生能持之以恒地涉獵專業領域外文文獻,并水到渠成地達到一定水平奠定良好基礎。
最后,彰顯輔助性雙語教學在授課方式上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包括英文網站資源、英文原版資料片等在內的優質信息資源,減少學生對外語授課的恐懼。一方面教師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涉及雙語授課知識點的材料進行篩選、剪輯、編排,對板書—課件—口頭的教學方式合理優化,以科學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達到“授之以漁”的教學效果。如:在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章節雙語授課時,各處理單元專業詞匯相對簡單,因此可通過全英文flash課件,配合學生圖片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另一方面,筆者認為輔助雙語教學中英文授課比例也不應拘泥于特定的任務性指標,而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調整。眾所周知,課堂提問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但該課程受到學時與開班人數的限制,提問互動未能深入展開。為避免出現“滿堂灌”,課堂上應適當采取開放提問,鼓勵大家廣泛參與,或者通過教師自問自答的過程啟發推理,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
(二)課外教輔互動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為一門專業主干課,多年來課外答疑指導環節已成為該課程教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為有效提升雙語課堂教學效果,適當調整和強化了課外教輔互動,以緩解學生在雙語授課環節的緊張和壓力,持續激發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濃厚興趣。一方面增加了采用英語表述的課后作業考查,比如:結合文獻查閱簡單歸納某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沿革,對水處理單元技術進行典型影響因素討論,或者完成某特定污水水質處理的流程分析等。利用集中答疑時間,師生共同討論、交流作業內容,在各抒己見中,活躍學生思維,鍛煉科技英語表達,培養學生應用英語分析專業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較之于單純的中文教學,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接受認可度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課后借助郵件提問,鼓勵學生采用英文郵件形式交流,教師每周集中一個上午的時間進行整理和選擇性回復,并就典型問題課堂集中解答,作業與課后討論按15%的比例計入期末綜合成績。為增強雙語教學的趣味性,增加學生對知識點應用的理解,拓寬學生知識面,筆者嘗試將雙語輔助性教學實踐探索融入實驗環節,實驗報告冊中實驗所用儀器、設備以及試劑等采用雙語注釋,實驗結果討論中要求學生至少對一條結論用英文展開分析,讓學生嘗試簡單的科技英文書面表達,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教學環節對雙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三)課件內容與形式優化
作為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課件的不斷完善是其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根據課程輔助性雙語教學模式的需要,對課件內容和形式進行了優化。
首先,對適合進行輔助雙語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選擇,按原理性、技術性、應用性、前沿性等幾個基本層次,優化輔助雙語課件編制方式進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原理性教學內容(需氧有機污染氧垂曲線、吸附理論基礎等)科學性較強,包含的基本概念和術語相對較多,課件中主要以關鍵詞的雙語表達顯示;技術性教學內容(污水處理工藝單元等)規范性較強,知識構成專業性、典型性強,課件中采用雙語概括關鍵句,簡述案例,并輔以原版英文資料;應用性教學內容(膜技術、離心機等)成套設備較多,與實際應用結合緊密,雙語更多地體現在圖片信息、國外應用性錄像短片等方面;前沿性的教學點(如難降解有機物高級氧化與吸附處理等)多為目前國內外研究熱點,英文科技文獻與網絡學術交流相對豐富,雙語課件的相關內容則采用權威研究成果列表歸類的形式,培養學生歸納文獻成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問題探究的濃厚興趣。
其次,課程雙語教學課件的內容編排并非面面俱到,取舍原則主要基于學生對采用雙語教學知識點的接受程度,并兼顧課時與大綱進度。教師應根據專業知識難易程度、學生英語理解平均水平因材施教。就該課程而言,在水污染控制基本原理部分采用雙語輔助教學,學生具有環境工程概論的基礎,易于在授課初提高學生的接納度和參與程度,讓學生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同時,選擇比較典型的,目前在水處理領域應用相對較多的技術性方法,如沉淀、吸附、混凝、好氧活性污泥處理法等內容適度進行輔助性雙語教學,重點突出而又有拓展空間。課件內容編制應注意考慮知識點在國內外教學體系中的差異,比如,國外一些原版教材一般籠統考慮水處理過程,沉淀、過濾、混凝等主要針對給水處理,而該課程重點針對污水處理與污染物控制,因此在注重對原版英文教材、英文文獻取舍的同時,應按教學大綱認真選編課件內容。
此外,從專業詞匯的認知與知識講授的角度,需充分考慮詞匯的前后銜接、循序漸進,逐漸接觸、逐步積累。輔助雙語課件制作的主線也應從易到難、從單個詞匯標注到句,具體內容上可以根據難易程度作局部調整。基本原則是盡可能減小課程在輔助雙語教學中師生的交流性障礙。難度較大相對復雜的內容以中文為主,配以章節、小標題或提綱,重要專業詞匯和術語用英文表達;而易于理解的部分,采用全英文課件形式。
二、結語
開展理工科本科專業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是中國本科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培養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掌握國際通用語言的專業性人才的必然趨勢。確保良好的雙語教學質量,需要教育政策的引導,需要各級教育工作者共同思索,客觀認識大學本科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質性內涵及其教學功能,以學生為本,探索具有針對性與學科特色的專業課雙語教學模式,全面推動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推進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再上新臺階。
作者:許曉毅胡碧波陽春單位: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