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的臨床療效及對不良反應的影響。方法回顧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泌尿系腫瘤患者80例,按治療方式分組,其中40例接受開腹手術治療(對照組),另40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觀察組),比較治療效果,如療效、不良反應等。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27.50%,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血氣指標,治療前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H、PaO2低于對照組,PaCO2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安全高效,血氣指標穩定,術后恢復速度快。
【關鍵字】泌尿系腫瘤;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療效;不良反應;血氣指標;pH;PaO2
泌尿系腫瘤指發生在人體尿道、膀胱、輸尿管、腎盂、腎等部位的腫瘤。此疾病多在4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且男性發病率比女性發病率高出2倍左右[1]。以往臨床治療此疾病多采用開腹手術,但因此手術方式存在較大創傷性,且失血量和并發癥多,術后恢復速度慢。而隨著近年醫學界各項診治技術逐步改進和創新,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手術,目前已在泌尿系腫瘤疾病中得到應用,特別是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癥少、安全性高的特征,相比與傳統開放手術,患者更易接受。且在我國基層醫院,若具備腹腔鏡設備和實施條件,同樣可用此手術方式治療泌尿系腫瘤,可降低患者醫療費用,合理應用醫療資源。目前,已有報告顯示[2],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療效明顯。但此方面報告不多,仍有部分學者致力于此方面探討中,現納入80例泌尿系腫瘤患者分組論述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泌尿系腫瘤患者80例,按治療方式分組(對照組40例vs.觀察組40例)。入選標準:(l)各患者均接受B超等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2)均需接受手術切除,且滿足手術指征;(3)患者均簽字接受此次治療方式。排除標準:(1)存在腹腔鏡手術禁忌者;(2)合并肝臟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者;(3)精神、智力障礙,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4)中途脫落研究者;(5)中轉其他治療方式者。對照組:腫瘤類型:9例腎上腺腫瘤,11例前列腺癌,6例膀胱癌,5例輸尿管癌,6例腎盂癌,3例腎腫瘤;年齡36~70歲,平均為(56.82±1.21)歲,女性12例,男性28例;觀察組:腫瘤類型:8例腎上腺腫瘤,11例前列腺癌,7例膀胱癌,6例輸尿管癌,5例腎盂癌,3例腎腫瘤;年齡36~70歲,平均為(56.29±1.25)歲,女性13例,男性27例。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開腹手術治療,在患者腰部或下腹部做雙切口,或腹直肌旁做大切口,探查病灶,并將其割除,常規縫合。觀察組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仰臥,將腰橋抬高。在腋中線髂嵴之上2.5cm位置做橫切口A,大約長1.5cm,將腰背筋膜鈍性分開,用食指將其推開后,建立CO2氣腹。在腋后線、腋前肋緣穿刺做Trocar,直徑大約為5~10cm,若有必要可在A點做橫行切口,置入10mmTrocar,控制氣腹壓力13mmHg。打開腎周筋膜,針對病灶類型,分別做相應處理:(l)腎腫瘤:游離脂肪囊和腎臟,將腎臟和脂肪囊整塊切除;(2)輸尿管及腎盂癌:游離輸尿管開口和下段輸尿管,做膀胱輸尿管吻合術,將腫瘤和輸尿管下段切除;(3)腎上腺腫瘤:游離病灶,處理血管后,切除病灶;(4)前列腺腫瘤:仰臥位,將頭部抬高20°~30°,患側臍下部位做縱切口3cm。控制氣腹壓力13mmHg,置入10mmTrocar和腹腔鏡。在左右髂前上棘上內2cm、臍連線中點、左右麥氏點置入5~10mmTrocar。游離前列腺,將膀胱頸切斷,游離前列腺兩側壁,分離尖部,吻合膀胱尿道口。(5)膀胱癌:截石位,切開臍下緣1cm部位,控制氣腹壓力為14~15kPa,在左右腹直肌旁、臍下2cm、左右髂前上棘上3cm部位,插入穿刺套管,置入器械,探查病灶位置,并切除。
1.3指標判定
記錄患者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并發癥(尿道改道、泌尿道感染、繼發性腫瘤等)。術前、術后抽取其橈動脈血液3mL,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測定其pH、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輸入到統計學軟件(SPSS22.0版本)進行統計分析,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腸功能恢復時間、血氣指標、凝血指標等計量數據以(x±s)表示,行t檢驗。并發癥等計數數據以(%)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并發癥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圍術期指標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血氣指標
比較血氣指標,治療前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H、PaO2低于對照組,PaC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目前我國泌尿系腫瘤并未在腫瘤發病率中占據主要地位,但近年臨床較為常見泌尿系腫瘤[3]。人體泌尿系統任一位置均可能會發生腫瘤,近年,我國泌尿系腫瘤死亡率和發病率均逐年攀升,尤其是腎盂癌。數據統計顯示[4-5],腎盂癌發病率高出歐美國家發病率。此外,臨床泌尿系腫瘤中也較為常見膀胱癌,目前認為因致癌物質存在于尿液中,進而讓尿路上皮出現腫瘤,因膀胱中,尿液停留時間最長,因此誘發膀胱癌的可能性更大[6-7]。疾病早期有效診治為替身生存率的關鍵措施[8-9]。而隨著醫學界微創技術的改進,日益較多的醫學者主張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但有關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的報告目前非常少。
田迎春學者[10]共在研究中分析了140例泌尿系腫瘤患者,結果俠士,研究組患者并發癥、術后排氣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用時等均低于對照組,且P<0.05,證實了腹腔鏡手術用于泌尿系腫瘤疾病治療中的效果,可降低手術創傷,縮短恢復時間。沈雁冰等[11]曾在一篇報告中分析了73例前列腺癌患者,分組治療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高于對照組,出血量、住院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下床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術后性功能障礙低于對照組,P<0.05,而在PSA方面,術后P>0.05,表明雖然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前列腺癌疾病,術中操作較為復雜,但患者受影響性較小,且術后康復速度較快,安全性高,應用價值高。謝圣陶等[12]共討論了168例腎癌患者,結果顯示,接受腹腔鏡根治性腎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其出血量為(211.41±103.53)mL、手術時間為(212.57±58.53)min、術中輸血率10.39%、術后進食時間為(56.27±8.33)h、住院時間為(7.22±2.67)d均低于接受開放手術治療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75.61±51.22)mL、手術時間為(74.58±11.92)min、術中輸血率23.08%、術后進食時間為(37.88±10.32)h、住院時間為(9.38±2.49)d],且P<0.05,證實了腹腔鏡手術治療腎腫瘤疾病的療效優于開放手術。本研究中共討論了80例泌尿系腫瘤患者,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低于對照組27.50%,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H、PaO2低于對照組,PaCO2高于對照組,與以往報告結果相符,再次證實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安全高效,可機體血氣指標有穩定作用,進而促進術后康復。筆者分析原因為,腹腔鏡手術在治療泌尿系腫瘤疾病時,患者腹膜不會被切開,不直接進入腹腔,利用腹腔鏡可更為清晰的探查到病灶部位病理結構[11-12],進而實施手術干預,與開腹手術比較,其創傷性更小。此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27.50%,表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更高,治療中,用手指直接擴充發建立腹膜后空間,將腹膜推至內下方時,不會損傷腸道和腹膜[13-15]。但腹腔鏡手術也存在缺陷,因其視野范圍較小,若病灶較大,其血管嚴重粘連,則不易取出病灶,所以針對病灶直徑>6cm的,需慎重考慮操作者技術、病灶附近臟器關系、移居病灶包膜等因素是否會影響手術效果。同時,人體泌尿系統各項氣管較為集中的部位則為腹膜外、腹膜后,所以,泌尿系腫瘤位置也相對較深。而在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時,雖入路方式為腹腔,建立氣腹,進而采用開腹手術治療,雖具備定位簡單、視野清晰等有事,但術中會嚴重干擾患者腸道,加大并發癥發生危險性,對術后恢復不利。若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入路可從腹膜后入路,對患者腹腔和腸道基本無干擾性,且術后也易恢復胃腸道功能,術后疼痛小,但缺陷為,因氣腹空間存在局限性,手術操作存在較大難度,對手術醫生的技術熟練度要求非常高,不僅需具備精湛的理論知識,還需明確掌握解剖標志,臨床經驗豐富。術中用手指推腹膜至下方,確保腹膜后空間寬闊,盡量避免對腹膜、胃腸道造成損傷。但本研究因樣本量均局限,未詳細探討到腹腔鏡手術的具體入路,條件成熟,可重點討論此點。
綜上,腹腔鏡手術治療泌尿系腫瘤,安全高效,血氣指標穩定,術后恢復速度快,值得推廣。
作者:喻衛東 單位: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