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上環境對工程勘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由于經常出現風向相互交替的情況,期間有較長的無風天氣,此時可以安排進行淺孔或一般孔的簡單勘察,這樣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在海上進行勘察作業時,也應經常收聽當地即時天氣預報或海浪預報,做好對天氣的預判斷,在風力未達到對鉆探工作影響之前提前終孔并盡快撤離,以免風浪過大使船只和設備無法即時得到妥善安置,造成安全隱患。欲要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使用勘察船只和工作平臺也應按抗風浪的大小、海流的湍急、設計孔深等因素來確定施工用船舶的噸位,一般單只船的噸位不宜小于50噸,當然越大越安全(船只噸位越大,租船費用也越高,一般可選擇50~100噸的漁船或貨船),二條施工船用鋼絲繩兜底固定,聯成一體作施工平臺,平臺上用厚木板鋪設,鉆機塔臺不宜太高,一般7~9米即可;也可選擇噸位200噸以上的單體船只施工;施工前應多準備短套管和套管接頭。這樣配備可以抵抗一定的風浪,但在淺海區域盡量選擇小船。
強風天氣對鉆孔定位也有較大的影響,為了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用GPS進行水上鉆孔粗略定位,通過四錨或八錨固定船體,風浪起伏較大時,應采用200-400公斤鐵錨。鉆探船拋錨固定時應盡量選在平水期(可根據岸邊觀測潮水位變化規律預測),這時水流速度最小,鉆探船定位較容易,花費時間短,亦能保證套管打入水下的垂直度及鉆探質量,復測孔位與原孔位有一定偏差,只要在允許范圍即可滿足規范要求。在海上進行回轉或沖擊鉆探時,為防止沖擊錘來回搖晃對下面人和設備造成的威脅,應指定專人站于塔架上,用雙手把扶沖錘,減少搖晃,同時在作業前檢查好吊環,以防搖晃使沖錘脫落。在升起和落下套管、鉆具時應時刻有人用繩索牽引,以防擺度過大砸傷工作人員。在起落重物前應觀察周圍風浪,在平靜期起落,如起伏過大,應停止起落,待穩定后再繼續作業。
潮汐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周期變化,根據潮汐的規律分為半日潮型、全日潮型和混合潮型。在進行勘察工作前也要收集氣象、水文地質、水位等高線圖等相關資料,以方便了解當地潮汐變化規律,潮汐也間接影響海浪和水流的大小。應對潮汐與海浪的影響,主要有:
(1)在進入勘探區前,應對每個鉆孔位置有所了解,孔位處水深,落潮時是否出露等情況,如在落潮時孔位直接露出于空氣中,應考慮在海浪較小的時間段內講勘探平臺牽引入指定孔位,固定后等待落潮后在進行鉆探。如果孔位在淺灘處,則必須等待漲潮時進行鉆探,如果淺灘處需要進行深部鉆探,則最好等待風平浪靜的天氣在漲潮時進入指定孔位。
(2)在進行鉆探施工時應密切注意海浪和周圍風向與風力的變化,通過觀望可以粗略判斷海面上的海浪大小(主要查看是否遠處海浪泛起白花),如有漸漸搖擺劇烈的跡象,應立刻終孔,把鉆具及套管及時取出,以免風起浪涌時劇烈擺動將鉆具和套管折斷,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間接影響施工進度。
(3)做好設備安置工作,在存放工作平臺時應盡量選取碼頭、港口等躲風避浪的場所,觀察好當日潮汐和風向。停靠時避免工作平臺離淺灘或碼頭過近,由于潮汐作用使船體在落潮時擱淺甚至進水,造成設備沉沒。
(4)在有些區域勘察時應注意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排水口,河口,及水下建筑等增加水流流動的設施。勘察時也應注意暗流給船體固定帶來的不便,加強船體和工作平臺的固定性。
很多經驗表明:海上工程勘察應該選擇時間,選擇時段,不能急于施工,注意安全,以人為本,從而才能保證效率。也許隨著未來的科技水平提高,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完全克服大自然給我們列出的難題。(本文作者:邊洋洋單位:遼寧省第六地質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