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參與式教育的內科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評價方法研究持續6個月。分別在研究前和研究后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考核,考核內容為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臨床案例的實際問題,判斷標準由有經驗的教授自定,滿分100分,分為考核分理論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20分,判斷標準:向學生提出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針對案例,盡可能列出多的解決方案,由老師對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分。實踐操作:根據解決方法,對效率(20分)、結果(20分)、技能(20分)進行評分,學生根據情況書寫分析報告,老師對分析報告進行評分(20分),計算總分。
1.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研究前后考核總分比較研究前兩組學生考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后,研究組考核評分顯著升高,并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2.2兩組研究前后實踐操作評分比較研究組采用參與式教學后學生實踐操作評分較實施前顯著提高,并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兩次考核實踐操作評分沒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參與式研究”理論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目前是國際上成人教育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方法,其將教育、研究以及行動三者結合在一起。將“參與式研究”理論應用于教育中,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學習平臺。參與式教育是以主體自主、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為宗旨,以彰顯教育民主精神和教育成效為訴求的一種教育方法。它強調教育平等與合作,倡導師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張教育者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有機結合。它內在地具有主體性、互動性、合作性、公平性、創新性等特征。它既符合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趨勢,亦契合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思想發展的實際需求,因而應當成為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種新路徑。參與式教育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根據教學的目標,以案例為素材,將學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平等研討,培養了學生的判斷能力、臨床邏輯思維,從而達到高層次的學習目標。參與式教育與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單項式傳遞信息的模式不同,參與教學法倡導學生“學”(參與研討),教師“導”(引導)的方式,具有研究的心智,注重擴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能力。臨床醫學對實踐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參與性教學模式適合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推廣。參與教學法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感受、分析、思考,從而掌握所學的知識。它既注重理論教學,也注重實踐教學。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自主對所學內容結合臨床病例進行討論、分析、推理、判斷,明確疾病可能的診斷以及處理原則,從而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決策的習慣和能力[11,12]。使學生從被動聽課接受的過程轉為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過程,從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參與式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生理學、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癥狀學、診斷學等知識融會貫通,相互滲透,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使各個相關的知識相互滲透,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并且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交流合作,能感受到樂觀向上的學習方法。而老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指導。參與式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相對個性化獲取知識的方法,在緊密結合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組討論的內容是教師根據本節課需要教授的知識,搜集臨床案例,將案例與理論知識結合,讓學生采用已學過的以及本節課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案例。這要求老師深入臨床搜集典型病例,并根據病例材料整理,制定不同的案例。同時要求老師根據理論知識及不斷更新的技術,及時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修正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師工作的難度,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團隊的發展。參與式教學模式小組討論過程中會提供臨床案例,根據臨床案例,結合所學過的以及本章節的內容,進行案例分析討論,要求教師精選案例,并進行編寫。案例的選擇和編寫要目標明確,主題突出。
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能夠加深理解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并且能夠利用既往所學的知識進行橫向聯系,融會貫通。案例要求客觀真實,典型生動。所有選擇的案例均來源于臨床,并且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能夠反映所學內容的理論體系,有利于學生臨床思維的啟發。要求教師在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臨床醫療活動中,選擇、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夠發揮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所選擇的案例要求難易適中,信息量適當。所選擇的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難度,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能夠使學生主動探究其原因,深入分析,甚至在課下繼續查找相關資料。另外,所選擇的案例需要反映關鍵的問題,老師提供清晰、有條理的相關信息,便于學生參與討論。老師需要根據案例、結合本章節內容,精心設置問題。所設置的問題可以是常識性、單一性的問題。問題的安排順序需要以課程推進的理論體系為導向,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由組長對討論結果在課堂上進行講述,最后老師可進行引導性的講解以及歸納總結。
在每組組長對討論結果報告時,老師要注意發現學生討論結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閃光點,并在點評中指出。老師也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理論體系以及邏輯主線,提出分析切入點、分析過程以及結論,指導學生培養臨床思維方法。在本研究中對80例學生進行隨機分組,研究組進行參與式教學模式,對照組進行傳統教學模式,結果顯示,6個月后,采取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考核得分顯著高于傳統教學模式組。評價方法中理論知識僅占20分,而操作、臨床案例分析等占到80分,說明通過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操作、案例分析等能力。綜上所述,臨床醫學課程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劉秋庭涂鄂文譚莉李曉輝王照楊敏慧朱惠安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內科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