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幫帶模式在護理教學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階段很多醫學院重視教學改革,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不斷的開拓創新,在護理專業中應用了“1+1”幫帶模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1+1”幫帶模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則重點研究了“1+1”幫帶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希望本文能夠給予相關人員參考意見,以促進護理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1+1”;幫帶模式;護理教學;實踐應用
0引言
“1+1”幫帶模式能夠幫助醫學院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臨床經驗有機的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操作技巧,鍛煉其獨立工作的能力。“1+1”幫帶模式就是通過護理部臨床教師考核并取得相關證書,由具有臨床經驗的護士對剛剛進入醫院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帶教,直到學生入職后3年[1]。
1“1+1”幫帶模式教學的重要性
1.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現階段很多職工醫學院采用的為封閉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院學習理論知識后再到醫院集中的進行實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學生在學院期間基本上學習的都是理論知識,教學環境、方式基本不變,這樣就使教學變得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開展“1+1”幫帶模式教學,讓學生直接接觸病人,教學從課堂轉移到醫院病房內,教師一邊講解理論知識一邊做示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踐,這樣極大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1.2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現階段學院的教師構成比例不合理,且理論知識與臨床經驗不匹配。很多學院往往是理論教師較多,而來自醫院的具有專業臨床經驗的教師數量很少。學院教師基本上是來自醫院或是出自高校。來自醫院的教師臨床經驗較豐富,但是由于醫學技術的發展,很多來自醫院的教師不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沒有關注最新知識及時更新。而來自高校的教師工作熱情較高,理論知識也較為豐富,但是臨床實踐經驗卻很少甚至沒有。實行“1+1”幫帶模式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在學院學習了理論知識后再去醫院聘請專業的臨床經驗豐富,實踐水平較高的教師授課,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機的融合一起,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1.3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醫學院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走入醫院,走進病房,服務病人,尤其是護理專業的學生,掌握實踐能力至關重要。在學校學習的多是理論知識,所學的內容多,進度較快,學生接收后忘得也快。很多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很全面,但是一遇到實踐就表現的無從下手。“1+1”幫帶模式讓學生在醫院邊學習邊實踐,遇到問題后及時研究解決,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還增強了操作能力,使之積累大量的經驗[2]。
1.4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學生在學院學習基本上與社會外界隔離,社會經驗較少,畢業后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而實施“1+1”幫帶模式后,學生在醫院學習后,醫院方了解了學生的實際水平,且全面的了解其工作素養和服務態度,能夠知人善任,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
1.5提高學院的良好形象。實施“1+1”幫帶模式后加強了學院和醫院的聯系,密切了關系,方便了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學院教學改革。學生通過在醫院實習后,提高了業務素養,使思想和作風和組織紀律均得到提升,從而受到醫院的大力稱贊,從而提升了學院的知名度,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2“1+1”幫帶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2.1科學的制定帶教計劃。在護理教學中制定科學合理的帶教計劃至關重要。醫院人員在接受帶教任務后,科學的制定帶教計劃,計劃包括專業的理論講解、護理操作方法、技巧,在帶教計劃實施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突出帶教計劃的操作性,制定帶教計劃后發放給帶教教師以及學生,使之根據帶教計劃的時間和內容實行,避免盲目性。
2.2全面實施帶教計劃。
(1)幫助學生適應醫院環境。帶教教師要全面的向剛剛進入醫院的學生講解醫院的歷史、環境、規章制度、人員結構、專科特點、各班職責等,并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緩解其緊張的情緒,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目標,了解工作的具體要求和特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訓.臨床護理教學需要高標準和要求的專業知識,因此在帶教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耐心,護理專業要求護理人員對待病人要耐心,反復指導病人,因此首先需要加強學生護理過程中的耐心培養,在核對病人姓名,講解藥物作用和步驟的是時候要反復強調,其次是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學生在護理中準確操作,掌握具體的操作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減輕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的滿意度。最后是要培養學生的信心,準確引導學生,使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特長,培養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教師在示范為留置中心靜脈置管患者測量中心靜脈的時候,將具體的操作方法傳授給學生,并提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3]。
(3)加強學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護理專業需要護理人員有著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解決各種問題。因此在帶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溝通的技巧,創造機會讓學生直接與病人溝通,或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座談會,健康教育講座等,讓學生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心理、治療方式和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在全面掌握這些知識后有針對性的與患者交流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注意語言的規范、禮貌,讓患者感到親切。
(4)延伸帶教工作。一般帶教工作只有3個月時間,但是在實際中在學生獨立上崗后,幫助學生在第一年掌握基本的技巧操作,取得合格證書,在第二年強化操作能力,加強新知識新業務的學習,在第三年注意引導和鼓勵,關注其工作程序。
3結論
實施“1+1”幫帶模式加強了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的結合,加強了帶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完善了臨床護理帶教工作。臨床帶教是護理專業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帶教人員只有全面的掌握了帶教方法和技巧才能幫助剛進入醫院的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完成角色的轉換。
參考文獻
[1]王麗媛,李春梅.“1+1”幫帶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2):63-64.
[2]金道欣.模擬課堂式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0):17-18.
[3]陳爽,武玲,卞龍艷,等.臨床路徑式帶教在婦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0):107-108.
作者:李娟1;譚紅霞2(通訊作者) 單位:1.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院,2.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淮安醫院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