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繪圖學習解剖學比較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通過調查分析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2018年醫學解剖繪圖比賽結果,比較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使用醫學繪圖學習解剖學的特點。方法由西安交通大學雁塔校區圖書館和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成立比賽組委會,進行推廣,收集作品,并進行評審。最后對比賽結果做以總結和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中國醫學生參賽人數為25/4919(0.51%)人,留學生參賽人數是7/632(1.10%)人,兩者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者所采用繪圖方法相比亦無顯著性差異(P=0.09),都傾向于選擇彩色繪圖。參賽作品選擇題材方面,留學生的作品中有5(71.43%)幅心臟大體解剖題材。結論通過本次繪畫比賽發現,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在解剖繪畫掌握程度沒有明顯差異,在繪畫方法方面都注重彩色繪圖,但作品選題不同。
關鍵詞:醫學繪圖;解剖學;醫學生;留學生
醫學繪圖(Medicalillustration)是一種以記錄和傳播醫學知識的為目的生物插圖形式,它可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直觀且形象[1]。醫學繪圖在醫學發展、教學、研究、交流和科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解剖繪圖對醫學生尤為重要,通過繪制解剖圖,鍛煉了醫學生細致觀察、縝密思考和精準表達的能力。同時將醫學學習和繪畫結合起來,既豐富了課外生活,又寓教于樂[2]。在臨床亞專業學習階段,醫學繪圖有助于醫學生對既往課程進行有效的復習,也能夠提高其對亞專業知識的獲取效率。在發達國家,醫學院在錄取學生過程中,擁有繪圖和藝術學習背景的學生更具備優勢。在當今數字化、基于圖像的醫學世界中,那些使用圖形學習的人比用文字思考的人具有更大的創新能力,因此具有更多“右腦”特質的人(與視覺、圖像和繪畫技能相關)更容易成功。本文通過分析我校醫學院2018年醫學解剖繪圖比賽結果,比較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在解剖學習中對醫學繪圖的掌握情況。
1比賽規則和結果評定
由西安交通大學雁塔校區圖書館和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成立比賽組委會,通過組委會制定醫學繪圖比賽細則,中英文兩種宣傳海報進行推廣。制作參賽作品具體要求如下:①繪圖用紙由比賽組委會統一配發(8開繪畫紙,約260mm×370mm);②作品創作技法不限,包括臨摹畫或創意畫,但不包括電子繪畫,鼓勵實物標本臨摹畫;③人體解剖學或組織胚胎學為主要內容;④作品說明另附,包含作者姓名、專業、年級、作品名稱和作品介紹;⑤全部校內醫學學生均可參加。學生領取統一繪圖用紙后自由選題,在課余時間完成繪畫創作,于2018年6月25日~10月1日期間以個人為單位報送。比賽組委會負責征集保存參賽作品,將所有作品進行編號及備案。組委會組織評委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對所有參賽作品評出一、二、三等獎和紀念獎。
2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8.0軟件(SPSSInc.,Chicago,IL,USA)對本次比賽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技術資料描述采用構成比,兩組構成比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認為有顯著性差異。
3結果
截止參賽日結束之前,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在校學生共計5551名,其中本科生2764名,留學生632名。共有32名參賽學生,其中留學生參賽人數為7(1.10%)人,中國醫學生參賽人數為25/4919(0.51%)人,兩者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111)。獎級分布中,一等獎中國學生與留學生分別為1(14.29%)VS2(8.00%)人,二等獎中國學生與留學生分別為1(14.29%)VS5(20.00%)人,三等獎中國學生與留學生分別為2VS10人(28.57%VS40.00%),紀念獎中國學生與留學生分別為3(42.86%)VS9(36.00%)人(P=0.139),相比無顯著性差異。中國學生和留學生采用素描和彩色繪圖的比例分別是44%VS28.57%和56%VS71.43%(表1),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中國醫學生與留學生在繪圖方法的選擇上亦無顯著性差異(P=0.09)。從參賽作品選擇題材來看,8名(32%)中國參賽學生選擇了頭面部作為描繪主題,其次是5幅(20%)以心臟為題材的作品,而留學生的作品中則有5幅(71.43%)心臟題材(P=0.339)。留學生的作品題材以心臟為主,而中國醫學生則多選頭面部解剖(表2)。
4討論
醫學繪圖有數百年以上的歷史[3]。早期的醫學繪圖在目前看來很不科學,這是因為它依據的是古醫學著作中的描述,并非來自于對解剖標本的直接觀察。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等根據尸體解剖繪制了大量人體解剖繪圖,對人體解剖學的傳播和學習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4]。貝倫加里奧•達卡皮是第一個將醫學繪圖納入教科書的解剖學家。在1858年出版的著名的人體解剖學教科書《格雷解剖學》中,展示了各種各樣的解剖學繪圖技術[5]。在19世紀90年代末,馬克斯•布勞德爾在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為哈維•庫欣等著名的臨床醫生作醫學繪圖。1911年,他主持創建了第一個醫學繪圖系,并持續到今天[6]。在1450~1950年期間,有超過1000名醫學繪圖家活躍在解剖學、皮膚學和胚胎學等領域中。在醫學快速發展的今天,醫學繪圖被廣泛的應用于醫學課堂教學、醫學書籍插圖和臨床交流等方面,它可以提高醫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在培養醫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方面亦有幫助。有研究報道采用解剖繪圖進行學習的學生在考試中得分更高[7]。本文通過分析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一次解剖學繪圖比賽結果,了解校園內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對醫學繪圖的掌握情況。
4.1醫學繪圖在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中的普及
本次比賽結果顯示,雖然留學生的參賽率高于中國醫學生參賽率,而且一、二等獎的獲獎人數相對較多,但統計學結果分析并無顯著性差異。相對于生命科學知識競賽80%以上的參賽率[8-10],本次醫學繪圖比賽參賽率低(留學生為1.10%,中國醫學生為0.51%)。發達國家的醫學繪圖產業發達且完善,美國的醫學院不同程度地開設有醫學插圖與動畫等專業。在發達國家,醫院和醫學科研機構設有專門的醫學繪圖工作室,并有專職醫學繪圖師。醫學繪圖不但用于科研和臨床工作中,其商用價值在很多國家也被充分開發利用。北美商用醫學繪圖約占整個醫學繪圖市場的20%左右。相比國外,中國的醫學繪圖發展相對滯后,已被開發的商用價值市場幾乎為零。中國醫學繪圖教育最有影響力的曾是中國醫科大學,但隨著中國醫學繪圖行業的不正規和缺乏重視及認可,該專業已經不再設立[2]。目前,中國既沒有屬于醫學繪圖專業的行業協會,也沒有健全的行業規范,而且缺乏一定規模的從業人員。本次比賽結果反映出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醫學繪圖在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的教學過程中都非常缺乏,從而導致醫學生在醫學繪圖方面缺乏引導。其次,中國醫學生在大學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其主要精力用于應試考試,因此缺少美術繪圖方面的培訓和學習經歷。對于這部分醫學生而言,即使其對醫學繪圖有興趣和熱情,但畏難情緒使他們在嘗試和練習醫學繪圖時駐足不前。本次比賽結果發現,中國醫學生與留學生參賽率相比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本次比賽參賽人數少造成了統計分析的偏差??偠灾?,本次比賽結果顯示我校醫學生在醫學繪圖知識的普及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無論是基礎醫學教學、科研成果的發表和交流,還是臨床工作的開展都與醫學繪圖密切相關。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校相關教輔人員需要掌握并在解剖教學中積極使用醫學繪圖知識,增加醫學生學習醫學繪圖的興趣,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
4.2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醫學繪圖方式分析
素描是運用單色的明暗和線條來塑造形象、表現空間,而彩色繪圖則是通過豐富多彩的顏色來表現。素描是建立各專業框架的基礎,也是彩色繪畫的造型基礎[11]。解剖關系對醫學新生來說很具有挑戰性,素描長期以來被用于勾勒局部解剖關系,并顯示出良好的學習效果[12]。本次比賽作品為素描和彩色繪圖兩種形式,其中素描作品有13幅(41%),少于彩色繪圖作品(59%)。中國醫學生與留學生分別有11和2幅作品采用素描技法(P=0.765)。文獻報道解剖素描在一所醫學院校解剖教學中的作用時發現,80%以上的醫學生認為素描可使解剖學學習更容易,并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縮短了解剖學的學習時間。如果與授課教授同時繪制解剖圖,超過60%的學生認為解剖課更具吸引力,該方法也有助于解剖實習課的學習[13]。另有研究分析學習曲線發現,采用素描還有最佳時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這種輔助認知工具會起到不同的效果。本次比賽中國學生與留學生分別有14和5幅作品采用了彩色繪圖。彩色繪圖在醫學繪圖中有諸多的優勢,在語言描述困難的病理學學習中尤其有效;它也能夠展示生動的活體解剖細節,同時又不會引起任何恐懼等不適。美國解剖學家協會強烈主張使用人體繪畫作為表面解剖學和臨床技能教學課程的輔助手段,同時因為人體彩繪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這種方法也可以調動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4]。彩色繪圖對解剖學和病理學上一些部位(如生殖系統的解剖和腫瘤)的描繪明顯優于同類主題素描的效果。相對于素描而言,彩色繪圖是比單純的明暗素描更復雜的一種表達手段,要學習和理解色彩規律,才能用來學習并理解解剖學知識。雖然醫學生課業繁重,難以抽出時間來學習這項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才能掌握的新技能,但仍有大部分參賽作品使用了色彩表達解剖學知識,這也提示參賽學生認可彩色繪圖在醫學繪圖中的表現力和沖擊力。在醫學教學中,傳播醫學知識效率高的往往是那些色彩豐富的圖片或者動畫作品。本次結果提示在以后的解剖學教學中可以多使用色彩沖擊力強的素材,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興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可穿插講授色彩在排版、對比、飽和度、色相、明度和繁簡中的運用技巧。
4.3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醫學繪圖題材選擇
從參賽作品選擇題材來看,8名(32%)的中國參賽學生選擇了頭面部作為描繪主題,其次是5幅(20%)以心臟為題材的作品,而留學生的作品中則有71.43%幅心臟題材。首先,醫學繪畫表達效果取決于作者對所選題材解剖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對所描述對象的形狀、位置、比例、輪廓和內在的解剖結構等細節知識的了解。其次,這些信息通過技畫法準確地表現出來,才能成為一幅滿意的作品。中國學生的所選題材主要為頭面部,而留學生則主要選擇了心臟,這提示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對于解剖知識熟悉的側重點可能不同。但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對心臟解剖都可能掌握的比較充分。需要指出的是,本次參賽作品的解剖知識大都比較簡單,缺乏深入、復雜和抽象的解剖學內容,尤其是留學生都選擇了解剖學上更簡單的心臟大體解剖。這反映出學生們對于解剖學知識的掌握還不充分,對于復雜解剖學知識表達缺乏信心,今后需要我們教學相關人員增加解剖學教學的投入,使醫學生在科研、臨床工作中擁有扎實的基本功,縮短臨床醫學的學習曲線。解剖繪圖比賽能激發學生對于解剖繪圖的興趣,在以后的解剖課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前臨摹解剖圖片,初步理解理論結構。其次,在局部解剖課之前,由上課教師在黑板上邊繪圖邊講解,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同步繪圖,這樣就能夠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形成持久的記憶,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三,課后通過立體繪圖的方式回憶出所學知識,將課本和圖譜上抽象的信息轉化為立體形象的知識。當然,教師的繪圖水平也很重要,教師繪圖水平越高越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對學科更感興趣。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當今醫學快速發展過程中,虛擬技術和圖像技術在醫學生基礎教學和臨床能力培訓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而醫學繪圖這項技術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有助于醫學生拓寬視野,值得推廣。此外,本次比賽由于留學生參賽人數少,導致統計學分析可能無法反應醫學繪圖在中國學生和留學生中的普及和水平,以后需要開展更多的調查來進一步明確。通過本次繪畫比賽發現,本校中國醫學生和留學生在解剖繪畫普及率較低,在繪畫方法方面都注重彩色繪圖,而在題材選擇方面存在差異。
作者:王睿智 翟中會 鞏守平 呂曄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