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生兒黃疸優質護理的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對接受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我們將這8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40例患兒。我們對兩組患兒均進行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對實驗組患兒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有優質護理。進行治療96h后,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的效果。結果:進行治療96h后,實驗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優質護理;效果
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約60%的新生兒在出生不久后會發生新生兒黃疸。其中,早產兒發生新生兒黃疸的幾率高達80%,他們中有25.3%的患兒可發生嚴重的病理性黃疸[1]。臨床上通常使用短時多次藍光療法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治療。研究發現,對接受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腹瀉、皮疹、脫水、體溫異常、厭食、情緒煩躁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避免使其發生哭鬧[2-3]。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接受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我們將這8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40例患兒。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9例。他們的體重在2.38~3.05kg之間,平均體重為(2.6±0.23)kg。在入院時,他們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在243.1~341.2μmol/L之間,平均血清膽紅素水平為(296.9±50.1)μmol/L。在入院時,他們的日齡在2~8d之間,平均日齡為(5.36±2.6)d。他們的平均胎齡為(36.37±5.5)周。在實驗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22例,女性患兒18例。他們的體重在2.29~3.14kg之間,平均體重為(2.7±0.21)kg。入院時,他們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在239.9~340.1μmol/L之間,平均血清膽紅素水平為(295.6±51.3)μmol/L。入院時,他們的日齡在2~9d之間,平均日齡為(4.39±2.4)d。他們的平均胎齡為(36.64±5.2)周。兩組患兒在性別、體重、日齡、血清膽紅素的水平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我院采用XHZ型雙面新生兒黃疸治療箱對兩組患兒進短時多次藍光照射行治療,將藍光的波長設為425~475nm。每天對患兒進行2次藍光照射治療,每次進行8h的治療,兩次治療的時間間隔為4h。為兩組患兒均進行4d的治療。在對兩組患兒進行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的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兒體溫的變化情況,如果患兒的體溫高于38.5℃,應停止對其進行治療,等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時,再對其進行治療。護理人員要定時對患兒的身體進行拭擦,讓患兒的皮膚保持清潔。護理人員將患兒取出治療箱后,要用柔軟的毛巾吸干其皮膚表面的汗液,避免患兒因出汗較多而發生感冒。護理人員要根據患兒的需要對其進行喂奶,以便為其補充水分和營養。護理人員為患兒喂奶時,要讓患兒處于左側臥位,并將其頭部抬起,此舉可有效地避免其吐奶。患兒在進行藍光治療的過程中,其排便的次數會增多,部分患兒會出現腹瀉的癥狀,護理人員要及時為其更換尿布,并對患兒的肛門進行清洗。為預防患兒臀部皮膚發生感染,護理人員要在其臀部涂抹氧化鋅軟膏。對實驗組患者患兒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進行優質護理的方法是:在為患兒進行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多次為其脫穿衣服及更換床位,而藍光照射箱內及病房內的溫度存在差異。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調整病房內的溫度(將病房內的溫度調高至26℃),以防止患兒發生感冒。在進行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將患兒的包被松開,并為其脫去衣服,然后將其用包被裹緊,并用眼罩遮住其眼部,使其慢慢適應黑暗的環境。在進行治療前,護理人員應對治療箱進行檢查,如果燈管的使用時間大于2000h,應及時進行更換。護理人員應用無水酒精擦拭治療箱內的燈管和反射板,確保治療箱清潔無菌。護理人員應將治療箱的溫度調至30~32℃,然后將患兒用大毛巾包裹好,放在光療床上,當其適應治療箱內的環境后,打開藍光燈對其進行照射。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輕輕呼喚、撫摸患兒,使其通過聽覺及觸覺得到安撫,有效地緩解其恐懼、緊張的不良情緒。在治療間隔期間,護理人員應讓患兒的母親對患兒進行撫摸和按摩,并指導患兒的母親對其進行母乳喂養,以增進母嬰之間的情感,進而降低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進行治療前、進行治療48h后、進行治療96h后其血清膽紅素的水平。觀察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我們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血清膽紅素濃度的比較
進行治療前和進行治療48h后,兩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治療后96h后,實驗組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
進行治療96h后,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77.5%(31/40),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0%(8/40)。實驗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約60%的新生兒在出生不久后會發生新生兒黃疸。臨床上通常使用短時多次藍光療法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治療。由于藍光治療箱內與病房內存在溫差,患兒易因溫度改變而發生感冒,同時,接受藍光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容易可發生皮疹、腹瀉、厭食等不良反應[4]。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接受藍光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有效的護理,以防止其發生感冒,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對實驗組患兒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護理人員在對患兒進行護理時,可通過調節病房內和治療箱內的溫度、減小病房與治療箱內的溫差,來讓患兒更快地適應治療箱內的溫度,有效地降低其發生感冒的幾率。在對患兒進行藍光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通過撫摸、呼喚患兒來緩解其恐懼、焦躁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讓患兒與母親進行接觸,可有效安撫其情緒,進而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短時多次藍光照射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明新,陳維捷,陳偉霞.探討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有效性[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4):69-71.
[2]郭兆儉.新生兒黃疸給予短時多次藍光照射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6):61-63.
[3]王麗娟,杜麗君,張玉嬌,等.早期光療對早產兒黃疸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02):340-342.
[4]王梅.短時多次藍光療法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10):43-44.
[5]秦鳳霞.短時多次藍光療法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07):46-48.
[6]羅紅玉.短時多次藍光療法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7):3851-3852.
作者:王新華 單位:山西省陽泉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