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醫療衛生系統建立成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安吉共有5家縣級醫院,29家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128家政府舉辦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系統共有員工2221人,其中縣級醫療衛生單位1316人,鄉鎮村醫療機構905人,5家縣級醫療單位有中級職稱以上醫務人員423人。近年來,我縣著力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并積極推進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農村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發展,從而為全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1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1.1不斷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2003年完成了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的縣疾控中心用房建設。2008年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縣衛生監督所業務用房,并建成了3家衛生監督分所。2004年,縣人民醫院、安吉三院、縣中醫院建成了標準的發熱呼吸道門診和腸道傳染病門診。2005年依托縣人民醫院梅溪分院建成了1000平方米、擁有25個標準病房的傳染病區,歸口治療肝炎、肺結核等重點傳染病。2009年又在傳染病區基礎上建設擁有10張床位的獨立的呼吸道傳染病區,以解決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治療的困難。2010年在縣人民醫院建造2號病房大樓時又專門設計了一層擁有18張床位的新傳染病區,以解決縣城內無傳染病區的問題。2010年5月投資140萬元建成了PCR實驗室。依托縣人民醫院,投資100余萬元建成了120急救分中心。投資400余萬元,建成了覆蓋面從縣到村的新型合作醫療和公共衛生信息化網絡。
1.2著力建設農村醫療服務龍頭設施縣級醫療機構是農村醫療服務的龍頭設施。安吉縣歷史上共有3家人民醫院,1家中醫院、1家婦幼保健院。3家人民醫院分別座落在3個大鎮上,群眾對3家醫院都懷有深厚感情。對此,我們尊重群眾意愿,在困難中沒有將醫院規模和數量縮減。2003年決定縣第一人民醫院兼并面臨困境的第二人民醫院,并由第一人民醫院出資建設了梅溪分院新院。2003年以來,我們總投資1.6億元先后建成了縣中醫院新院、縣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樓、縣人民醫院門急診醫技大樓、縣人民醫院梅溪分院新院、縣婦幼保健院新院。縣人民醫院目前為二級甲等醫院,縣中醫院為二級甲等中醫院,縣三院和縣婦保院為二級乙等醫院。2002年至2009年,5家縣級醫院凈資產從17517.77萬元增加到36485.89萬元,增長108.28%。面對群眾不斷增長的就醫需求,2010年我們又開始新建總建筑面積23465平方米、總投資6996萬元的縣人民醫院2號病房大樓。
1.3開展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我縣共有29家鄉鎮衛生院,在2003年前后的民營化浪潮中,在衛生院處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從公共衛生需求和人民群眾利益出發,堅持衛生院的公立公辦性質:保留衛生院資產的國有性質不變;保留衛生院院長和班子成員的任免權不變;保留衛生院職工的事業身份不變;保留衛生院的公共衛生職能不變。還將1家2002年出售掉的衛生院無償收回公立性質。2004年到2005年,按照“改屋頂、換門窗、粉墻壁、鋪地磚、拆破屋、調家具、搞綠化”的具體要求,對全縣25家鄉鎮衛生院開展了規范化改造,總投資1264萬元,新建配套用房9918平方米。與此同時,我們還先后新建了高禹、報福、遞鋪、山川、溪龍5家鄉鎮衛生院,其中3家列入了中央補助項目。2002年至2009年,鄉鎮衛生院的凈資產從2784.04萬元增加到了7094.77萬元,增長154.84%。
1.4建設好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我們從2005年開始把建設的重點轉到了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上:一是規劃布點,分年實施。根據全縣共有187個行政村、312名鄉村醫生的實際,在實地察看、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全縣新建12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并決定分4年到2008年完成全部服務站的建設工作。2005年建成22家,2006年建成49家,2007年建成47家,2008年建成10家。為保證服務站質量,防止套取補助資金,局里規定不準通過改造舊房的辦法建服務站,全部服務站按標準新建。二是設計圖紙,出臺標準。局里根據服務站的功能要求設計了多套圖紙供各村選擇。服務站的功能間包括:全科門診室、輸液室、治療室、藥房藥庫、固體廢物室、計生指導室、健康教育室、檔案室、值班室、衛生廁所等。局里專門就建設質量出臺了《安吉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考核驗收標準》。其中占地面積不少于666平方米,建筑面積不少于120平方米。三是明確產權,分級投入。縣政府發文明確建站主體為所在行政村或衛生院。建站用地由村里無償提供;服務站的所有權歸鄉鎮人民政府;服務站的使用權永久歸鄉鎮衛生院;服務站的管理由衛生院負責。建站補助標準為:縣財政每家6.6萬元,縣衛生局每家3.4萬元,鄉鎮政府每家3萬元,共13萬元。不足部分由建站行政村承擔。到2008年底,全縣規劃的128個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部新建完成,平均建筑面積155.56平方米,平均每個站投資17.8萬元(不含土地)。由于服務站成了新農村建設的亮點,調動了村里的積極性,結果是一個比一個建得更好。
2推進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
2.1調整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將鄉村醫生收并到已建成的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行醫從業,需要有法律保障。如果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中允許村衛生室繼續存在,那么即使服務站建成了,鄉村醫生仍然可以以不愿進站而愿意繼續在村衛生室(自己家里)從業為由而無法實現一體化管理。為此,我們著手調整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在規劃中取消村衛生室,確立128個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在村一級醫療機構中獨一無二的法定地位。2005年11月21日,經過市衛生局審核、縣政府批準,我們將調整后的《安吉縣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05-2010年)》予以頒發。在這個規劃中,我們取消了村衛生室在醫療機構規劃中的地位,從而使鄉村醫生不到新建成的服務站從業就無處行醫。
2.2積極穩妥地分批撤室進站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調整,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逐步建成后,我們開始了分批注銷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進站的工作。一是分批進站。每建成一批服務站,就下發文件注銷一批村衛生室。我們在注銷村衛生室的公告中明確:已注銷的村衛生室自公告之日起停止執業;凡自愿到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從業的鄉村醫生可與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協議,就近安排到服務站從業,實行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被注銷后鄉村醫生如繼續在原址執業的,按非法行醫論處,教育不改的由衛生監督所給予處罰。2005年11月28日、2006年3月17日、2006年8月25日、2007年4月28日,我們先后分4次下文公告了288家村衛生室的注銷。315名鄉村醫生在經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后全部進站從業。二是開展鄉村醫生執業注冊。由衛生院統一收取鄉村醫生原在村衛生室的執業證書后,將其注冊地址變更到所在的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三是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工作。針對少數鄉村醫生不肯進站從業,在注銷村衛生室執業許可證后仍然在自己家里行醫的情況,或者一面在站行醫、一面又在家行醫的情況,我們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好過細思想工作,并把《刑法》有關非法行醫罪的司法解釋復印給鄉村醫生。在多次教育不改的情況下,局里指派衛生監督所執法人員前去調查取證,按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給予行政處罰。2006年以來這類案件共查處了5起,罰款金額少則1000元,多的達6000元。嚴格的執法,對穩固一體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2.3出臺規范一體化管理的政策鄉村醫生歸并到服務站后,如何管好這支隊伍,如何發揮這支隊伍的積極作用的問題,立刻擺到了我們面前。為規范一體化管理辦法,2006年4月3日我們出臺了《安吉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辦法(試行)》,對服務站實行藥品調配、財務管理、服務價格、勞務分配、信息管理、人員調配、標志標識的“七統一”一體化管理模式。2008年11月23日,在總結兩年多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又重新修訂了管理辦法,提出了統一藥品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勞務分配、統一養老保障與退出機制、統一管理制度的“五統一”一體化管理原則(詳見安吉縣衛生局網站《政策規定》欄目)。
2.4實施醫科類大學生進村計劃解決鄉村醫生老化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培養能愿意服務農民群眾的大學生村醫。2008年6月,縣委、縣政府領導在民生工作調研時提出了醫科類大學生進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的要求。2008年底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了“實施醫科類大學生進村計劃”的要求。根據湖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精神,2007年我縣衛生局委托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培養臨床醫學(社區醫學方向)大專生32名,2008年24名,2009年17名。2010年開始,根據省衛生廳等4部門文件精神,決定從2010年至2012年每年10名共定向培養醫科類大學生村醫30名。為使這些大學生村醫進得了村并且留得住,我縣政府常務會議已通過了《關于推進醫科類大學生進村計劃實施意見》,提出了一個工作目標:就是到2015年,實現全縣每個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有1名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醫科類大學生在站從業,其中委托培養103名,衛生院事業職工招考30名。同時出臺了保障措施:一是實施進站前培訓計劃。委培的醫科類大學生進站一段時間熟悉情況后,安排在縣級醫院內科、外科(或中醫科)、護理部實習1年。二是落實基本工資報酬。委培生從錄用之日開始給予基本工資報酬:進站熟悉情況及在縣級醫院實習1年期間每月工資大專生1000元、本科生1200元;實習期滿進站從業后每月工資大專生1200元、本科生1400元。在站工作期間,大專生考取執業助理醫師后每月增發崗位津貼300元;專科生和本科生考取執業醫師后每月增發崗位津貼500元。以上基本工資報酬由縣財政承擔70%、所在鄉鎮人民政府承擔30%。三是享受績效考核報酬。大學生村醫在縣級醫院實習期滿進站從業后,在享受基本工資報酬的同時享受所在服務站的績效考核報酬,大專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前、本科生取得執業醫師前的績效考核報酬不低于所在服務站鄉村醫生除基本工資外人均績效考核報酬的30%,大專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后、本科生取得執業醫師后的績效考核報酬與所在服務站的鄉村醫生同等對待。四是落實各項社會保險。“五金一險”按規定繳納。五是落實考核獎懲機制:每年從思想政治、業務水平、工作紀律、服務態度等方面對大學生村醫開展一次考核,對考核合格的,根據等次由所在鄉鎮(開發區)政府按照公開選撥到村和社區工作高校畢業生的標準發給年度獎金。六是給大學生村醫安排好宿舍和廚房。
3主要成效
3.1農村衛生事業持續健康發展5家縣級醫院凈資產從2006年的26241.47萬元2009年增加到36485.89萬元,增長39%;29家鄉鎮衛生院的凈資產從4132.06萬元增加到了7094.77萬元,增長71.7%。全系統政府性負債額從2006年的6866.5萬元,2009年下降到3290萬元,下降了52%,衛生系統的整個資產運行狀況非常良性。醫療衛生事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處置,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得到保障。
3.2農民群眾得到了優質、高效、實惠的基本醫療服務醫療價格規范合理,合作醫療報銷網絡進入到村級服務站,參合農民小額門診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報銷。醫療質量管理不斷加強,2008年度有4家縣級醫院通過省衛生廳、綜治辦等6部委廳局平安醫院驗收;2009年有10家鄉鎮衛生院被授予市級平安醫院稱號。近4年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沒有發生一起醫療事故。農民群眾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的就診人次逐年增加:2006年為60.2596萬人次,2007年為62.3268萬人次,2008年為79.97萬人次,2009年為360.0383萬人次。
3.3農民群眾得到了優質的公共衛生服務縣、鄉鎮、村三級衛生服務機構共同承擔公共衛生項目。農民免費體檢在村里有了場所。11.4328萬戶農民家庭健康檔案盒在衛生院或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存放管理。責任醫生和協助工作的鄉村醫生一年至少4次為農民上門訪視,進行健康干預和指導,農民群眾對責任醫生的知曉率達到92.9%。2008年8月、12月縣財政局組織中介機構對農村公衛項目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項目進行了績效評估,我縣獲得了92.96分和94.85分的高分。農民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農民免費健康體檢的滿意度達到92.47%。
3.4農民群眾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農民達35.1988萬人,參保率達到了98.02%。實際籌集資金5325.31萬元。全年住院共有24423人得到報銷,報銷總金額達5478.09萬元,住院補償率為37.03%,人均報銷2243元。由于合作醫療報銷網絡進到村級服務站,2009年在鄉鎮衛生院和服務站共有631135人次的門診得到報銷,報銷金額達1092.29萬元,補償率為20.37%。
3.5農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有了一定的緩解從2007年開始縣衛生局就要求各衛生院全面調查周邊藥店藥品價格,與衛生院藥品價格作對照,規定:衛生院、服務站藥品價格在合作醫療報銷后必須低于藥店5%~10%,全縣29家衛生院因此平均藥價降幅度達28.16%。從2008年11月開始縣里推行了35種常用藥品零利潤銷售政策,年讓利100余萬元。在方便群眾看病上,縣級醫院實施門診流程信息化,病人就診有電子叫號系統,并實行門診電子處方管理,劃價、取藥一體化。新農醫報銷信息化網絡進到行政村,一般小病群眾都能在家門口的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解決。
3.6重大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衛生院醫護人員及時發現了瘧疾、埃立克體等蟲媒傳染病,及時得到控制。2008年,各級醫護人員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全力組織全系統打好麻疹、手足口病、問題奶粉三大戰役和發生在學校的諾如病毒、腺病毒感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全力開展了手足口病暴發疫情和甲型H1N1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全縣醫護人員做好健康宣教、患者訪視、中草藥全覆蓋治療、農戶井水全面消毒、環境衛生協管,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縣健康教育氛圍濃厚,2007年編寫健康教育處方38種,印制380萬份;2008年編印健康教育處方46種552萬份。2009年啟動安吉公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編印《安吉公民健康素養讀本——健康99條》15萬本,分發給全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