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涉外護理病理學教課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提升數字化教學質量
病理學是一門形態科學,直觀性很強,我們在一般教學中運用語言描述、繪圖等方法,相對的靜止會使得教學內容單調、乏味,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病變的動態發展過程和正確認識形態與機能、局部與整體、病理與臨床之間的辯證關系。現在數字化教學得到了廣泛應用,使原本難于理解的形態變化可以直觀易懂,它也打破了傳統病理學教學的聲、光、圖的教學技術。所以在教學中要學會利用多媒體,既可以展出圖像清晰的圖片和聲畫并茂動態的變化(如炎癥時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腫瘤的轉移途徑、氧分子進入機體的環節和過程等),更方便了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教學效果。同時,利用多媒體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對教學課件進行科學編輯和改進,發揮多媒體本身優勢,充分展示形態學變化的多樣性和機能變化的動態性,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克服學生的“心理疲倦”,也給病理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靈活應用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病理學理論性較強,術語枯燥、乏味,內容抽象、難懂,教學時數有限,學科知識的廣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護生在學習時感到困難,容易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激發護生的學習積極性。
1PBL教學法
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全稱是“ProblemBasedLearning”,直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尋找解決疑難問題方法的過程中完成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目前備受青睞的PBL教學法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能顯著提高學生臨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PBL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表現在教師在每次理論課前可先介紹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然后就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
2案例教學法
從臨床病例入手進行病理學教學在實際工作中廣為采用,但是如何合理選擇病例以及在教學的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病例是一個難點和重點。筆者認為,在課程開始階段要盡量選擇淺顯易懂的病例。如在講解高滲性脫水時,以正常人進行體育運動時機體的變化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聯想運動時機體“皮膚汗液排出增加、口渴、尿少”等表現,通過這一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當學生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具備一定的分析思維能力后,就要適時地提高難度,舉一些較為復雜的病例,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脫水這一章節內容學完之后,就可以舉“發熱體溫下降期最容易導致高滲性脫水”這一案例來進行病例分析和總結,這樣做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聯系了臨床實際,教學效果明顯。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可總結為“課前引言病例淺,課后思考病例深;單節課病例淺,階段性討論病例深”。
3對比教學法
對于兩個相互間既獨立又有聯系.還容易混淆的問題,采用對比的方式效果良好.如在學習“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這兩個概念時.我們要求學生通過比較這兩個概念的異同來掌握它們。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們首先確定了它們的相同點——二者都發生了心肌缺血.然后又找出了它們的不同之處——缺血持續時間不同.心絞痛是心肌急性短暫缺血引起.而心肌梗死則是心肌持續缺血缺氧引起的壞死。學生認為,通過對比一下就能清楚地認識和掌握兩個以上的概念,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在講授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時,一樣可以運用對比教學法。
強化深入雙語教學,體現“涉外”特色
由于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不是太高,且雙語教學還在嘗試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仍以母語為主,重點攻克醫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師可使用全英文內容的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片、動畫、影音資料為一體,形式生動活潑。課件中包含典型的病變圖片、形象的疾病機制動畫展示、豐富的影音資料,可將病理學內容深入淺出地講解清楚,教學過程中強化刺激視覺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聽力。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加大英語比例。如講解某個重要知識點時采用英語講述,使學生全面接觸醫學英語詞匯和常用表達;而對一些重要名詞或疾病過程在用英語講解后再用漢語作補充解釋。總之,筆者在本科涉外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通過簡化、優化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手段改革、靈活應用新型教學方法和強化深入雙語教學,使教學更加符合本科涉外護理專業的特點,有利于把護生培養成優秀的國際護士。
作者:李暉白玉常桂梅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護理學院新鄉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