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廁所改造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0年全省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皖農社函〔2020〕143)號《關于印發市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及專項工作方案的通知》(合美麗組〔2020〕1號)及《縣2020年農村廁所改造及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工作實施方案。
一、2020改廁工作安排
(一)明確改廁目標任務。各村(社區)按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的目標要求,合理確定本地區改廁戶數,重點是五化兩改村莊、整村推進等村(社區)。今年我鎮計劃完成改廁900戶,各村(社區)進一步摸清核準本地農村總戶數、常住戶數、應改戶數、已改戶數等基本信息。對審核確認的改廁戶,通過村內公示的方式,確認今年改廁對象,并做好人員登記花名冊。
(二)詳細登記改廁戶。對應改農戶要逐戶上門,通過發放改廁明白紙等方式做好宣傳發動,對申請參與當年度改廁的農戶,要確認農戶詳細信息并填寫改廁申請表,包括常住人數、廁屋地址、水沖條件、農戶對廁具的個性化需求、糞污處理方式及農戶義務等,改廁申請表要經過戶主簽字確認。將進院入室、廁屋自(改)建、選好化糞池安裝點,拆除老旱廁等內容作為今年農戶申請改廁的前置條件。對不具備改廁條件的農戶和符合改廁條件但不愿意改的農戶,要做好解釋工作。
(三)加強宣傳培訓。由鎮舉辦培訓班,讓鎮村干部把握政策、學會方法,成為抓農村改廁的行家里手;讓施工隊伍掌握技術、提高質量,達到建一個、成一個;村(社區)負責加大有關使用廁所知識的普及,讓農民會用、會修、會掏。
(四)選擇適宜改廁模式:嚴格論證改廁模式,各村(社區)要根據本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經濟發展水平、自來水條件,在實地勘查、民意調查、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確定技術路線,防止憑主觀臆斷盲目決策。(1)三格式PE一體化;(2)聯戶磚砌式化糞池;(3)進污水管網;(4)其他模式。特別是具備上下水條件的地方,應當選擇推廣連通戶用自來水的水沖式廁所。
(五)嚴格改廁流程。按照工程化設計、工程化施工、工程化驗收、工程化運行“四個工程化”理念,以項目化方式編制覆蓋規劃設計、招標采購、建設施工、監管驗收、資金撥付等全鏈條的實施方案和標準化操作規范,并組織實施。
設計:對實施改廁的戶,廁屋要求進院入室;每戶要有一張簡易改廁平面圖,標明廁房、化糞池位置。廁屋有門、有窗、有水沖式便器、有地面硬化,面積不低于1.2平米;化糞池所選位置應確保安全,禁止在水體周邊建造廁所,禁止糞液直接排入水體。
招投標:三格式PE一體化糞池、廁具由縣統一招標,安裝由廁具中標企業與施工單位共同負責,并負責做閉水試驗。
施工:工程量清單包括:基槽開挖、砂石墊層、填、分層夯實、蓋板、蹲便器坐便器安裝、糞管安裝、自來水連接、廁房地坪、自來水管(15米以內,超出部分由農戶承擔)等;聯戶磚砌式化糞池或進污水管網的由鎮編制工程量清單進行抽簽,具體工程量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監管:戶主監管:將縣住建局印發的《農村改廁監督須知》發到今年所有的改廁戶,讓改廁戶知曉如何監督;村級監管:村干部要對包保村民組的改廁施工圖紙、改廁質量、進度等嚴格把關;鎮級監管:各鎮(臺創園)要組織人員不定期到改廁現場監督施工質量,調度施工進度等;監理監管:各鎮(臺創園)要確定監理單位,督促監理單位全程對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縣級監管:抽調專人定期開展巡查,主要巡查施工中閉水試驗、基槽開挖、墊層、蓋板等幾個重點環節。
驗收:由抽調人員全面組織逐戶自驗,監理單位全程參加,同時驗收人員、現場監理、改廁戶主、村包片干部要簽字確認。自驗合格后,以村為單位申報縣級驗收,縣成立驗收組織,每月或每季度驗收一次,嚴格按照驗收辦法,逐戶驗收,主要是通自來水、廁門、排氣管、進院入室、旱廁拆除、滿意度等。
資金撥付:2020年改廁省、市、縣按2300元/戶,需要用縣級招標化糞池的,按各級補助資金扣除化糞池費用剩余部分全部撥付到鎮,不需要用縣級招標化糞池(磚砌式化糞池)的按2300元/戶補助到鎮,由鎮按規范程序統籌使用。
移交:改廁竣工驗收合格后,及時交戶使用、入站管理。交付農戶使用時,要到戶講解使用和清掏基本知識,張貼維修維護服務明白卡。移交改廁管護服務站管理后,實行檢查維修、定期清運、糞污資源化利用管理的正?;?、常態化。
二、多元化做好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一)完善技術路徑。通過截污納管、聯戶或單戶收集處理方式,實現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二)完善工作體系。以農戶自行清掏為主,鼓勵相鄰農戶互助清掏,發展“五小園”,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對不具備農戶自行清掏和互助清掏條件的,要以村為單位建立臺帳,村管護站要對清掏服務兜底,可以利用公益性崗位、保潔員等進行清掏服務,有意愿的種植大戶也可以與村簽訂有償服務協議,定期組織清運。
(三)多元籌措經費。在建立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堅持適當收費,市場化運作,不搞“大包大攬”,對貧困戶、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戶等可以適當補貼或減免收費的方式實現糞污清掏。
三、系統化完善建立管護服務體系
由鎮建立農村改廁管護服務站,各村(社區)建立管護服務分站具體承擔廁具維修、糞液清運和科學利用等工作。服務站專門負責各村(社區)農戶廁所的后期管護、維修、清掏等服務,要明確服務站主體責任,公開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服務承諾、服務時限和服務電話,真正達到“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污滿了有人清、清走之后有效用”長效管護目標。
四、管護資金保障
各村(社區)管護服務分站正常運行的給與1000元/年管護經費;配備的信息員履行按月巡查職責的按照每人30元/月補助到個人;清掏服務人員按照《幫助清掏“三方”協議》約定,給與每年1000元補助經費,同時按照約定在每戶享受兩次清掏后,按照清掏一次給與10元報酬;維修服務站點對照《委托農村改廁廁具維修協議》約定按年結算,通過政府獎補和村民付費相結合費用分擔機制,確保管護服務體系穩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