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文地質勘察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水文地質勘察是以旱田改水田范圍為中心向外進行了相應擴展,勘察區總面積35.00km2。項目區地處松嫩平原北部,為泥砂質河谷平原,區內地形起伏較小,地表徑流緩慢,且土壤滲透性較差,黎明村大部分地塊多年雨季遭受洪澇災害。為從根本上解決富饒鄉黎明村耕地的澇災問題,在依安縣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富饒鄉鄉政府計劃將黎明村旱田改造為水田。項目區位于雙陽河水庫下游,是雙陽河灌區的一部分。雙陽河水庫設計灌溉面積906.67hm2,項目區上游雙陽河水庫已灌溉600hm2。本次旱田改水田面積590.34hm2,其中引雙陽河水庫水灌溉區面積306.67hm2,由于項目區內雙陽河水庫給予的灌溉水量不足,需以地下水做為補給水源。地下水灌溉區面積為283.67hm2。根據《依安縣富饒鄉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P=75%水稻田淺型凈灌溉定額為6850m3/hm2,灌溉天數為119天,地下水灌區需水量194.31×104m3。因生育期不同灌溉用水量也不同,泡田期用水量最大,灌溉定額為1889.89m3/hm2(20天)。泡田期在作物的整個生長階段非常重要,以泡田期的用水量評價地下水能否滿足項目區灌溉用水量,可確定旱田改水田能否成功。依安縣富饒鄉黎明村旱田改水田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的主要任務是包括:在充分收集、利用前人資料的基礎上,開展水文地質調查、水文地質鉆探、物探測井、抽水試驗、水質分析、地下水位統測及位置、高程測量等工作;重點查明第四系、古近系依安組上部含水層巖性、分布、厚度、埋藏條件、結構變化規律及富水性;通過抽水試驗,求取有關的水文地質參數,對地下水資源進行評價,計算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查明第四系、古近系依安組地下水的補徑排條件、水化學特征,進行地下水水質評價;完成2眼探采結合井,移交地方使用。
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富饒鄉黎明村旱田改水田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按照《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027-2001)的各項技術要求執行,各項工作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共完成水文地質測繪面積35.00km2,完成水文地質調查點8個,水文地質鉆探2個孔,總進尺160.00m,結合成井2眼,物探測井160.00m/2眼,取水質全分析水樣1套,位置及高程測量10個點。工作布置合理,達到了預期目的,資料詳實、依據可靠。
該項目基本查明了區內地質地貌、水文地質條件、水化學特征。對主要目的層進行了重點勘探,并進行了單孔及多孔抽水試驗,取得了詳實的水文地質試驗數據,計算了水文地質參數。基本查明了區內第四系全新統、古近系依安組上部含水層巖性、分布、厚度、埋藏條件、水位、水質、富水性及地下水補、徑、排條件。基本查明了區內第四系全新統孔隙微承壓水、古近系依安組上部裂隙孔隙承壓水的水化學特征,并進行了水質評價。對區內地下水資源進行了計算與評價。探采結合成井2眼并移交甲方使用。區內地下水資源不甚豐富,為了增大地下水開采量,需進行第四系全新統孔隙微承壓水、古近系依安組裂隙孔隙承壓水聯合開采。通過水文地質勘察取得的水文地質試驗數據,采用非穩定流干擾井群法計算,泡田期地下水處于超采階段,將會產生區域水位下降,但因泡田期20天,時間較短,且其它生育期用水量較小,全年灌溉天數為119天,其余時間為地下水水量、水位恢復期,因此可以滿足水田的用水要求。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為旱田改水田項目地下水的開采提供了布井方案和開發利用規劃,按穩定流平均布井法布井,確定布井間距為500米。建議勘察項目結束后應加強項目區及其附近地下動態監測工作,定期觀測水位、水質、水量的變化,掌握開采動態變化規律,及時調整開采量,確保地下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綜上所述,水文地質勘察是為保護好項目區地下水資源,加強水資源的全面統一管理,對地下水資源統籌考慮,全面規劃、綜合利用。旱田改水田項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多用地表水灌溉。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僅在地表水不足,需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項目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曲璐單位:黑龍江省第六地質勘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