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質護理在腦腫瘤患者的應用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腦腫瘤患者在圍術期中應用優質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2015-01—2016-01收治的腦腫瘤9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護理時所用不同護理方法分成兩組,將應用常規護理38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圍術期優質護理52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兩組心理狀態、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及并發癥進行對比。結果兩組護理后SDS、SAS與ADL、總體生活質量評分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幅度比對照組顯著(P<0.05);觀察組總并發癥率3.85%比對照組26.32%低(P<0.05)。結論腦腫瘤患者在圍術期中應用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且減少并發癥發生,可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
腦腫瘤;圍術期;優質護理;效果
腦腫瘤為臨床一種常見神經外科疾病,其發病率較高,好發于20~50歲人群,指腦組織細胞出現異常增生而形成腫瘤,易導致機體顱內壓升高,壓迫神經、腦組織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對于腦腫瘤,臨床一般行開顱腫瘤切除術治療,且于圍術期結合有效護理措施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3-4]。為取得良好護理效果,并為臨床提供借鑒,本研究針對本院2015-01—2016-01已選定的腦腫瘤90例患者分別行不同護理方案進行分析,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5-01—2016-01收治的腦腫瘤90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均通過MRI或者CT確診。根據護理時所用不同護理方法分成對照組(38例)與觀察組(52例)。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20~59歲,平均(38.35±1.20)歲,疾病類型:8例膠質瘤,14例腦膜瘤,16例垂體腺瘤;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19~59歲,平均(38.33±1.18)歲,疾病類型:10例膠質瘤,20例腦膜瘤,22例垂體腺瘤;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包括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等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嚴格檢測患者血氧飽和度,完善術前各項檢查與準備工作,術中積極配合手術醫師,且手術以后對患者進行吸氧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應用圍術期優質護理,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講解疾病與手術相關知識,包括手術優勢與注意事項等,并指導患者做好術前相關準備工作;主動和患者交流、溝通,給予心理支持與安慰,及時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并列舉既往手術成功案例。②術中護理:護理人員確保手術室適宜溫度與濕度,準備好相關手術器械,輔助患者體位擺放,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部位,且了解手術總流程,積極和手術醫師配合,做好記錄。③術后護理:護理人員需加強患者氣管、尿道及口腔護理,確保管路暢通;指導患者術后用藥,并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與運動計劃,多食低脂、低糖與易消化食物,為患者選擇合理運動方式與規劃運動時間等。
1.3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心理狀態評定,焦慮心理: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心理:抑郁自評量表(SDS),≥53分表示存在抑郁、焦慮心理[5]。參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健康調查表(SF-36量表)評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與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成正比[6-7]。比較兩組并發癥,包括壓瘡、肺部感染、便秘。
1.4統計學處理數據用SPSS22.0軟件分析,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組內比較行t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護理后,兩組SDS、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比對照組優(P<0.05,表1)。
2.2兩組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護理后,兩組ADL與總體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比對照組優(P<0.05,表2)。2.3兩組并發癥對比觀察組總并發癥率3.85%較對照組26.32%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腦腫瘤為臨床常見顱腦病,具病情兇險與預后差等特點,加之因腫瘤性質與腫瘤的生長部位特殊,此類疾病手術后致殘率與并發癥率較高,臨床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與護理措施[8-9]。優質護理作為現代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指以患者最佳感受為主,進行全程與連續服務,對提高服務質量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本研究對應用常規護理對照組與應用圍術期優質護理觀察組心理狀態、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及并發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予以心理支持,并對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進行及時疏導,有利于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減少焦慮、緊張心理;護理人員列舉既往手術成功案例,可增強患者戰勝疾病信心,且術中注意隱私保護等均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SDS、SAS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較對照組優,具體表現:觀察組護理后SDS評分(26.06±2.12)分低于對照組(48.25±3.16)分,且SAS評分(30.80±5.01)分低于對照組(50.38±5.79)分,表明腦腫瘤患者在圍術期中應用優質護理具有顯著效果,能夠促進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改善。護理人員術前注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耐心講解腦腫瘤和手術知識,有利于提高患者認知度,從而提高治療與護理依從性,取得顯著護理效果,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提高[11]。此外,護理人員術中積極配合手術醫師,有利于取得手術成功,且術后加強患者飲食和運動護理,能夠均衡膳食,促進患者康復,使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ADL與總體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均較對照組優,表明腦腫瘤患者在圍術期中應用優質護理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為進一步探究兩組護理安全性,結果顯示:觀察組總并發癥率3.85%和對照組26.32%相比顯示高度差異,此結果和許容芳等人文獻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驗證腦腫瘤患者在圍術期中應用優質護理的安全性與可行性,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12]。受外部環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制約,關于腦腫瘤患者在圍術期中應用優質護理滿意度的評分情況,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驗證補充。綜上所述,腦腫瘤患者在圍術期中應用優質護理較常規護理效果更佳,能夠促進患者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并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可被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陳伏祥,康德智,林元相,等.腦腫瘤合并顱內動脈瘤32例臨床分析[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15,7(5):450-453.
[2]陳群幫,付堯,隋國慶,等.超聲造影技術在腦腫瘤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12):1201-1204.
[3]高麗,江靜敏,江群,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顱腦腫瘤手術患者外周靜脈炎發生率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6(14):1625-1628.
[4]鄭元,劉延錦,畢慧萍,等.充氣加溫法對顱腦腫瘤開顱手術患者低體溫及手術部位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8(24):6160-6162.
[5]龔美霞,陳川,張玉青.心理干預對顱內腫瘤伽瑪刀治療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6):3331-3334.
[6]黃偉珍,湯海燕,傅紅飛,等.居家護理改善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3):483-484.
[7]李向.綜合護理干預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7):2057-2058.
[8]張紅波,穆林森,孫彥輝,等.腦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5,31(3):225-227.
[9]薛勝祥.不同類型腦腫瘤患者血清IGF-Ⅰ表達水平的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4,13(6):544.
[10]李自會,葉達華.腫瘤病人病程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4):654-655.
[11]唐小麗,黃敏,王國蓉,等.多維度系統化健康教育對腫瘤住院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3):1489-1491.
[12]許容芳,陸勤美,黃勝,等.全程管理模式對腫瘤患者PICC置管并發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9):1024-1027.
作者:徐麗娟 單位: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