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礦山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礦山開采與項目施工前綜合考慮地質災害防治問題,為礦區施工提供防災、減災依據,以最大限度減輕地質災害對礦山施工項目造成危害。
1河南省礦產基本概況
河南省礦產資源種類齊全、分布廣泛、產地相對集中,礦種組合配套好、區位優勢明顯等特征,長期以來河南省年采掘礦物量保持在5億噸以上,多種有色金屬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礦產資源及其發電總量位居全國前列[1]。
2工作方法
本次評估工作主要采用資料收集、野外地質災害調查和綜合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其具體方法如下:(1)資料收集、綜合分析研究。全面系統搜集許昌市礦區內己有的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地震資料、有關地質災害的記載及氣象水文資料。通過對上述資料詳細分析,對礦山開采區域的地質環境條件進行初步分析,了解區域及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及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類型形成條件及危害程度[2]。(2)野外地質災害調查。野外地質調查采用路線穿越法、實地調查和訪問相結合,主要調查地質構造,巖性巖相變化,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人類破壞地質環境的工程活動。對地質災害點,采用GPS現場定點上圖,每個點進行現場描述。(3)室內資料整理。在充分收集前人資料的基礎上,結合野外實地調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編制區域地貌圖、礦區地質圖、礦區構造綱要圖、區域第四紀地質圖、區域水文地質圖、評估區地質災害現狀圖及相關圖件。在此基礎上對評估區地質災害進行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編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3評估范圍與級別的確定
(1)評估范圍。評估范圍的確定要綜合考慮礦山施工項目的征地范圍及建設工程的影響范圍。(2)評估級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4.3.8條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進行,根據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與建設項目重要性劃分。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中等類型。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類型,建設項目重要性屬較重要建設項目,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表”中的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級別確定為三級評估。
4現狀評估及預測評估
(1)現狀評估。①許安市礦山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4.1.2規定,“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災種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根據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及擬建項目特點,本次評估,增加基坑邊坡崩塌、地面不均勻沉陷和路基邊坡崩塌災種評估。②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經野外調查,評估區內未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分級表,現狀條件下,評估區地質災害不發育,地質災害危險性小。③現狀評估結論。經野外調查,評估區內未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現狀評估認為,現狀條件下,評估區地質災害不發育,地質災害危險性小。(2)預測評估。預測評估認為,采礦區域內電纜溝建設引發基坑邊坡崩塌的可能性小,遭受基坑邊坡崩塌的危險性小。項目完成后引發邊坡崩塌、路面不均勻沉陷的可能性小。
5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及防治措施
(1)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原則。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的結果,充分考慮評估區的地質環境條件的差異和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危害程度,根據“區內相似,區際相異”的原則,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分區(段)。(2)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經野外調查,評估區內未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現狀評估認為,現狀條件下,評估區的地質災害不發育。預測評估認為,項目基礎開挖過程中引發基坑邊坡崩塌的可能性小,遭受基坑邊坡崩塌的危險性小。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綜合分區評估認為,評估區為地質災害危險性小區。(3)防治措施。地質災害的防治,應貫徹“以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以達到保護環境,避免災害的發生和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針對以上所提出的礦山工程項目施工可能引發或遭受的地質災害,提出防治措施,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基礎基坑開挖時,必須按照科學論證的礦體邊坡情況,同時基坑降水和周邊做好排水措施。評估區的地面不均勻沉降主要由礦山巖土工程地質性質發生改變、在增加地面荷載條件下打破了原有的應力平衡所致,針對施工項目特點,其防治措施主要有:①選合理的基礎類型,增大工程基礎的剛度和抗變形能力。②基礎施工時,嚴格按照設計,持力層必須穩定,能夠承載施工機械設備的重量,同時,做好墊層找平,確保質量,保證其整體穩定性。③在施工完成后對回填土應壓密壓實,壓實度滿足《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的要求。
6結論
擬建項目建設場地附近無全新世活動斷裂,礦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1g,礦震基本烈度為Ⅶ度,區域地質構造條件較復雜。評估區位于沖積平原,地形簡單,地貌類型單一;巖性巖相變化小,土體結構較簡單,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良好;斷裂構造不發育,地質構造簡單;地下水位埋深18m~20m,礦區水文地質條件良好;地質災害不發育;人類工程活動一般,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中等類型。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中等類型,擬建項目屬一般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級別為三級。經野外調查,評估區內未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現狀評估認為,現狀條件下,評估區的地質災害不發育,地質災害危險性小。預測評估認為,開挖過程中引發礦山邊坡崩塌的可能性小,遭受基坑邊坡崩塌的危險性小。礦山工程施工中和施工完成后引發地面不均勻沉陷的可能性小,發生地面不均勻沉陷的危險性小。綜合分區評估認為,評估區為地質災害危險性小區。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認為,評估區為地質災害危險性小區,對礦區施工可能引發和遭受的地質災害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7建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引言”中規定,“本標準規定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不替代礦山開采區域規劃各階段的地質勘查或有關的評價工作”。建設單位應按相關規程、規范進行地質勘查和相關評價。施工過程中地質環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地質環境條件可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有可能產生報告中尚未發現的問題,建設單位應予重視。
參考文獻
[1]任國喜,石寶山,張春生,等.河南省地質災害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互相影響[J].國土資源導刊,2018,15(1).
[2]劉丹,潘廣燦.安陽縣西善應石膏礦區地質災害成因及危害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76-77.
作者:韓金偉 張天恩 單位:河南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