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科病患家屬心理及護理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排除標準
躁狂癥,精神分裂癥發作期以及有其它心理疾病者。嚴重智力缺陷,不配合調查者。采用SPSS12.0軟件包與常模組間比較用t檢驗。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數據用(x±s)表示。
2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采訪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家屬的心理反應情況,經評估總結,將結果歸納見如下表1。
2.2本組患者家屬
SAS、SDS評分與國內常模比較(分,x±s)見表2。
2.3護理干預前后本組患者家屬
SAS、SDS評分比較見表3。
2.4患者家屬滿意度調查
通過分析患者家屬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出院時對132例患者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調查,情況如表4。
3討論
3.1分析患者家屬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關注患者家屬的心理需求
針對患者家屬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護理人員要認真分析和查找其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患者住進心臟外科,在常人眼里心臟有病就是很重的疾病,甚至常常與死亡相聯系。加上病區整體環境的嚴肅性,醫務人員緊張忙碌的身影和各種搶救治療儀器工作發出的滴滴聲響,患者家屬難免會有焦慮、恐懼、害怕心理;心臟手術花費相對較高,有時會花去全家的積蓄,甚至不得不向親朋好友借錢,背上債務,因此,患者家屬會擔心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從而背上經濟思想包袱;患者家屬不了解疾病情況,又急于了解患者情況,當醫護人員如實告知病情及手術方案后,會將信將疑,會詢問同類病人情況,一旦有術后不好的情況,便會聯想到患者身上,隨之而來便是對醫護人員的工作及手術預案產生懷疑、不信任;加上醫療費用較高,家屬會但心預后不好,生活上不能自理,甚至人財兩空;有些家屬由于工作或者其它原因,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家人,而產生自責愧疚心理。心理需求是指一個人的心理要求,如能滿足則能消除或減輕其焦慮與煩惱,而且能改善目前狀況,能增加舒適及幸福感[3],在分析家屬心理原因的同時也要關注家屬的心理需求,患者家屬都希望最有經驗的醫護人員來為患者診療、做手術,希望醫護人員多查房、多向家屬講解病情,希望聽到好的消息,希望從醫護人員的一言一行中能給患者和家屬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3.2強化溝通交流、積極采取心理護理干預
對患者家屬采取一定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必要的;具體護理干預措施:①針對焦慮、恐懼、害怕心理,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有真摯的同情心,和藹可親的態度,親切美好的語言,加強與家屬的溝通交流,常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設身處地的為患者家屬考慮問題,理解患者家屬此時的痛苦,細致耐心的聽患者家屬訴說。主動介紹醫院的基本情況,介紹本病區的先進醫療設備,完善的醫療救治體系,以及科室醫護人員的高素質隊伍,向家屬說明治療方案是經專家組嚴格討論的結果,請家屬放心,醫護人員會全力幫助他們的。②針對不了解疾病心理,醫護人員要向患者家屬多講解相關醫療知識,加強健康知識教育普及;③針對懷疑、不信任心理,護理人員首先把心臟外科的醫護人員雄厚的技術實力介紹給家屬,擁有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多名,每年完成類似手術很多例,絕大部分預后良好,主動介紹本科室治療滿意的同類病人給家屬;④針對家屬擔心經濟心理,護理人員要及時細致說明國家的醫療政策及新農合政策,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高了,同時護理人員要從患者家庭實際情況出發,主動與主管醫生溝通交流家屬所想所關心的問題,盡量能用便宜藥絕不用貴藥,減少不必要的檢查,盡量降低醫療費用;堅持每日清單制度,讓家屬明白錢都花在什么地方;⑤針對自責、愧疚心里,護理人員要以朋友聊天的方式勸慰患者家屬,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忙,生活壓力不小,難免對家庭疏于照顧,但也不必過于責備自己,以后多彌補。總之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醫學更應被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要求醫護人員將患者及家屬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因此對患者家屬心理進行分析,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勢在必行,通過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干預,消除家屬對醫療護理存在的疑問,充分發揮患者家屬的正能量作用,積極配合醫護工作,改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而且,保持家屬穩定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使患者心理上得到良好的支持,主動配合醫護工作,促進其早日康復。
作者:張浩潔單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