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學創新能力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創新是一個企業、國家、民族持續發展壯大的核心力量,特別是對于醫藥行業,作為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中藥行業發展的現代化、國際化必須依靠創新才能抓住當前的歷史機遇,迎接各種嚴峻的挑戰。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有大批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現代化中藥學人才,因此培養中藥學創新人才勢在必行。而作為培養中醫藥人才的高等學府,應當適時轉變教育思路,滿足國家、社會經濟建設的需求,加強中藥學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
1培養創新型中藥學人才的背景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全人類醫藥保健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中醫藥學以其獨特的理論和現實的療效生存發展至今,保持了強大旺盛的生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防治疾病和健康的理念逐漸趨向天然傳統藥物,為中藥進入世界各國開辟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因此,中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加入WTO后,醫藥產業,特別是化學藥品(西藥)、生物藥品面臨嚴峻考驗,而充滿生機的中藥產業無論在爭取國際市場份額,進入國際醫藥主流市場,保持和提高我國傳統醫藥大國地位,還是在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都有較大優勢。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天然藥物已突破30%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高達近500億美元,全球中草藥銷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市場潛力巨大,而我國作為使用草藥歷史最久、原料最豐富的國家,有著極為豐富的方劑資料和歷代中醫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這些發展中草藥的優勢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無法比擬的[1],并且隨著藥品開發鏈的不斷充實、老齡化人口的發展、中醫藥對亞健康狀態的改善作用以及對創新療法的不斷需求,中草藥在全球藥品市場的增長將顯示出更加強勁的動力。但是,當前我國在中藥生產方面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中藥材質量不穩定,品種混亂,地道藥材研究開發不充分,中藥材病蟲害防治和農藥殘留污染問題還較嚴重,中藥飲片加工水平低,質量不穩定,炮制規范不統一,技術工藝落后,飲片質量難以保證,中藥煎煮過程繁瑣,不能適應現代人的生活;中成藥單個產品低水平重復嚴重,其中一些質量不高,療效不佳,一些急癥劑型和新劑型的開發應用還不足,產品質量不夠穩定,主成分差異較大,安全性差;中藥生產企業多,規范少,效益低,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弱[2];再加上科研開發條件落后,高級中藥研發人材不足,這些都嚴重制約著中藥行業的發展,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更難以適應醫藥產品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造成目前我國在全球醫藥市場所占比例甚小,大多數是利潤極低的原料藥出口,而那些作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利潤額新藥卻很少出現在國際競爭之中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國家開始更加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先后出臺了《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等相關指導文件,建立了系統較為完善的國家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平臺,投入“創新藥物與中藥現代化專項”等國家專項資金。通過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中醫藥創新機制已得到完善,建立了多個平臺以促進新藥的研發以及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使之成為21世紀我國經濟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而要完成這些任務,就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中醫藥人才,培養一支中醫藥創新型人才隊伍。
2構建中藥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我國從1959年開始建立高等中醫藥學府,歷經50余年,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中醫藥教育培養體系,為國家醫藥產業建設輸送了大批的高素質人才。而21世紀是一個以創造、創新、創業為特征的時代,知識經濟將占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人才評價也從技能轉向創新[3]。為了適應世界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和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我國的中醫藥教育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中藥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2.1建設創新型教師隊伍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創新人才最重要的資源,因為所有教育實踐最終都是依靠教師來完成[4]。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其前提是要有創新型的教師。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首先在于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首先應當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樹立創新的教學理念[5]。引進高素質人才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創新型的教師。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將科研成果與教學相結合,同時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積極參與先進教學方法的學習和實踐,將創新的理念和思路帶到課堂上,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2構建中藥學創新型教學體系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要求,也不能適應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因此,如何在尊重中醫藥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利用新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媒體、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課程設計,構建中藥學創新型教學體系就顯得更為重要。一方面注重傳統的繼承,發揮中醫藥特色;另一方面要注重藥學類課程理論內容的更新和擴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牢固的中藥學專業知識;同時,鼓勵中藥學專業學生兼學別樣,擴大專業視野;還要進一步重視涉及多門課程內容(如包含藥用植物種植、采收、炮制、制劑、質量分析等內容)的綜合性大實驗的設計和實施,注重發揮實踐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在實踐中強化專業知識的鞏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3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在對學生實施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評價是其重要的一個方面。傳統的考試是純知識記憶性的,它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僵化學生思維[6]。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對學生創新能力、創新行為等方面的評價,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布魯姆的教學評價理論認為,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目前各高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仍然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而形成性評價雖然也在推行,但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因此,在對各門課程的教學評價方式的設計方面,需要結合課程實際,設計出能夠切實反映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行為,尤其是創新行為的評價模式,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2.4搭建各種創新性學習平臺
積極利用校內外資源,搭建創新性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參與創新性活動的機會。一方面引導大學生利用圖書館圖書資源和網絡電子資源,加強專業學習;一方面通過加強校內以及本校與其他院校的學術交流,如舉辦各種學術講座,讓學生了解各學科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方法,擴大學生的學術視野、學術思維;另外,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學習項目、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7],參加“挑戰杯”等大學生科技競賽,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給大學生科研實踐的機會;再有,督促學生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機會到相關企業參與生產研發等各個環節的實踐,掌握中藥行業生產第一線的需求,這對擴大學生的眼界、拓寬思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3討論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中醫藥行業要發展壯大,必須具有大量的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中醫藥專業人才。為滿足這一需要,尋求構建具有中醫藥傳統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由于中醫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還沒有形成十分成熟、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如何加強中藥學等中醫藥人才的創新能力,保持中醫藥特色,還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