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分析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并”的必然性,并從基礎理論與臨床訓練相結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科學規范的考試制度等方面介紹了我校實施“雙軌合并”的情況。闡述了我校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的條件。同時論述了北京、上海“雙軌合并”培養模式成功的典范。并就加強人文素質、醫德素養、法律法規等方面完善課程體系,嚴格執行考核體系合理設置分流制,根據研究生畢業時的具體情況建立不同的學位授予標準提出建議。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雙軌合并;培養模式
居于我國高等教育最高位之一的碩士研究生教育,目前正面臨教育改革的考驗。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一個至關重要部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2015年5月下發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文件,對高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育而言既是新機遇也是新挑戰。臨床醫學是基礎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一門學科。從2015年起我校開始招收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并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的文件-《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建立了適應臨床醫學特點的人才培養制度,制定了臨床醫學特點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方案。進而促使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兩制度的相接。最后期望實現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期間同時參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雙軌合并”培養模式。
1“雙軌合并”培養模式必然性的分析
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二者共同目的均是臨床實踐工作能力的提高。此外,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的條件之一是具備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階段的臨床工作能力。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二者培育方式和培養目標的一致性,為實行“雙軌合并”培養模式贏得了可能。近年來,在衛生行政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部分高校開展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并”的試行培養模式。如今重科研、輕臨床的現象在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仍普遍存在,這與教育改革創新的要求相違背。以臨床實踐能力為主,科研能力為輔,同時注重學生的教學能力以及醫德修養的“雙軌合并”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趨勢的產物,有利于防止重科研、輕臨床現象的產生,培養出更適合社會需求的醫療人才。因此,從培養培育方式和培養目標的一致性以及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來看,實行“雙軌合并”培養模式是必然的選擇。
2“雙軌合并”培養模式的現狀
2.1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主要分為基礎理論課程與臨床能力訓練課程兩部。其中基礎理論課以學分制并形成了“模塊化”,包括公共必修、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與專業外語、選修課4大模塊。各個模塊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有助于提高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為確保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實踐訓練的時間,均安排在第一學年晚上及周末進行課程學習。臨床能力訓練,即是入科室參與臨床輪轉。依照《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認定標準(試行)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試行)》的文件要求制訂臨床輪轉準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訓練的內容,包含管理患者、采集病史、匯報病情、體格檢查、開具醫療文件,參加值班、門診和急診搶救等;同時承擔見習、實習醫生或低年資住院醫師的教學工作,以及完成至少1名本科實習生的帶教工作,參加醫院組織的臨床學術講座、技能培訓、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業務學習。最后達到掌握臨床技能的要求,掌握相應專科常見疾病多發病治療常規以及門、急診常見疾病診斷和處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即臨床能力訓練)的時間不少于33個月,并通過考核獲得《臨床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
2.2考核體系
2.2.1基礎理論課程考核
基礎理論課程主要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兩大類。必修課必須通過考試,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考試成績達到學校規定的成績后方可獲得該課程的學分。選修課課程考核則由二級學院獨立自行組織,并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決定具體考核方式,成績分為及格與不及格兩個等級。考試成績不及格者于一年內可補考一次。
2.2.2臨床能力考核
臨床專業能力考核嚴格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和結業綜合考核進行,主要考查研究生的臨床分析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考核類型有出科考核-每輪轉完一個科室,由科室指導小組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考核,同時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還需提交一份關于本身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質量及其他各方面情況的小結及詳細記錄;年度考核-由臨床培訓基地管理部門統一組織,重點考核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該年度臨床業務能力、工作成績、完成培訓內容的時間和數量;結業綜合考核-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輪轉結束后,參加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的結業綜合考核。臨床能力考核內容有病史采集、操作水平、診療水平、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等,既有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思想品德與素質的考核內容,也有對其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要求。
2.3學位授予體系
研究生必須完成以下幾點,才可以提出學位授予申請:完成學校培訓課程所提供的課程和學分要求,并通過相關考核,并取得合格;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成績及格,并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和《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完成一篇以總結臨床實踐經驗為主的學位論文或病例分析報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達到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學位授予申請條件者方可申請畢業答辯。達到學校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規定的文章發表及外語水平條件,且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
3“雙軌合并”培養模式的典范
首批開展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工作的試點單位-北京大學醫學部,自1998年開始就招收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在職申請學位人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和在職申請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工作有機結合構成了相輔相成的教育模式,為社會輸送了合格的臨床醫學高層次人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接軌較早的地區之一上海,目前已初步形成“雙軌合并”的培養模式。除此之外獲得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其他高校(如首都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有的初步建立了“雙軌合并”培養模式,有的仍在“雙軌合并”培養模式的道路上探索。基于教育部、衛生部的相關規定,借鑒以上成功的范例,近年部分高等醫學院校紛紛探索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的方案,期望實現“雙軌合并”的培養模式。如沈陽醫學院以及一些軍醫院校和地方醫學院校。
4思考與建議
高校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育內容大致有課程學習、臨床輪轉、臨床能力考核、學位論文答辯等環節,由高校各臨床院系負責臨床能力的訓練、考核以及質量監督等,隸屬于教育系統管轄。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主要內容有政治思想、職業道德、專業理論知識、外語和臨床實踐等,由衛計委下屬的培訓基地負責各項工作,隸屬于衛生系統。因此,“雙軌合并”培養模式需要教育部和衛計委相互協調,協同配合完成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首先,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課程體系中除了注重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能力之外,學校應同時開設人文素養、醫事法律、醫患溝通以及應用心理學等論壇,全面提高臨床醫師的綜合素質。其次,若考核不嚴格,那么就失去了考核的意義。不論是何種類型的考核(如基礎課程考試、出科考試、畢業考試)都應該嚴格執行,避免人情分,杜絕走過場現象的發生。考核應及時公布考試成績,不合格者進行補考,補考未通過者實行分流機制或重新進行學習。再次,應該根據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時的具體情況(如是否具有執醫資格),建立不同的學位授予標準。最后,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既要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能力,也要有高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科研能力,但又區別于科學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臨床和科研二者并不矛盾,將二者有機結合,使其相輔相成共同推動醫學進步的目的。
5結語
“雙軌合并”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科學學位研究生培養標準兼顧的培養模式,是以培養臨床-科研-教育兼備的復合型高素質醫療隊伍為最終目標的培養模式。“雙軌合并”培養模式保證了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是醫學教育改革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處于探索階段的“雙軌合并”培養模式,仍面臨著各種挑戰。期望通過完善各種體系,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將“雙軌合并”培養模式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皚頻,吳忠均,羅天友.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10):5-6.
[2]潘紅衛,崔雨虹,傅婷.臨床醫學科學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5):889-891.
[3]王樵硯,鄒彤,吳萍.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模式的現狀分析[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5(10):85-87.
[4]顧駿.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實踐研究-以南京某臨床醫學院為例[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5.
[5]稅敏,閔蘇.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雙軌合一”培養模式的思考[J].重慶醫學,2015,44(19):2706-2707.
[6]安立新,謝思寧.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雙軌合一”培養模式的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44-46.
[7]秦永杰,趙坤,王麗華,等.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探索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4,43(13):1665-1666.
[8]王增田,梁林,戰麗,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4):121-127.
[9]陳琪.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4.
[10]吳佳佳.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考評體系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2004.
[11]汪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以上海“5+3”人才培養模式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0):49-54.
[12]雷麗萍,王曉民,呂兆豐.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3):27-31.
[13]胡偉力,陳地龍,陳怡婷,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2):41-45.
[14]劉文虎.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及展望[J].醫學教育管理,2016,2(3):535-538.
作者:孫立元;陳旭;羅嬈珊;徐霞飛 單位:桂林醫學院研究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