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臨床醫學中案例教學的使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1.1前期準備①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篩選最合適的案例進行討論,要求有代表性,重點突出;最好來源于臨床實際的綜合性病例,讓學生有進一步探究和思考的興趣。同時,擬定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及思考題,問題應有一定的啟發性和誘導性,有利于病例討論、深化理論知識、經歷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可提前1周把案例和問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認真準備所需的相關資料。②學生的準備。在課前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的建立有助于培養同學們團隊合作的精神,人數不宜多于10人,一般4~6人。小組成員針對教師提前布置的選題查閱資料,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工。這種形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交流,發表自己見解和主張的機會,增強了案例學習的效果。
1.2課堂實施學生是主角,教師作為案例討論的引導者只進行引導性講解或歸納總結。在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討論的時候,教師對教學的著眼點應始終放在學生的自主發現上,其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化發現,加深理解。其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在試著做,在邊做邊想中得到自我的提升。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討論中顯現的問題以及思想閃光點,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重點,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否則任由學生發揮討論,不加以正確引導,則容易導致偏離教學主題,事倍功半。
2效果評價
最后由教師對本次討論進行概況、評價,復習相關知識要點與總結注意事項相結合。采用教師打分與學生問卷兩種方式對效果進行評價,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調查案例教學的效果,其結果更有說服力。
2.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課前準備為主導,激發了他們的主動學習興趣和潛能,在整個案例討論中沒有旁觀者,只有踴躍參與者。在案例討論前學生做的課前準備加深了對討論病案的認識,通過不同小組的討論及教師引導,學生對案例涉及的醫學知識了解更深入,與死記硬背掌握知識點比較,案例式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提升了教師自身的素質,拓寬了視野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前期準備合適案例、中間的適時引導、最后的總結評價等都和教學效果密切相關,如果準備不足或個人理論、臨床知識有限就會影響最后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壓力的推動下,教師本身的素質也在提高;經過不斷的實踐,案例教學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總之,在3年制臨床醫學的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其還是一種教學思想和培養模式,非常符合當前醫學教育中對醫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要求。案例教學的運用有助于改變目前理論教學中重名詞概念、實踐案例不足的現象,可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作者:王彩紅秦現麗單位:鄭州市澎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