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班級廁所文化交流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與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朝夕相處,通過平時觀察,我發現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無比豐富。比如,我們班的“廁所文化”。孩子們竟然喜歡躲在廁所里趁老師不在或不注意時,坐在馬桶上或者在解小便的時候,交談甚歡。本來可以一分鐘解完小便的,可以五分鐘再出來,本來可以五分鐘解完大便的,甚至會十分鐘、十五分鐘還在解。也許,有意識營造“廁所文化”,挖掘“廁所文化”,創意“廁所文化”,可以使孩子們找到更多的樂趣,使我們的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都能結出快快樂樂進行學前教育的果實。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從教育孩子過渡到陪伴著孩子成長,讓孩子在幼兒園王國里真正的做自己的小主人,而不是心存芥蒂呢?
據媒體報道,目前在美國一場廁所文化的變化正悄然掀起--美國的廁所越建越大,越來越豪華了。今非昔比,已經不在是昔日那種躲在壁櫥里的小洗手間了,廁所的占地面積在過去的十年里增加了雙倍。主睡房的廁所間在住房中的重要性,使得美國人愿意在其修建上花費大錢。現今的高級住宅,廁所間常備有超大級浴缸,另帶備有桑拿板凳的大淋浴池;兩個洗手池,大理石臺面;馬桶帶有沖洗下身的設備,馬桶蓋可加熱,廁所內甚至還裝有環聲音響和電視。那么,為什么我們國內的幼兒園的廁所文化會悄然興起?我想,是幼兒自由的、充滿幻想和意趣的天性所致。因為,出于對孩子們的責任心,他們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總是被我們老師看護得緊緊的,生怕他們在幼兒園出一點紕漏,出現一絲節外生枝,而不好向家長交待。只怕管不著他們,一不留神會鬧的亂七八糟。應該說,幼兒園給人的感覺是一天游戲不斷、笑聲不斷,連上課也是游戲著,可不知,其實在設計好的各種活動中,孩子們始終在規定的范圍內,做規定的事情,而且,清規戒律太多這也不許那也不準,孩子們感到并不自由好盡興。也許只有在短短的解便時間里,趁老師不注意時他們的情緒才會得到釋放。也許只有在小小的廁所里孩子們才能得到真正徹底的松弛。究其原因,我想廁所是一個比較寬松的地方,大多時間不在老師的看管的視野外,孩子們可以在廁里面自由活動、隨意交談。他們對成人的工作、女孩與男孩的不同、水流的聲音等充滿興趣和好奇,因此他們會在寬松的廁所環境中盡情的表現他們的好奇、盡情的模仿。作為老師我們忽視了孩子們的課間休息。兩個活動之間,應該讓孩子有喘息和緩沖的機會,讓他們有自由游戲和交流的機會,而不應該在老師的控制之下,只能快速地解決生理需要比如小便和喝水什么的。當我們發現孩子們這些行為后,如果一味的去制止,比如制止他們盡量延長時間的交談,制止他們并不會議論女孩與男孩的不同等等,并不會有什么很好的結果,由于好奇心的驅使,反而會有更多的孩子產生興趣去模仿。假如我們教師能夠因勢利導的組織一些活動,創設一些環境,營造一些氛圍,裝飾一些色彩,滿足孩子們好奇心、探索欲、模仿興趣,引導孩子們更好的健康成長,發展特色學前教育。
點子一:動物世界。為了進一步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營造溫馨、文明的廁所環境,集思廣益、發揮無限遐想,依據自己班內幼兒廁所布局的實際情況,結合幼兒入廁、洗手的行為表現,創設了漂亮溫馨、各具特色的廁所環境。如“小魚游游”是用竹篾等本土材料制作而成,富有創意,喻示著托班孩子可如魚得水般地悠閑、自在,使小寶貝們喜歡入廁、洗手。“動物世界”是用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形象營造“廁所文化”,美觀、溫馨、充滿童趣,處處蘊含著教育意義:可愛的毛毛蟲姑娘提著節水標記提醒小朋友節約用水;淘氣的小貓提著褲子告訴大家“我會自己拉褲子”等。大班的“妙手小天地”是用大班孩子自己設計的“節水標記”、“入廁警示圖”、手工作品布置等,使孩子主動養成良好的入廁、盥洗習慣。
點子二:美化空間。衛生間是孩子們每天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可孩子們也似乎覺著衛生間不太干凈。所以應該千方百計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衛生、干凈、無異味的空間,首先從小便池著手,我找到了幾個冰紅茶的白瓶子,底部是方形的,方便作裝飾,我可用皺紋紙和五顏六色的彩帶從底部纏繞上去。又在瓶子下面用絲帶纏繞小扣子做小花,瓶子做好,在側邊挖了2個小孔,便于插綠蘿和其他的植物,再買了幾個掛鉤貼在墻上。確定掛鉤結實后,開始把瓶子掛上去,做個v形最好。接著把準備現成的綠葉和黃、紫相間的小花,纏繞在小便池的管子上。孩子們起床后走進衛生間,一定會發出“哇,真漂亮呀!”的贊嘆聲。如此創造一個更溫馨、美麗的空間,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點子三:戶外拓展。例如在看到小朋友喜歡在廁所里手穿拖鞋學小動物爬行后,先組織幼兒談話,使他們了解到在廁所做這件事可能會發生的危險,然后再組織幼兒去大草地等寬敞安全的地方玩這種游戲,以滿足幼兒的這一需求。又如,幼兒喜歡模仿成人洗毛巾這一動作,可先讓其明白幼兒園的毛巾已消過毒,小朋友不用洗了。再與家長聯系,引導幼兒在家學洗手帕、襪子等。也可在較暖和的時候組織幼兒進行簡單勞動等。雖然轉換了教育活動場所,但是教育是不失時機的進行的,而且是隨機生成的題目,是幼兒很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喜歡模仿成人,喜歡自己動手操作,我們應該提供給他們時間和空間,但還要提醒幼兒廁所也是病菌比較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衛生的教育。
點子四:漫畫教育。把黑色螞蟻畫下來,一個一個排好隊貼在廁所的墻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兒的視線一般齊。這樣,他們上廁所時,看到排著隊的小螞蟻,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隊等待入廁。在等待的過程中,還可以數數小螞蟻,復述故事中的情節:小螞蟻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很快就把豆豆運到了家里。這樣,可能我們就也不用每次休息時都要向幼兒嘮叨一句:“上廁所時要排好隊,不要爭搶。”而耳邊可能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讓別的小朋友第一個小便。”小班幼兒初人園時,由于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賴成人的照顧,不安全感就產生了,尤其是懼怕幼兒園廁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兒一天尿濕褲子好幾回;有的幼兒上幼兒園幾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兒因憋大便而經常拉在褲子里。如何讓孩子們不害怕上廁所呢?我們認為,營造適合幼兒的廁所環境勢在必行。既然孩子們害怕蹲坑,我們可以每個廁坑的兩邊選適中的位置用環保油漆畫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孩子們看了既喜歡又感到新奇,都爭著去踩自己喜歡的小腳印。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又激起了孩子們主動上廁所的欲望,而且當孩子們把自己的小腳和廁坑邊的小腳印對準后蹲下來大小便時,不會弄到外面來,真的是一舉多得。
可以說,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營造“廁所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行為、語言、表情傳遞著信息,在告訴我們他們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誠然,生活小事中還蘊含著更多的教育價值,正等著我們去探索、去挖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一個美觀、整潔、富有教育意義、會與幼兒“對話”的環境,能使幼兒感到愉悅,并能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地發展。這樣,我們就能夠從教育孩子過渡到陪伴著孩子成長,讓孩子在幼兒園王國里真正的做自己的小主人,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