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高職生自卑原因及干預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持續擴建擴招,高職院校生源質量逐年下降,而醫學類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能力、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醫學類高職生自卑心理嚴重。本文主要分析醫學類高職生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并從學生、家長、學校及社會角度探究干預措施,以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提高醫學類高職教育整體質量。
關鍵詞:醫學院校;高職生;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常表現為意志消沉、低估自己的能力、回避社交等。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存有自卑心理[1],如果能夠及時進行干預,則可將自卑轉換成追求進步的不竭動力。大學時期是高職生自我認知發展的重要階段,然而因經歷較少、眼界較窄及情緒不穩定等因素,他們對人和事的判斷有一定的偏差,難以主動將自卑心理轉化為發展動力,這無疑會對高職生學習、生活、就業和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醫護人才產生不利影響[2]。
1醫學類高職生自卑的主要原因
1.1社會評價低
雖然近年來醫學類職業教育發展速度快,在醫療事業尤其是基層醫療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國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可度不高,普遍認為高職生是高考篩選下的“次品”。很多人片面地將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高職生多在高中階段考試分數偏低,因此長期被貼上“差生”“失敗者”的標簽。處于青春期的高職生尚未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容易被他人的評價影響,過低的社會評價使得高職生產生“自己就是次品”的錯誤認知,輕視自己,消極被動。
1.2就業壓力大
一方面,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醫學事業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安全,許多醫院在招聘過程中對學生學歷要求較高,高職生留在三甲醫院工作的機會少,就業形勢較為嚴峻,這種狀態下學生缺乏與本科生競爭的斗志,出現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學生對國家醫療相關方針政策了解甚少,對基層醫療工作存有抵觸情緒,但因自身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就業競爭力,只能被動選擇不喜歡的工作地點,存有不同程度的就業自卑心理。
1.3家庭因素影響
家庭是個人心理的重要塑造場,父母是子女心理、性格形成的首要引導者。部分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3],長期使用冷暴力,貶低學生成績、外貌,夸大家庭經濟困難程度等,營造出一種學生天生不如他人的氛圍,企圖通過這種方式刺激學生發奮圖強。殊不知,這種負面環境會不斷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喪失自信,出現自卑心理,不愿勇敢嘗試,自甘墮落。更有家長對子女漠不關心,使得學生性格孤僻,情緒低落,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
1.4成功經歷少
高職生自我認知尚不成熟,易受他人觀念的支配,低估自己的能力,出現自卑及逃避心理。在經驗與機遇都不具備的條件下,高職生少有成功的體驗,在經歷學習、社交上的失敗后,變得更為消極被動、輕視自己,對自身做出不合理的評價。此外,醫學類高職生學習時間短,實踐機會少,對本專業認識淺,個人綜合素質不高,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從而出現自卑心理,喪失前進的動力。
2醫學類高職生自卑心理干預措施
2.1幫助學生準確定位,正確認識自己
自卑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學生自我認識不正確。高職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客觀評價自己,保持平常心,才能真正擺脫自卑的困擾。輔導員應真誠地關心學生,積極鼓勵其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心理講座、心理話劇表演等,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下走出負面情緒,轉變錯誤認知,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結合時事政策,傳遞醫療行業正能量,讓學生正確認識專業領域,了解基層醫療工作,開闊眼界,超越自我。
2.2加強家校聯系,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
入學時調查學生基本情況并建立相關檔案,輔導員通過QQ群或微信群等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并向他們介紹正確的教育及溝通方式,搭建學生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橋梁[4],減少家庭因素對學生的不利影響。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家長真誠的關心和有力的支持能使學生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化自卑為進步的動力,迎接生活、學習的挑戰。
2.3學校明確培養目標,加強內涵建設,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醫學類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技人才,要讓學生對高職教育有認同感,學校就要加強自身內涵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定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提升綜合素質。為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學校還可通過實施“現代師徒制”、組織假期社會實踐等,增加學生臨床實踐機會,提升就業競爭力,消除因學歷產生的自卑心理。
2.4多方聯合引導學生走出自卑陰影
由于醫學類高職生出現自卑心理的原因較為復雜,學校應聯合社會相關部門[5],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如學??啥ㄆ诮M織學生到社區進行義診及健康知識宣講等,一方面增進社會對學校及醫學類高職生的了解,轉變對高職教育的認識;另一方面提高醫學類高職生醫患溝通及社會實踐能力,體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幫助學生走出自卑陰影。綜上所述,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有著不利影響。醫學類高職生由于專業及學歷的特殊性,出現自卑心理的原因及解決方案也有其自身特點。本文主要分析醫學類高職生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并從學生、家長、學校及社會角度探索干預措施,在高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AlfredAdler.超越自卑(全譯本)[M].黃國光,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
[2]俞國良,王浩,趙鳳青.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自卑與超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7):28-32.
[3]何志濤,李衛華.高校問題學生自卑心理成因分析及矯治管理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8,20(10):198.
[4]莫靜,曹麗穎.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心理沖突及高校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8(1):53-58.
[5]孫雪菲.針對高職學生“自卑心理”的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7(66):31.
作者:劉四順 張亮亮 唐然然 邱俊 單位:四川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