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口腔護理對念珠菌感染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資料與方法
1.1評價指標(1)患者住院期間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發生率。評價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次日起每3d1次,清晨清潔口腔后時使用咽拭子按順序在患者口腔內雙頰、軟腭弓、舌面、齒齦內外側及口腔黏膜充血處(如有)進行采樣送檢,將標本接種于Sabouraud培養基,觀察3~5d,如有形成乳白色圓形突起的菌落,可診斷為念珠菌感染陽性。(2)口臭。以感官評價法≥4分(距離患者口腔10cm處聞及口腔內明顯異味)為陽性。(3)口腔潰瘍發生率。以患者口腔內出現黏膜白斑破損等潰瘍樣變化為陽性。(4)患者牙齦炎/牙齦出血發生率。以視診牙齦發紅腫脹、探觸牙齦有活動性出血為陽性。
1.2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3.2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發生率比較(表1)
2.2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口腔衛生情況比較(表2)
3討論
3.1重癥患者是口腔內念珠菌感染的好發人群念珠菌為單細胞酵母樣真菌,喜酸性生長環境,其致病性主要依靠細胞壁、黏附力、蛋白水解酶等毒力因子,以白色念珠菌最為常見。口腔念珠菌病分為:假膜型,紅斑型,增生型,義齒性口炎、口角炎,正中菱形舌炎[3]。其典型表現為頰、舌、軟腭等部位黏膜有散在的乳白色假膜,假膜可擦去,暴露紅色的黏膜充血面;或表現為舌背乳頭萎縮,黏膜充血,患者自覺口腔干燥,黏膜灼痛和味覺差異。成年人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中,影響最大的是患者所患的全身疾病與其他口腔黏膜病。其中又以大手術后、放療和化療后、全身危重疾病及難愈性的口腔黏膜糜爛等患者的可能性最大。入住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全身基礎情況較差,多需要長期抗生素治療暴露,增加了念珠菌感染的機會。
3.2中藥含漱液的藥物機理本方中君藥為金銀花和蒲公英,前者味甘性寒,功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后者味苦、甘,性寒,歸肝胃二經,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金銀花和蒲公英的主要成分是揮發油類、黃酮類、三萜類及有機酸等,均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熱抗炎等作用。其中綠原酸是金銀花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桿菌、霍亂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對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亦有效。蛇床子祛風殺菌、溫補燥濕,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蛇床子含有揮發油,白色結晶體及黑綠色油脂狀物,其內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皂化物及甘油等對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黃芩性味苦寒,入心肺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研究發現其主要有效成分黃芩苷對白色念珠菌黏附口腔上皮細胞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配以蘆根清熱生津、化痰除渴,麥冬養陰潤肺,薄荷芳香辛散,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解毒、祛邪殺菌之功效。
3.3使用中藥含漱液進行口腔護理的優勢口腔念珠菌感染是ICU患者住院期間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祖國醫學認為,本病是病邪損傷脾胃,傷及胃陰,熱毒循經上蒸口腔而發病。口腔護理多采用復方氯己定或碳酸氫鈉溶液,但復方氯己定溶液價格較為昂貴,且臨床使用過程中有味覺障礙、牙齒著色、接觸性皮炎等,嚴重者可產生過敏性休克甚至致死的副作用。我科采用中藥作為漱口液,方中諸藥對口腔內的常棲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對定植的白色念珠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患者使用中藥漱口液后,不僅口腔衛生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其發生口腔繼發性念珠菌感染的機會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方劑配制簡單,保存方便,價格低廉,患者口感良好,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徐英孫向宇龔正華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