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急腹癥中腹腔鏡應用的臨床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在急腹癥臨床診療當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方便選擇該院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102例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腹腔鏡手術)和對照組(常規手術)各51例,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探查準確率(98.04%>82.35%)和手術成功率(96.08%>88.24%)相對更高(P<0.05),而并發癥發生率(1.96%<9.80%)和術中出血量[(96.14±24.56)mL<(195.52±42.78)mL]相對更低(P<0.05),而術后排氣時間[(23.31±3.24)h<(40.56±4.65)h]、住院時間[(5.85±1.34)d<(10.64±2.46)d]相對更短(P<0.05)。結論在急腹癥的臨床治療當中應用腹腔鏡,充分保障了疾病臨床診療的安全性,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有效率。
[關鍵詞]急腹癥;腹腔鏡;療效
急腹癥多發于腹腔或盆腔內,臨床表現為持續性腹部疼痛,病情驟發,疾病的危險程度較高,需要快速、準確的進行診斷,及早予以治療。但腹痛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臨床癥狀,在多種類型疾病患者中均有表現,難以根據其癥狀表現進行判斷[1]。將腹腔鏡技術應用于急腹癥的臨床診療當中,為了提高腹腔探查的準確性,并與相似疾病予以鑒別,并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相應的指導,在腹腔鏡下同步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其療效顯著,并具有微創性的優勢,能夠充分滿足患者對于快速康復的需求。該研究以該院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102例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腹腔鏡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于治療的指導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組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02例急腹癥患者,經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予以確診,將以上患者納入研究病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進行對照研究。觀察組患者男性28例,女23例,最高齡78歲,最低齡20歲,平均年齡(42.5±5.3)歲;其中急性闌尾炎19例、急性膽囊炎12例,胃穿孔9例,急性胃腸炎6例以及其他急腹癥5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7例,女性24例,最高齡81歲,最低齡19歲,平均年齡(43.2±4.8)歲;其中急性闌尾炎20例、急性膽囊炎11例,胃穿孔10例,急性胃腸炎6例以及其他急腹癥4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病發后,經過全面的身體檢查后,行補液、胃腸減壓,并使用相應的抗生素藥物和激素,用以穩定病情。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全麻,取平臥位,切開臍下部位,作10mm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將腹腔鏡置入,對腹腔、盆腔以及腹膜后器官組織進行探查,確認病灶情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探討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的腹痛部位及其嚴重程度,確定其實際病變部位,選擇合適的部位作操作孔,將相關手術器械置入,有針對性的實施治療。患者的實際疼痛部位不同,腹腔鏡手術的操作孔部位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切除病灶組織后,將腹腔積液吸除,退出腹腔鏡和手術器械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關腹并進行縫合。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常規治療方法,行剖腹探查術,切開腹部正中部位,并逐層分離組織,然后進入腹腔進行探查,確認病灶情況,對于病變組織予以切除,并吸除腹腔積液,沖洗腹腔,縫合手術切口。兩組患者在術后均需要使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1.3統計方法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x±s)和[n(%)]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統計
經腹腔鏡探查和剖腹探查的診斷結果,根據探查準確例數,計算探查準確率。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計算其手術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及其術后恢復情況,測定其術中出血量,統計其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闌尾炎、胃穿孔以及膽囊炎等急腹癥是臨床常見、高發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腹痛癥狀。由于可能引發腹痛的疾病類型眾多,難以明確進行診斷,誤診誤治較為多見,容易錯過最佳的手術時機[2]。因此,急腹癥早期需要得到明確診斷,并采取外科手術進行治療,越早治療,治療成功率越高。在急腹癥的臨床治療當患者,快速、準確的掌握手術指征是十分重要的,便于把握手術時機,及時實施手術治療,降低手術風險,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3]。剖腹探查術是常規的檢查和治療方法,開腹探查腹腔,觀察病灶及其病變程度,進而實施手術進行處理。但是剖腹探查術的創傷性較大,容易傷及腹腔、盆腔以及腹膜后的器官和組織,且容易受到體態肥胖、腹壁肥厚等因素的干擾和妨礙,導致探查準確性下降,臨床治療效果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4]。相比之下,腹腔鏡技術在急腹癥的臨床診療當中更具優勢作用,利用腹腔鏡,同步實施診斷和治療。腹腔鏡下觀察腹腔內病變,能夠準確探查病因,并根據實際病變情況來選擇手術方式,作合適的手術操作孔,且具有微創性,手術切口更小,術中出血量更少,對于腹腔、盆腔的組織和器官形成保護作用,極大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并能夠妥善處理病灶,進而取得確切的療效,有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5-6]。與此同時,腹腔鏡的應用,不容易受到體型等因素的影響。腹腔鏡下急腹癥的診斷,病情更加明確,便于對手術做出調整。術后方便沖洗,確保徹底清除病灶,并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7]。該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腹腔鏡探查和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探查準確率為98.04%(50/51)、手術成功率為96.08%(49/51),并發癥發生率為1.96%(1/51),術中出血量為(96.14±24.56)mL,術后(23.31±3.24)h后恢復正常排氣,并于術后(5.85±1.34)d出院。接受剖腹探查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其探查準確率為82.35%(42/51)、手術成功率為88.24%(45/51),并發癥發生率為9.80%(5/51),術中出血量為(195.52±42.78)mL,術后(40.56±4.65)h后恢復正常排氣,并于術后(10.64±2.46)d出院。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的探查準確率和手術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而并發癥發生率和術后出血量低于對照組,而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進而充分說明了經腹腔鏡探查技術在急腹癥診療中的應用效果優于剖腹探查術。在馮秀巖的臨床研究當中[8],以73例急腹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腹腔鏡探查術進行診斷及治療,其探查準確率為100%(73/73),手術成功率為95.9%(70/73),中轉開腹手術3例,無并發癥發生。該報道與該研究均圍繞著腹腔鏡探查術在急腹癥臨床診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該研究是通過與剖腹探查術的對照研究,進而驗證腹腔鏡探查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診斷及治療方法。而該報道則是直接對急腹癥中腹腔鏡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研究,兩組研究均得出了一致性的結論。
綜上所述,在急腹癥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當中,腹腔鏡探查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夠真實、準確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微創治療,在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降低了手術造成的傷害,有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進而提高急腹癥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徐文奎.淺談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急腹癥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7):271-272.
[2]范凌霞.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急腹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2015,35(1):26-27.
[3]劉正峰.腹腔鏡手術治療急腹癥53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1):39-40.
[4]曾繁增,鐘志強,朱薔.腹腔鏡手術在老年急腹癥患者早期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6):62-65.
[5]黃光慧.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婦科急腹癥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4):3311-3312.
[6]蔣小平,嚴建耀,王經瑋.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急腹癥的應用體會———附241例病例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0,2(3):27-29.
[7]鄭銳青,魏萍,吳雪琴,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急腹癥應用探討[J].中國基層醫藥,2006(11):1797-1798.
[8]馮秀巖.普外科急腹癥診治中應用腹腔鏡探查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44-45.
作者:陳敬根;楊士國;張奎 單位: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人民醫院普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