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血管重癥患者護理質量心理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的護理,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對本次的護理對比調查均知情并同意參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得到遏制,心理相對較為健康,觀察組的滿意結果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存在不安焦慮與抑郁等情緒,此時注重心理護理,有助于患者減少心理壓力,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質量
內科重癥患者病情相對較為嚴重,他們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心理壓力較大,不利于患者的積極康復,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是幫助患者強化護理信心,促進患者快速恢復的必要途徑,現將本文有關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的護理,男32例、女28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2.45±2.58)歲;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干預,男36例、女24例,年齡55~77歲,平均年齡(54.57±3.28)歲。對照組按照心血管護理要求的常規形式進行操作,觀察組在規定的護理流程下注重心理上的干預。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的護理方式,觀察組進行心理護理,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及時的解答患者在護理中的一系列疑惑問題,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讓患者對于自身的病情有科學的認識,與患者溝通時語氣輕松輕柔,且能夠微笑互動,讓患者也受到感染消除心理上的不安情緒,幫助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轉移注意力,可結合患者喜歡的京劇、新聞等讓患者對周圍其他的事情產生興趣,避免患者思慮過度。與家屬協商給予患者適當的精神支持。
1.3觀察指標
結合患者的情況分別進行心理溝通,兩組患者對本次的護理對比調查均知情并同意參與。對比兩組患者分別在護理前后的SAS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分值變化情況,收集兩組患者的滿意結果,對比其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見表1、表2)
3討論
心血管患者在受到刺激或者持續精神上的緊張不安狀態下,對治療不利,應在創建了舒適的護理環境后,積極的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從心理上形成正確的、積極的康復意識,保持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期間給予患者足夠的人文關懷與精神上的支持,定期進行鼓勵并說明患者的好轉情況,讓患者接受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發的配合護理,優化護理的流程。
參考文獻
[1]王芬與.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病人舒適度調查與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12(5):18-19.
[2]李枯思.心內科住院患者護理需求調查分析與對策[J].實況護理雜志,2018,14(5):42-43.
作者:盧雙枝 許露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第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