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域集中整頓指導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丹江發源于秦嶺山脈,流經我市商州、丹鳳、商南三縣區,境內河流長259公里,流域面積6996平方公里,是途經三縣區人畜供水、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的主水源,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資源涵養區,在發展當地經濟、防洪減災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防治、保護和改善丹江流域生態環境,嚴格控制流域內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行為,加快丹江流域各類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特制定《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一規劃、科學可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工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并重的方針,采取水環境綜合整治、造林綠化、發展生態農業、水污染防治等措施,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使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保障流域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治理目標
堅持“山、水、林、草、田、園、路、村、堤、污、河、溝”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建成以丹江堤防工程為屏障的防洪保安體系,以丹江濕地為依托的生態平衡系統,以沿線河道綠化為核心的綠色長廊工程,以核桃園等經濟林建設為主體的景觀林帶項目。農業生產和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河道“六亂”問題徹底控制,沿江重要區域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健全,工業污染達標排放,農業面源污染逐步減少,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水平,初步形成丹江流域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新格局,實現流域沿岸景觀優美、經濟繁榮、社會文明,使丹江流域成為集景觀、生態、經濟為一體的核心示范區。
三、治理重點
(一)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快丹江堤防工程建設,形成完善的防洪保安體系。加快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為流域提供糧食安全保障;加快水保生態建設,切實抓好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嚴格執行新建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審批、核準制度,所有水電站應嚴格執行最小生態下泄流量,保障河道生態環境;加強河道綜合治理,對沿河重要地段,進行有計劃的清理,保持河道平整通暢;加大對河道的巡查力度,嚴厲打擊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亂采濫挖、亂毀亂排、亂占亂建、以及向河道內傾倒垃圾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切實加強丹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
(二)加大造林綠化。堅持“封造并舉”,加大植被保護和植樹造林力度,著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重點加強河流兩岸景觀林帶、坡耕地退耕還林和核桃園等經濟林建設,積極促使水系兩邊向景觀化方向發展,努力提高水源涵養能力。
(三)發展生態農業。加大標準口糧田建設力度,改善生態環境。搞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推廣秸桿還田技術,有效減少化肥用量,優化農業生產環境。開展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工程,減少農藥用量,減輕環境污染。積極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項目,努力實現“村容整潔、山青水秀、人水和諧”,改善廣大農民群眾的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
(四)治理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抓好沿岸重點城鎮污水集中排放處置和垃圾集中堆放處理設施的建設。切實優化工業布局,嚴格控制沿河工業園區的污水排放。支持工業企業實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新技術應用,建立行業性清潔生產示范基地,使工業“三廢”超標排放得到有效治理,確保丹江流域水質常年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
(五)推進城鎮化建設。對流域沿線集鎮、村莊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提高品位,形成具有特色的集鎮風貌,推動商丹一體化進程。加強集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村組垃圾集中收集填埋,加快流域城鎮化建設步伐。
四、實施步驟
丹江流域綜合治理期限為2010年至2020年,具體分以下幾個階段實施: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成立市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解任務,宣傳發動。
(二)制定規劃階段(2010年8月―2010年9月)
2010年8月份,丹江流域涉及的商州、丹鳳、商南三縣區政府及市直各相關部門根據實施方案,制定本轄區、本部門綜合治理專項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報領導小組辦公室;9月份,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各縣區、各部門專項規劃,編制《丹江流域綜合治理總體規劃(2010―2020年)》,由領導小組審定后印發。
(三)綜合治理階段(2010年10月―2020年10月)
各部門及涉及縣區按照《治理規劃》要求,圍繞各自職責,分年度開展具體項目的實施工作。
(四)檢查驗收階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
市領導小組對各部門、各縣區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驗收。
每年12月份,市領導小組開展年度任務落實情況檢查,并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
五、任務分工
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在市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級各部門要明確綜合治理目標,分工負責,密切協作,全力抓好綜合治理的組織實施。
水務部門要抓好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堤防工程建設和退耕還林口糧田建設,抓好丹江干流小水電開發項目建設和管理。
林業部門在推進丹江流域林權制度改革的同時,抓好丹江沿線河道綠化、荒山造林綠化、主要部位的景觀林帶補植補造工作。
環保部門抓好沿岸工業企業排污控制,規模化養殖業排污監管。
農業部門要抓好無公害農產品、逐步減少農藥、化肥量施用,積極推廣規模化健康養殖,配套建設大型沼氣池,做好牲畜排泄物的集中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扶貧部門要加快農村居民改水、改廁、改廚步伐,加快扶貧重點村、連片開發和扶貧移民建設。
安監部門要抓好丹江沿線尾礦庫的安全監管,礦山企業水保治理工作,嚴防不安全事故和水源污染事件發生。
交通部門要加強對通村水泥路的維護與提高,按“十二五”規劃優先考慮水泥路通村達組,加大道路沿線綠化美化。
旅游部門要抓好沿線醒目地帶標志牌設置和標志性景觀建設與規劃。
工信部門要加強丹江沿線工業企業的日常監管。
衛生部門要加強丹江沿線衛生防疫和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
財政部門負責落實丹江流域治理項目的財政投入。
發改部門負責丹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的立項、整合、上報和資金爭取,抓好尾礦庫綜合利用,加快生態示范村建設。
建設、規劃、城管和國土等部門要加強沿線集鎮、村莊統一規劃,污水垃圾的集中處置,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
商丹園區管委會要加大對轄區內企業污水排放的監管力度,確保企業污水達標排放。
水務、公安、國土部門要聯合執法,加大丹江流域河道“六亂”治理和毀田采砂、占地堆砂治理,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和設障行為。
商州、丹鳳、商南三縣區政府是本轄區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各縣區應制定工作計劃,明確進度要求、完成時限和責任人,確保本轄區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的扎實推進。
山陽縣政府要參照本方案提出銀花河流域綜合治理方案,爭取列入丹江流域綜合治理總體規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工作任務艱巨,工作量大,涉及問題多。市政府已成立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各涉及縣區也要盡快成立相應機構,迅速開展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在市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步調一致,協同作戰。各級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加強對治理工作的綜合協調、具體組織和日常督促,確保綜合治理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二)緊密銜接,制定規劃。各涉及縣區及市直有關部門要深入調查摸底,充分調研論證,制定各自專項規劃,縣區與部門專項規劃既要與總體規劃密切銜接,又要突出專業特色。規劃制定過程中要與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商丹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十二五”規劃及有關專業規劃緊密銜接,與“7.23”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有機結合,做到規劃內容具體清晰,階段目標詳細明確,突出可操作性、實效性。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大協調督促力度,做好項目策劃包裝,不僅要完成高質量的總體規劃,還要形成有檔次的宣傳片和規劃沙盤,爭取列入全省項目盤子,以爭取上級更多的資金支持。
(三)建章立制,長效管理。各縣區和各責任單位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建立經常性監督檢查與隨機檢查相結合的督促檢查機制,沿線鄉鎮要落實環保工作責任制。各縣區政府要把有關部門、單位、鄉鎮綜合治理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四)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多途徑籌措資金,加大對丹江流域綜合治理的投入。要圍繞丹江干流防洪綜合治理、生態補償、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退耕還林、土地整理、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生態移民、小型農田財政扶持、交通、旅游、通訊等項目,積極爭取中省投資,加大項目傾斜支持,加強支農資金整合,全力推進綜合治理。充分發揮自然、地理、人文、旅游等資源優勢,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各方力量,開發新項目,擴展新景點,建設新丹江,構筑生態文明長廊,實現人水和諧。
(五)廣泛宣傳,營造氛圍。丹江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是商丹一體化的基礎性工程,是實現突破發展、展示形象、爭得位次的重大舉措。各涉及縣區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要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為重點,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展板、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努力提高社會各界依法保護水土資源、防治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實施綜合治理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