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家禽白血病的診斷和防控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禽白血病(AL)或肉瘤群病是由逆轉錄病毒引起的年輕雞或成年雞的腫瘤疾病。群分類的依據是其所致病變的類型和病毒的亞群。最常見的淋巴白血病(LL)的特點是:逐漸出現、持續的低死亡率,以及由法氏囊形成的腫瘤轉移到其他內臟器官,尤其是肝臟、脾臟和腎臟。新近發現的新亞型的禽白血病毒“J”,可能是內源性和外源性病毒重組的病毒,主要引起髓細胞白血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禽淋巴白血病的方法,故重在做好防控。
1發病特征
淋巴白血病通常發生在16周齡或以上的雞,死亡高。該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分布。目前認為幾乎所有雞群都暴露于病毒中,由于主要育種公司努力凈化,一些雞群感染率有所減少。雖然偶爾會出現重大損失,但總體來說,淋巴白血病的發病率很低(1%~2%)。法氏囊病的發病率高可能會降低淋巴白血病的發生率。與蛋雞相比,肉用型雞對J亞型禽白血病病毒似乎更敏感。
2病原學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群引起的疾病,該病毒為逆轉錄病毒(α逆轉錄病毒)家族,分為10個亞型A、B、C、D、E、F、G、H、I和J。在美國,最常見的是引發淋巴白血病的A亞型病毒,由J亞型禽白血病病毒引發的髓細胞瘤次之。偶爾分離到B亞型病毒,而C和D亞型則罕見。E亞型病毒較常見,因為其來自永久性整合到宿主細胞DNA的前病毒的基因,很少與腫瘤有關,因此被認為是內源性病毒。F、G、H和I亞型主要引起除雞以外其他禽類的白血病。病毒產生一個特異性抗原,能在雞蛋的蛋白和身體組織或體液檢測到。J亞型禽白血病毒在亞型內抗原變異廣泛。禽白血病病毒可以在雞胚成纖維細胞中培養,但大多數不產生細胞病變,需要通過抗原檢測試驗進行檢測。有簡單的抗原檢測方法,可用于育種的凈化措施。抗體試驗可以用于監測已進行病毒凈化禽群的狀態。
3流行病學
經卵傳播是禽白血病病毒傳播的重要機制。雞蛋感染的頻率通常較低,但受感染雞蛋孵出的小雞是永久性病毒血癥(免疫耐受),不產生抗體,因淋巴白血病死亡的風險會增加,可能不產蛋,也可能會將病毒傳播到自己生產的雞蛋,從而造成持續的感染。雞也可以通過接觸感染,特別是J亞型禽白血病,可形成有效的水平傳播。肉雞中,J亞型禽白血病病毒血癥陰性或抗體陽性的禽鳥可以排出病毒并且孵化后受感染的禽鳥亦可成為免疫耐受的排毒者。有些雞,尤其是那些因內源性病毒感染或沒有母源抗體的更敏感的雞,由于孵化后不久發生接觸感染也可以將病毒傳播給后代。
4臨床癥狀
雞發生淋巴白血病可出現非特異的或沒有臨床癥狀的疾病。發生腫瘤的雞不活躍或瘦弱,冠和肉垂蒼白,肝臟嚴重腫大可能造成腹部的膨大。可將一個手指插入泄殖孔檢查是否有腫瘤,有些禽鳥死亡之前通過觸診發現法氏囊腫大并呈結節狀。發生骨骼髓細胞瘤的禽鳥可觀測到小腿、頭部和胸部有明顯的包塊,可能發生長骨的骨硬化病或小腿“靴”。雞群的高感染率使得雞蛋生產能力下降。
5病理變化
沒有特殊的外部病變。16周齡以上的雞的許多器官發生淋巴瘤,特別是在肝、腎、卵巢和法氏囊等。白色到灰色的腫瘤病變在組織中有時是分散的,有時是局灶性的,切開法氏囊通常可見小結節狀病變。J亞型禽流感最常見的是髓細胞瘤,但也可見其他腫瘤類型,如血管瘤等。顯微鏡下,淋巴瘤的腫瘤細胞形態是一致的淋巴母細胞且細胞嗜派若寧(染料),同時,細胞表面幾乎都是免疫球蛋白M(IgM)陽性。腫瘤起源于法氏囊淋巴細胞(B細胞),病毒的前病毒DNA在復制過程中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接近原癌基因的位置上,正常的宿主細胞基因與存在于家禽的逆轉錄病毒MC29的致癌基因同源。目前認為癌基因的活化是啟動腫瘤的關鍵步驟。
6診斷
淋巴白血病要仔細考察以下因素做出診斷:發病雞的日齡、禽群發病的過程和死亡率的模式、一定數量的典型發病雞肉眼病變的位置等。雖然不切開器官并觀察上皮表面無法發現病變,但法氏囊的病變幾乎總是存在的。與馬立克氏病相比,法氏囊的腫瘤通常發生在濾泡內,一般導致更多的結節性增大。腫瘤細胞的特點是有B細胞和IgM表面標記。在研究性實驗室中有分子生物學方法可以檢測到腫瘤細胞的DNA,禽白血病病毒的前病毒DNA位置靠近原癌基因。淋巴白血病常出現類似于馬立克氏病的病變,并與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病毒實驗室感染有相同的表現,使得診斷更加困難。由于禽白血病在雞群普遍存在,很少應用病毒學和血清學方法來確診,J亞型禽白血病則是通過肉眼病變和腫瘤組織病變以及從腫瘤或泄殖孔拭子、陰道部拭子分離的病毒進行診斷的。盡管已經開發了PCR檢測方法,但病毒的頻繁變異對新的引物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禽淋巴白血病的方法,重在做好防控。由于經卵傳播是淋巴白血病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所以該病不易傳染,凈化成為首選的控制方法。凈化工作主要在育種公司進行,許多原種雞群和祖代種雞群對母雞進行產蛋前檢測,淘汰那些可能會傳播病毒給后代的母雞,從而顯著降低蛋用型種雞垂直傳播的比例。一些來自病毒表面上已經凈化的雞群的種雞,其商品代雞群應呈現低感染率,從而降低腫瘤死亡率,提高雞的產蛋率。雖然淋巴白血病不是商品肉雞的疾病,且種禽的凈化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然而,由于J亞型禽白血病水平傳播明顯,通過凈化來進行控制則較為困難。遺傳基因抵抗A亞型病毒感染的肉用型雞較常見,但在蛋用型雞中卻很少見。這種抗感染的特性可以提供一種備選的控制方法。疫苗在對抗腫瘤和死亡方面幾乎很難發揮作用,且先天感染的雛雞免疫耐受,不能免疫。疫苗接種禽白血病已經凈化的父母代雞群是為后代提供母源性免疫的一種手段。
參考文獻
[1]劉子虎.斷奶仔豬的飼養及管理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7(19):237,240.
[2]馬春平.早期斷奶仔豬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改善對策[J].甘肅畜牧獸醫,2018,48(9):34-37.
[3]張彩云,劉德穩,趙彩艷,等.加溫飼養和定時飼喂對斷奶仔豬腸黏膜形態和腸道發育的影響[J].豬業科學,2021,38(2):115-119.
[4]王建權.仔豬消化不良的病因、臨床癥狀及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9(3):127-128.
[5]孟慶華.早期斷奶仔豬非病原性腹瀉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7):76-77.
[6]李永明.幼畜消化不良及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4):87.
作者:田翠蘋 單位:上蔡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