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三維CT重整在骨折診治中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三維ct重建在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治療中的指導意義。方法: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56例(包括髖臼骨折11例、脛骨平臺骨折25例、腕關節骨折20例),術前均行X線攝片并行CT掃描和三維CT重建,對關節面損傷程度進行評估并制定最佳治療方案。結果:11例髖臼骨折中9例行手術治療,25例脛骨平臺骨折中22例行手術治療(22例行植骨),20例腕關節骨折中18例行手術治療。結論:三維CT重建能清楚顯示傳統X線攝片所不能直接顯示的關節面骨折,對手術前的骨折分類、治療方案制訂以及手術入路選擇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三維CT;關節面骨折;治療
自2005年以來對56例累及關節面骨折應用三維CT重建,對其臨床應用價值及優缺點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累及關節面骨折56例(包括髖臼骨折11例、脛骨平臺骨折25例、腕關節骨折20例),術前均進行X線攝片、CT掃描檢查(CT機型號為GElightsped8排螺旋CT)。
1.2方法
CT常規掃描層厚/間隔均為5mm,將掃描所得數據分解層厚/間隔為1.25/1.25mm,用三維CT軟件直接對目標關節面進行重建處理,即時可得到清晰和直觀的目標關節面三維圖像,結合X線攝片以及重建所得三維圖像依據AO協會骨折分類方法對骨折進行分型,制訂治療方案并作手術規劃。4例髖臼骨折中3例行手術治療,20例脛骨平臺骨折中15例行手術治療(12例行植骨),11例距下關節骨折7例行手術治療。
2討論
移位的累及關節骨折尤其是下肢的承重關節骨折如不能準確復位、堅強內固定,常常會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甚至功能殘疾。手術前進行認真的規劃是骨科醫生治療成功的關鍵,包括手術指征的正確掌握、骨折分型的正確判定、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內固定方法及內固定物等。而在手術時,無論采用何種切口,手術野中只能顯露目標的一部分,對病變組織之間或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并不知曉,所以手術操作經常有相當的難度。
以往骨科醫生制定手術計劃主要依靠X線攝片,X線攝片是二維圖像,而關節是一種復雜結構,例如髖關節、膝關節、跟距關節等其表面均為不規則曲面,不論讓患者如何變換體位,改變投照方向所得的二維X線攝片均因骨塊重疊及軟組織疊影而不能很全面直觀地顯示關節面情況。關節越深、關節面曲度越大,X線片就越難準確、直觀地反映關節面塌陷及骨折塊位移的情況[1]。
本文對骨折關節進行快速CT掃描,患者無需變換體位,甚至不必拆除石膏外固定,較傳統X線攝片相比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及X線照射量。通過計算機圖像數字技術,將二維CT圖像進行三維重建后,可以將其他骨及軟組織影、石膏影等隱去,只剩下單獨的目標骨關節,將得到的圖像在屏幕上進行任意旋轉,可以從任意角度觀察該關節面,對該關節的損傷情況獲得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通過將形成的三維圖像在圖形工作站上實時旋轉,可以清楚地看到骨折線,證實骨折的存在;看到骨折線的走行方向、主要骨折塊的體積、形狀及如何相對位移;關節面損傷情況或者塌陷發生的位置及程度。還可以判斷出將關節面軟骨復位后關節面下方是否會有明顯的骨質缺損,從而判斷在進行復位及內固定手術時是否需要同時進行植骨術。可以在骨折關節的三維圖像上模擬設計鋼板放置部位或螺絲釘進針位置,模擬設計螺紋釘的正確方向使其能夠固定足夠體積的骨塊,從而盡可能使內固定可靠,為手術后進行相對早期的功能鍛煉創造條件[2~4]。
對于累及關節面的復雜骨折,尤其是下肢承重關節骨折,三維CT重建具有很重要的臨床價值,它能很直觀地顯示骨折關節的損傷情況,有助于骨折正確分型,為骨科醫師進行合適的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隨著多排螺旋CT的快速發展,三維CT重建技術更快捷、簡單、實用,圖像更加清晰。目前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計算機輔助外科手術系統,通過將手術目標進行三維圖像重建使外科醫生對手術區域內的情況在手術前加深認識,可以對手術中將出現的問題于術前進行評價、分析,從而提出決策,通過進行術前手術設計及計算機模擬手術操作等進行充分演練,使醫生在術前進行一次無損傷的“解剖”,既可減少手術中骨折范圍的剝離程度,又可縮短真正手術所需要的時間,可以明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手術質量,減少術后感染,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參考文獻】
[1]王亦璁.膝關節外科的基礎和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52554.〖1〗[2]劉懷軍.螺旋CT與三維圖像診斷學[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26.〖1〗[3]顧湘杰,陳勁松,鮑根喜,等.計算機三維成像技術在骨科領域中的應用[J].上海醫科大學學報,2003,25:23.〖1〗[4]熊傳之,郝敬明,胡春艾,等.螺旋CT三維及四維重建在關節內骨折中的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1999,19(11):66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