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與化學藥對臨床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李國輝江漫 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藥劑科空軍總醫院藥劑科
飲片與中成藥(中藥)和化學藥(西藥)雖屬于兩種不同的治療和理論體系,但其追尋的目的和結果是同樣的。一種疾病常非一藥可治,隨著中西醫結合工作的開展,中醫用化學藥、西醫用中成藥,乃至中、化學藥聯合應用,已為廣大患者所接受。若追溯歷史,遠自16世紀中葉,西方醫學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醫學開始相互接觸,相互影響,漸漸產生了中西結合醫學。自晚清著名醫家張錫純提出“衷中參西”思想,并創立石膏阿司匹林湯開始,中西藥聯合應用在我國開辟了先河。隨著中西結合醫學的不斷發展,中西藥聯用在臨床上也變得越來越普遍[1]。合理的中西藥聯用可相互為用,取長補短,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但是如果不合理聯用,則可能降低療效,產生毒副作用,甚至導致藥源性疾病或中毒身亡。據北京市某中醫院的統計,該院應用湯劑為主并用西藥的患者,占用湯劑患者的13.63%;用中成藥為主并用西藥的患者,占用中成藥患者的24.7%;用西藥為主并用中成藥的患者,占用西藥患者的57.34%。針對如此大量的中西藥聯用,如何更好地發揮中西藥聯用的優勢,規避中西藥的不合理聯用帶來的風險,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在目前情況下做好臨床藥學工作尤為重要。
1中西藥聯合應用的優勢
西藥為人工或化學合成物,大多成分單一,作用的靶點明確,針對性強、力專效宏、見效快且效果確切,但不良反應較多,也易使機體產生耐藥性;中藥為天然或人工栽培、養殖的動植物,經加工炮制或提取精制而成,大多成分復雜,多靶點作用于人體,療效穩定持久,但由于劑型及給藥途徑的單一性,對于某些疾病,單純中藥治療見效較慢,難以達到西藥的高效、速效的效果,確切性也難以把握。而中西藥聯用則能取得單獨使用中藥或西藥所不能取得的療效,兩者可互相取長補短,增效減毒,標本兼治,輕重皆宜,有效提高療效,擴大治療適應癥范圍,減小用藥量,縮短療程,降低毒副作用,降低復發率,改善遠期預后等。因此,合理的中西藥聯用是獲得理想治療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黃連、黃柏與四環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基異惡唑治療痢疾、細菌性腹瀉有協同作用,使療效倍增[2]。在抗癌化療過程中,靈芝、雞血藤、刺五加、人參、生黃芪、女貞子等與環磷酰胺、氟尿嘧啶等抗腫瘤藥聯用均能緩解或消除白細胞計數減少等不良反應,起到減毒增效作用[3]。同時甘草(粉或浸膏)與氫化可的松在抗變態、抗炎反應時多同用[4]。其協同機理是甘草中含三萜皂苷類成分甘草甜素(glycyrrhizin)[5],其能抑制PGE2生成,阻止過敏活性物質釋放以及抑制抗體生成等原因;而甘草甜素在體內又能進一步水解生成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acid),而甘草次酸在結構上與皮質激素相似,能競爭性抑制糖皮質激素在肝內的代謝失活,從而間接提高糖皮質激素的血藥濃度,增強療效。又如治療感染性休克時,以前主要依靠西藥搶救,而近年來運用中成藥參脈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等,不但同樣有較好的升壓、擴張血管和強心等作用,若與化學藥同用,還可延長其升壓的作用時間。
2中西藥的不合理聯用
中西藥的不合理聯用會導致:(1)療效降低,例如“霍香正氣水”不宜與“甲氧氯普胺”同用,因為“霍香正氣水”是抑制胃腸平滑肌的活動,而甲氧氯普胺則加強胃竇部收縮的強度和頻率,促進胃排空,兩藥合用產生藥理性拮抗,使藥效降低。(2)增加毒副作用,如六神丸不宜與普羅帕酮、奎尼丁同服,因可導致心臟驟停。麻黃及其提取物麻黃素不宜與氨茶堿、復方氨茶堿同用,因前者能激活細胞膜腺苷酸環化酶,催化三磷酸腺苷(ATP),形成環磷酸腺苷(cAMP),后者抑制細胞分解cAMP,兩者同用可使毒性增加,因此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時應單獨使用。(3)重復用藥,中西藥復方制劑以其方便、有效、價廉等優勢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有些復方制劑未標明西藥成分含量,如消渴丸中含格列本脲,與西藥合用時應注意成分重復問題。(4)產生拮抗作用,如含甘草、鹿茸的中藥與苯乙雙胍片等降糖藥合用,由于前者具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使血糖上升,降低后者的降血糖效果。(5)影響藥物的吸收、排泄,例如含鞣質的中藥如地榆、兒茶、五倍子、虎杖、金櫻子等,和含金屬離子的石膏、龍骨、牡蠣、珍珠母、磁石等,均不宜與四環素類、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聯用[1],因相互間可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螯合劑而減少吸收,失去治療作用。(6)部分中藥注射劑與一些西藥注射劑配伍可引起沉淀、含量下降、pH值變化、顏色加深或微粒數量增加等。有報道丹參酮ⅡA磺酸鈉與氯化鉀聯合應用會出現絮狀物[6];雙黃連粉針與氨芐西林鈉配伍出現含量下降;清開靈注射液與青霉素、維生素C、鹽酸林可霉素配伍時pH值、含量均下降,而與丁胺卡那毒素、維生素B6配伍時可立即出現沉淀;不同稀釋度的復方丹參注射液與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的微粒數比原輸液顯著增加等等。
3中西藥不合理聯用的原因
縱觀中西藥的不合理聯用,其主要原因是:(1)部分醫生缺乏藥物合理配伍應用的知識或者是對中西藥聯用有利方面注意較多,而對不利方面考慮較少;另外由于中醫藥在臨床上的良好治療效果,中藥不僅中醫醫師在使用,而且西醫醫師也在使用,部分醫生未能在辨證施治基礎上使用,更加劇了其不合理聯用。(2)部分藥劑人員的專業知識匱乏,或更新較慢,對繼續教育不夠重視,加之工作繁忙,自身的專業素質未能得到及時提高,對常用中西藥聯用相互作用了解不夠,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留于形式。(3)個別護士執行醫囑不夠嚴謹,導致中西藥聯用使用方法不當,影響療效。(4)患者自身的原因,有些患者,治病心切,看完中醫看西醫,看完這家醫院再看另外一家醫院,盲目聯用很多藥品,導致中西藥的不合理配伍應用。(5)藥品研發單位對于中西藥聯用的研究欠缺。
為減少或避免中西藥不合理聯用帶來的風險,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積極開展臨床藥學工作是當務之急。針對中西藥不合理聯用的原因,臨床藥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除行政部門應對醫生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強化合理用藥觀念,提高臨床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職業道德修養外,臨床藥師應積極為醫生、護士提供相關的藥品信息,使其對常見配伍使用的中西藥的主要成分、藥理作用、功能主治以及毒副作用、禁忌證等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掌握常見的中西藥不合理配伍應用的實例,杜絕盲目用藥現象。(2)藥劑人員加強自身教育,提高專業素質是做好臨床藥學工作的基礎,尤其要掌握中西藥合理配伍使用的相關知識,真正發揮配合臨床合理、正確用藥,監督藥物使用情況的作用。(3)積極開展中西藥的配伍研究,做好臨床用藥指導和監測工作,研究中西藥配伍變化規律,為臨床提供及時、準確的用藥知識,從而保證合理用藥,使中西藥配伍后更加合理、安全、經濟、有效。由于中藥成分復雜,在不了解中西藥配伍后的變化情況時,最好分開使用,尤其是注射劑,應分開或中間隔液輸注,不能輕易混合使用。(4)規范藥師審方,提倡中西藥房合并,統一審方,規范交代用法用量及用藥順序,不僅方便患者取藥,同時還能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藥聯用。(5)逐步建立和完善門診藥歷,對患者用藥進行隨訪,加強中西藥聯用的用藥指導,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6)加強醫、藥、護之間的溝通,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總之,做好臨床藥學工作,是保障中西藥合理聯用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