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學教學改革方式參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藥是中醫賴以治病的物質基礎,學好中藥學知識,是中醫臨床用對藥用好藥的基礎。然而,中藥學所含中藥數量多,藥物前后聯系少,難以學習和記憶。本學科(臨床中藥學學科)在長期從事中藥學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首次提出“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的中藥學教學模式,指出該模式實施方法,并進一步指出了其優勢,以期為中藥學的教學提供有意義的方法參考。
1中藥“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的提出
中藥藥性主要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其中尤以四氣和五味最為重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相對較為清楚的中藥藥性部分。中藥藥性的確定主要是以機體用藥后的臨床效應為依據的。比如,當一味中藥被熱性證的患者服用后,病情緩解甚或消除,此時,將此中藥標為寒涼之藥性;反之,對寒證患者有效的則標為溫熱藥性。中藥功效、應用是中藥作用的高度概括,是用來指導臨床用藥的,其確定依據也來源于臨床應用反應。當風寒感冒患者服用了某中藥,如惡寒、發熱等風寒感冒癥狀減輕或消除,此時,將具有該作用的中藥標以發汗解表(或類似于此意的其他術語)之功效和風寒感冒之應用。由以上分析可知,中藥藥性、功效與應用同出一源,均主要以機體臨床用藥的反應為依據的。鑒于此,本文提出“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的中藥學教學模式,并在中藥學教學中進行了長期的實踐,現將其進行介紹,以期為從事中藥學教學的同仁提供思路參考。
2基于“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的中藥學教學方法
2.1藥性推導功效中藥藥性和功效之間有較強的關聯性。如具有寒涼藥性的中藥多具有清熱的功效,具有溫熱藥性的中藥多具有溫通祛寒的功效。因此,由中藥的寒涼藥性可以推導清熱功效,由溫熱藥性又可推到溫通祛寒功效。又如,從五味角度講,具有辛味作用的藥物具有發散(如散寒)、行氣或(和)行血的功效。因此,由中藥的辛味可以推導其可能具有發散、行氣或(和)行血的功效。由藥性推導功效的教學講解思路,可廣泛應用于中藥學具體藥物的講解過程中。如以解表藥的第一藥麻黃為例,麻黃辛溫之藥性,辛能發散溫能祛寒;歸肺和膀胱經,肺外合皮毛,膀胱經主一身之肌表。故麻黃辛溫走肌表,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又麻黃辛溫之性歸肺經,溫散肺經之寒邪,宣肺止咳平喘,從而具有宣肺平喘之功效。再者,肺主通調水道,膀胱具氣化功能,麻黃辛溫之性歸肺和膀胱經,可對因肺不通調水道或(和)膀胱不能正常氣化從而水濕內停所引起的水腫,尤其是伴有感冒的水腫,即風水水腫較為適宜。故麻黃辛溫之性歸肺和膀胱經,從而還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程度上,通過中藥的藥性可以正推其功效,而如此的推導過程,反過來也可加深學生對中藥功效的理解,因此,藥性推導功效的中藥學教學方法應加以提倡甚至推廣。
2.2功效對應應用功效對應應用可貫穿于中藥學各論中藥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如麻黃三大功效三大應用,實際上是一一對應關系。麻黃發汗解表之功效,對應風寒感冒之應用;宣肺平喘之功效對應咳喘實證之應用;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應風水水腫證之應用。此外,一些中藥的一個功效可能對應多個應用,但通過分析是完全可以對應的。如此功效對應應用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記住了功效便記住了應用,一舉兩得。
2.3應用反推功效、功效反推藥性如果說藥性推導功效、功效對應應用屬于正推,那么應用推導功效、功效推導藥性則屬于反推。正推結合反推可以加強學生對中藥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已知中藥淫羊藿具有治療陽痿證的應用,則可反推淫羊藿具有補腎壯陽之功效;同樣,已知淫羊藿具有補腎壯陽之功效,又可反推淫羊藿具有甘溫之藥性。
3“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中藥學教學方法的優勢
3.1“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邏輯性強,使教學、學習有章法可循通過“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教學,可使學生學會了由藥性推導功效,由功效對應應用,以及應用反推功效、功效反推藥性,使難記的中藥學變成了可以通過邏輯推導的知識,而邏輯推導反過來又可使學生因為找到了學習規律從而增強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由于可以中藥知識轉化成了可以通過邏輯推導,因此又可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有了章法可循。
3.2“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可減少對中藥學學習記憶環節未經“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的中藥學授課模式學習的學生可能多是將中藥藥性、功效和應用孤立開來學習記憶,而通過如此模式學習的學生,記住了中藥藥性便能聯系到功效,進而又可聯想到其應用,反之亦然。如此一來,減少了學生學習記憶的環節,可使學生記住藥性、功效和應用任其一就等于記住了全部,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4結語
當前,教學方法優化改革已成為從事教育管理和教學同仁[1~4]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中藥是中醫治病的主要武器,也是從事中藥生產、檢驗、研發等藥學相關人員的物質對象來源。因此教師教好中藥學從而學生學好中藥知識,是高校培養優秀醫藥工作者的重要前提。作者結合長期從事中藥學課程教學實踐心得體會,首次提出“藥性-功效-應用”三位一體的中藥學教學模式,指出該模式實施方法,即藥性推導功效、功效對應應用、應用反推功效、功效反推應用,并進一步指出了該模式具有邏輯性強、使教學及學習有章法可循、且可減少對中藥學學習記憶環節等優勢。本文將為中藥學的教學改革提供有意義的方法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