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通過數據分析及實地調研,研究了福建省混凝土的生產及行業發展現狀,總結了福建省混凝土近十年來的發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果,預測了福建省混凝土行業的發展趨勢,指出了福建省混凝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福建省;混凝土行業;發展現狀;預測
0引言
混凝土是世界上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它以水泥、砂、石、水、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它的制備和應用都會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隨著國家《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實施,福建省經濟快速發展,基礎建設持續增長,混凝土被大量用于住房、工廠、商業建筑、衛生設施、大壩、道路、橋梁、隧道及其它基礎設施的建設,省內混凝土產量、生產工藝和施工技術等都有很大的發展。本文在調查和總結福建省混凝土行業近十年來的發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果基礎上,預測福建省混凝土行業的發展趨勢,指出福建省混凝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建議。
1混凝土發展現狀
1.1混凝土攪拌站數量及分布
“十一五”期間,福建省混凝土攪拌站數量迅速增加,2006年,全省混凝土攪拌站僅為39家;至2010年,據不完全統計,福建省混凝土攪拌站已達139家;而至2017年,根據福建省混凝土企業信用系統數據,福建省混凝土攪拌站已多達337家。
1.2混凝土產量
隨著近年來全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混凝土產量也穩步增長,從2013年的13.8億立方米增長到2017年的18.7億立方米,平均年增幅達8.7%,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實施和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全國混凝土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市場飽和及環保力度加大等的壓力,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平穩下來(圖1)。2017年福建省混凝土產量為7366萬立方米,占全國3.9%,位居全國第13。雖然近年來省內房地產市場出現回落,但基礎建設投資力度持續增長,省內混凝土產量也呈現出平穩發展態勢。但由于混凝土市場的逐漸飽和,其增速也明顯放緩。至2016,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行、環保管制以及市場的進一步飽和,福建省省內部分落后產能被淘汰,混凝土總量在2016年出現負增長(圖2)。但至2017年,隨著一些企業的順利轉型和基礎建設力度的進一步加大,省內混凝土產量出現大增長,當年產量736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8.2%。
1.3混凝土價格
圖3為福州市公布的2017年1~10月C30混凝土信息價,可以看出,從1月份到10月份C30混凝土信息價呈現上漲態勢,10月份比1月份上漲了16.8%。
2混凝土技術新發展
福建省混凝土行業近十年取得的發展不僅表現在其產量的增長,而且品種與質量也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在混凝土材料研究、新品種的研制、新工藝及新技術的推廣等方面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1)省內混凝土強度逐步提高,性能進一步改善。福建省工程所采用強度等級由C20~C30提高到C40~C50,C60甚至更高強度混凝土在省內應用也逐漸增加。(2)泵送混凝土技術已經在省內大量應用。在福建省預拌混凝土行業,泵送混凝土的使用率達到80%以上。泵送混凝土技術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建筑工業化水平,是現代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的重大變革。(3)粉煤灰、礦渣及硅灰等礦物摻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混凝土礦物摻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在省內日趨成熟,復合膠凝材料這一概念已逐步被從事混凝土工程的科技人員所接受。混凝土行業已為消納福建省工業固體廢棄物做出了較大貢獻。(4)混凝土外加劑發展迅速。混凝土外加劑的開發應用,極大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學性能等,使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成為可能[1]。(5)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省內快速起步。隨著國家關于全面推進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政策的實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福建省內快速發展起來。2017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積比例達到20%以上。其中,福州、廈門市為全國裝配式建筑積極推進地區,比例要達到25%以上,爭創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泉州、漳州、三明市為省內裝配式建筑積極推進地區,比例要達到20%以上,爭創國家裝配式建筑試點城市;其他地區為裝配式建筑鼓勵推進地區,比例要達到15%以上。到2025年,全省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5%以上。因此用于預制裝配式結構的混凝土也得到較廣泛應用。(5)新型特種混凝土在省內開發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自重大、比強度低、耐久性差以及不能滿足特殊施工要求等問題日益突出,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高強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超緩凝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彩色混凝土及泡沫混凝土等新型特種混凝土在省內的開發與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3未來發展趨勢
(1)高性能化普通混凝土使用年限較短,且在建筑物和構筑物的設計基準期內,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導致結構可靠度降低。為維持結構必要的安全性和適用性,需要大筆維修費用。當不能繼續使用時,則需予以拆除。這產生大宗建筑垃圾,占用了大片土地。因此,混凝土的高性能化顯得尤為重要。高性能混凝土不僅僅體現在其強度高,而且其具有優異的抗凍性能、耐腐蝕性能、護筋性能、抗裂性能等耐久性能。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的結構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2)綠色環保化隨著國家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大,混凝土的綠色環保化成為混凝土材料發展必然方向。綠色環保的混凝土應具有以下特點:①滿足混凝土的可持續發展,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又能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相處;②比傳統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強度和耐久性;③利用資源豐富且能耗小的原材料,能夠大量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與建筑垃圾等;④實現非再生性資源的循環使用和有害物質的低排放,既適合人居又對人體無害。因此,應大力開發和推廣堿激發膠凝材料技術[2]、再生混凝土技術[3]、海砂氯離子固化技術等。裝配式結構可節約人力,避免粉塵和噪音污染。研發一種免蒸養、具有微自收縮功能的預制裝配混凝土成為發展趨勢,這種混凝土在較低溫度下具有較高的早期強度,有助于早脫模、易脫模,從而能提高模具的周轉率。(3)智能化由于混凝土結構建筑不斷趨于大型化和復雜化,混凝土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受荷載作用、環境作用、疲勞效應、腐蝕效應和材料老化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結構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損傷積累、抗力衰減,甚至導致突發事故。為了有效地避免突發事故的發生,延長結構的使用壽命,必須對此類結構進行實時的“健康”監測,并使結構混凝土具有自修復功能[4]。因此,研究和開發具有主動、自動地對結構進行自診斷、自調節和自修復的智能混凝土已成為發展趨勢之一[5]。
4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1)與經濟發達省、市相比,福建省預拌混凝土發展還有一定差距。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情況較為嚴重,混凝土的質量問題時有發生。相關部門應在城市建設中要高度重視預拌混凝士的推廣工作,為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營造了適宜的政策環境。(2)由于盲目投資,過度建站,造成生產能力過剩,不規范競爭,這嚴重影響混凝土生產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種種困難。設備的過剩不僅加劇了企業資金困難,而且造成了整個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相關部門要建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提高進入市場的門檻,以避免市場無序競爭。(3)混凝土生產企業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盡管省內混凝土行業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和施工技術手段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相關從業人員的技術素質還跟不上發展的需要。(4)突出混凝土行業在消納固廢方面的地位。混凝土行業肩負消納建筑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的歷史使命,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對消納固廢、為環保做出貢獻的企業進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5)較好解決砂來源問題。目前省內機制砂產量和質量不能滿足混凝土行業的需求,海砂利用技術又不成熟、河砂又逐步被禁用,需組織科研攻關和專家論證,提出合理方案,解決混凝土用砂的問題,以保證混凝土行業的健康發展。(6)新型混凝土產品工程應用推廣不足。雖然福建省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一些新型混凝土的研究成果,但其大部分僅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未將其轉化應用在實際工程中。政府應加強對校企合作的引導,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5結論
(1)隨著省內建筑業的蓬勃發展,近10年來福建省混凝土行業取得了新的發展與突破。但是目前福建省混凝土行業依舊面臨著諸如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市場競爭秩序差等問題,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積極引導并改善。(2)現代混凝土正在向著高性能化、綠色環保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開發和推廣堿激發膠凝材料技術、再生混凝土技術和預制裝配混凝土技術等顯得尤為重要。(3)新型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僅停留在科研階段,政府應加強對校企合作的引導,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
參考文獻
[1]何希銓.福建省混凝土行業十年回顧與發展[A].中國11省市硅酸鹽發展報告(2011)
[2]李春梅,王培銘.堿激發膠凝材料的研究進展[J].混凝土,2014(12):60-63,68.
[3]李秋義.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技術[M].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孫道勝,陳遠遠,王愛國,孫鵬,肖力.自愈合和自修復混凝土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4(11):132-136.
[5]徐軍杰.對當前智能混凝土的發展探討[J].民營科技,2016(4):189.
作者:季韜1;鄭敏升;2張鴻儒1;張蔚2;楊政險1;黃芳2;周敏2 單位:1.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