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黨的報告中,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有所改革。而高校醫學生未來大多從事醫學事業,因此對于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為重要。文章以山西某醫科大學為例,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體分析當下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有效對策進行論證分析,希望對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醫學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專業知識水平是學生整體素質的體現方式之一,但是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也不容忽視。因此,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緊扣時展的主線,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重點培養承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不斷提升內涵和質量,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等迅速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也呈現出新面貌,他們的心理反應狀況、接受新事物能力、事物認知水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他們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充實娛樂生活的方式、途徑、手段也與往常的方式不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和獲取途徑的改變,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活動的自我選擇多樣性、獨立辨識性和個體差異性明顯增強。因此醫學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時代的必然性。
一、醫學院校思政教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育理論課的“主陣地”認識不足醫學院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必須要把握好“主陣地”,這樣能使學生在理論課學習的同時提升思想水平。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醫學院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存在著普遍性的認識不足,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對教育目標、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方式沒有進行科學合理規劃。這方面的缺失使學生沒有辦法接受到系統化的思政教育,教學效果難以提升。因此,如果醫學院校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認識不足,那么就不能建立良好的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體系。筆者認為,醫學院校必須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聯系,才能對醫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想提升。
(二)信息時代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層次化沖擊當今世界是一個大數據互聯網的時代,信息技術使得時間和空間出現交織,形態各異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快速發展,為大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更新信息、人際交往等社會行為提供了快速、高效、方便的媒介。但法律建設與網絡更新速度不能夠匹配,網絡技術的各種缺陷,大學生自身好奇心理的難以控制,為落后文化精神敗壞社會提供了捷徑,導致自身控制力差、自我意識發展不健全的大學生誤入歧途,沾染不良社會風氣,出現越軌行為。但是由于當前部分醫學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對新媒體認識和利用不足,無法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無法對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這就間接導致醫學院校思政工作難以有序開展,學生整體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建設存在問題卻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更正。
(三)思想政治教育整體“低效率化”通過對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分析,筆者發現許多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嚴格的規定,在教育過程中是依靠理論課程的知識傳授,沒有規劃好教育目標、教育效果和教育內容,這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果上存在著低效率化現象,科學性、有效性較差,不利于形成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別是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順序安排上沒有科學合理規劃,沒有形成良好的教育體系,知識教授比較零碎,這種“碎片化”的知識信息無法形成高效率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二、醫學院校思政教育理論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某醫學院校為例
(一)強化思政教育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山西某醫學院校堅持從醫學生的基礎角度堅持群眾路線,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之下,以建設和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方針,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主陣地”作用,讓醫學院校實現教育目標的必然分布。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要立足于學生的時展需求和教學目標,并著力改善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育內容,這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素養培育有著關鍵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作用就需要以學生為根本,從學生角度出發,端正學生的思想和態度,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該院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滲透思政教育,將工匠精神帶入解剖課堂,讓同學們基于“工匠精神”來了解人體構造,讓“家國情懷”走進系統解剖實訓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奉獻精神,讓學生體味到正能量,從而以知識武裝自身,不斷成長,養成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的良好品質。
(二)創新學生思政教育的內容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總是采用老一套的傳播內容來開展工作的,因為只有重新定義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有更好的學習興趣。該校在豐富的網絡輿論發展的過程中,在網絡快速普及思想政治工作學習過程里,教育者們積極呼吁和鼓勵各級黨團組織,做好新時代對于政治工作內容的更新,在思想政治平臺的維護和內容的選擇方面,一定要在學習先輩先進事跡的同時,結合現代的實際內容,結合新時代的先進人物事跡。山西某醫學院校利用指導幫扶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讓學生可以自主性的開展健康人文、思政講座以及經典案例分析宣傳等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研究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私人教育。同時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針對在施政實踐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并且開展心得交流會,為學生樹立榜樣。學校方面也為了進一步宣傳思政教育,邀請了校內校外的公眾人物來校進行交流訪談。堅持到現在,該校已經成功舉辦了多屆健康人文月、近百次健康人論壇等諸多活動。同時該校積極開展大學生知國情惠民生的教育實踐活動,以校黨委、學生處、校團委等處牽頭,帶領該校諸多的碩士研究生和社會工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到山西省國家級貧困縣進行貧困幫扶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讓學生走進貧困地區感悟真實的生活情況,在實踐活動中體悟民情增強知識素養,促進思想水平的提升。截至2018年,該校已經多次組織實踐隊伍,開展扶貧教育實踐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思政教育實踐基地,使實踐活動成為常態化,學生實踐成為普遍性引導大學生走進基層,走進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這種思想,實事求是的增強專業知識,優化知識體系,培養其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三)科學規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體系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保證思想教育陣地的純潔性、前沿性,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現有的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已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筆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創新教育模式,轉變教育內容和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體系改革,應合理安排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課程教學順序和教學模式,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具體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識與理解黨的理論一脈相承和與時俱進。山西某醫學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授課過程中,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這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以及自主學習主動性增強有著明顯的效果[3]。
(四)加大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在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還要考慮到授課教師的思想水平,校方還應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提高教師的專業授課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政治責任意識、職業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面對當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諸多問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方法的研究也是當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一線教師在科研過程中需要突破的難點[4]。
(五)立足信息時代,實現“線上線下”思政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便利了人類的生產工作,人類社會從此進入新紀元,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媒體時代。大數據時代迅猛發展,全新的網絡文化技術與傳統的教育形態相比較,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下解構,但同時為適應信息新時代得到發展,需要進行自我重塑。山西某醫學院校借助微信等公眾平臺,逐步設立了“某某醫科大學”、“某某醫科大學馬院”等公眾平臺,在這些平臺上,推送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公眾號對學生開展“線下”的思想政治宣傳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思政活動中。此外,該校還借助“線上”的平臺,開展“誠信的名義”,“家國情懷”等征文、藝術作品大賽活動,在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之外,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宣傳教育,這一系列的自媒體平臺“線上線下”教育進一步優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有助于學生在物欲橫流的當下保持正確的三觀價值,促進和諧校園、健康校園文化的培育,維護了校園文化的純潔性,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實效性[7]。
三、結束語
新時代要有新要求,新氣象要有新作為。新時代的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強化“主陣地”的同時,創新思政教育內容、科學規劃思政教育的方法與體系、加大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立足信息時代,實現“線上線下”思政教育,辦好適應新時代、滿足醫學院校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翟蒲杰.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J].藝術科技,2013(08):295-296.
[2]張禹.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交際,2017(9):113.
[3]段麗花.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進展與綜述[J].現代交際,2017(5):46.
[4]陳曦艷.論大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基于網絡文化視閾下的研究[J].中國培訓.
[5]龔婷.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有效策略[J].現代交際,2016(23):63.
[6]王堯.論大學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現途徑[D].蘭州交通大學,2013.
[7]王正坤,毛常明,劉孔莉.大學文化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5):38-40.
作者:姚尚滿 劉欣 李冰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