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護理教育未來之路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護理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人民的衛生保健事業培養各級護理人才的重任。護理人才的培養,以護理教育為依托,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和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護理人才日漸趨緊。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結果顯示,我國千人口的醫生比例已經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而護士的數鼉卻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失調問題十分嚴重。如何使中等護理教育適應當前醫院發展的需要,培養適合醫院發展的初級實用型護理人才,提高中等職業衛生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中等職業衛生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一條新的道路,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我國國情來看,近期內用高等護理教育取代中等護理教育的主體地位尚未可能。因此,我國的護理教育事業為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和整體護理需要,首先應對中專護理教育進行改革。本文主要探討護理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為中國今后護理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1培養護生職業情感,實現護士職業誓言
南丁格爾是護理專業的創始人。自南丁格爾創立之日起,就倡導“關愛生命,維護健康。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精神”。多年來,廣大護理工作者就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在戰爭年代,在突發事件、災難面前,或是在平日,護士都是以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湛的護理技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戰斗在第一線。非典的發生,對于每位醫務工作者都是一種生與死的考驗。在關鍵時刻,護士忠于護理事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南丁格爾“關愛生命、維護健康”的誓言。護士被人們譽為“白衣天使”,這與她們在護校接受良好的護理情感教育是分不開的。
在校生應通過情感教育培養護理情感,以促進護生職業情感領域發生積極轉化,這對護士良好職業素質的形成起著決定和導向作用,所以護理情感教育應該作為護理教育的重要課題,護理情感培養應滲透于《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早期開始、不斷探索、堅持不懈,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打好基礎。
2培養德才兼備的實用型護理專業人員
結合我國的國情和醫院對護理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國的護理教育已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教育體制。以高等護理教育為主的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生的教育體制,已逐步走向正軌。然而在基層,仍然需要許許多多的基礎護理人員。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初級實用型護理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在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獨力從事護理技術工作。在護理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教育過程中絕不可忽視道德教育。第一,我國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第二,由于現行中職教育受學生生源的影響,加之現在許多護士多為獨生子女,缺乏磨煉,因此,德育教育比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更為重要。因為品德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優秀品德的形成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應從教育人手,使新一代的年輕護士真正懂得:關愛、尊重、真誠、無私奉獻是護士的美德,具備為護理事業勇于付出的精神。
3加大對護生人文教育的比重
今天,提倡醫學的人文關懷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已成為21世紀醫學發展的主旋律。所謂“人文關懷”,其內涵十分豐富,簡而言之也就是對人的關懷。人文關懷更多地應該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關心上。在醫院,人文關懷就應該體現在給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上。護士只有在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職業誓言和人生價值。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許多醫院紛紛進行體制改革,并在醫護人員中逐漸樹立起“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觀念,要求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學會尊重患者人格、理解患者心情、同情患者疾苦,這無疑是一個可喜的進步。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教育發展過程中應該加大人文課程所占的比重,對在校生進行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的灌輸,使走上護理工作崗位的護士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同時也為建設和諧醫院文化作了重要鋪墊。醫院文化說到底是人的文化,護理人員作為醫院員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護理文化的創造者。為了在醫院護理服務中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護士的培養應該從根本抓起,即醫學護理教育應該加大對在校生人文素養的教育。
4男護士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護理教育培養的一個新亮點
隨著急救醫學、創傷醫學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品種繁多的醫療儀器、設備被臨床護士廣泛應用,護理學的范疇已經不是單純的病情觀察、執行醫囑和健康指導等內容,以女性為特質的I臨床護理工作正逐步被男護士所替代,男護士的優勢打破了綜合性醫院護士以女性為主的格局。我校陸續招收的男護生在就業時就很受骨科醫院、精神病醫院等醫療單位的青睞。所以在男護士的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積累經驗,培養出特色來,使他們在護理工作中發揮出不同于女性的優勢,讓他們在將來就業時有很大的優勢市場。新晨
5護生就業觀念的轉變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觀念的更新、疾病譜的變化、衛生保健體制的改革、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護理工作模式發生了很大轉變,護士工作范圍及內容日趨擴大,護士任務和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轉變,這些都對護理教育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護理人才提出了挑戰。所以,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任重道遠。我國人口眾多,而且農村人口占到總人口的一多半,由于我國城鄉醫療資源配置還不夠合理和學生擇業受思想觀念、個人發展機會、經濟收入等因素影響,現代人都有想留在城市和大醫院的就業觀。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從數量上看,顯然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因此,在加大初級護理人才培養力度的同時,應該了解學生就業思想動向,為教學和擇業指導提供依據。在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應重視提高學生社區護理工作意識,畢業生應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加大發展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號召,轉變就業觀念。護生畢業后要大膽走向基層、走向社區,不斷拓寬護理服務領域,由醫院內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逐漸延伸到基層、社區,為人群提供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的保健性護理服務,大力發展社區護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開創護理工作新天地,促進護理事業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護理教育工作者可通過加強護生的職業情感教育、強化護生的護理理念、注重護理課程設置的合理性以及積極探索不同形式的教育模式等途徑培養護生正確的職業態度。作為一名護士,發揚南丁格爾精神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大力發展護理教育,在保持我國教育注重系統的理論教學、臨床護理和技術操作的基礎上,借鑒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研究性、創新性學習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形成綜合素質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