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委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管制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部署,建設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在農村重要流域、鎮村周邊和主要交通沿線強力開展整治垃圾污染為突破口,以開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為重點,以建立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長效管理機制為目標,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努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樹立農村新形象。
二、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建立健全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長效管理機制,落實好農村的衛生保潔工作,切實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狀況。我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從2011年起全面啟動,重點治理新農村建設試點自然村,今年必須完成2008年至2010年已實施的216個新農村建設點的治理工作。在這個基礎上,到2012年再進一步規范、推進到所有鄉(鎮、場)、村(點),實現全縣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率達到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100%的鄉(鎮、場)、村(點)有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管理機制。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宣傳發動階段。召開一次全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動員大會,傳達全市農村垃圾處理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農村垃圾處理工作,要求各鄉(鎮、場)、村(點)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實施方案,調查各地需建垃圾池、需安放垃圾筒及保潔人員數量,落實實施資金。
第二階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組織實施階段。全面開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力爭今年全縣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率達到70%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30%以上(其中歷年新農村建設點垃圾收集率達到90%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
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檢查驗收階段。各鄉(鎮、場)對本轄區內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自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整改。強化日常保潔管理,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提高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成效。6月中旬,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各鄉(鎮、場)的工作進行考核驗收。
四、處理模式
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工作實行屬地化管理,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原則,按照“戶集、村收、鄉(鎮、場)運、縣處理”及“戶清理、組集中、村收集、鄉處理”的模式處理。
1、戶集。農戶負責自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保潔,并將垃圾收集后送到村垃圾收集點或指定的垃圾容器內。提倡垃圾分類處理,農戶應將秸桿、動物糞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機物返田。
2、村收。在農村人口相對密集的場所或自然村建垃圾收集屋,根據需要增設一定數量的環衛設施。各村應確定一名保潔員,負責本村公共場所的垃圾清掃、收集,并將本村范圍內的垃圾清運到最近的垃圾收集屋或垃圾中轉站。
3、鄉(鎮、場)管理。鄉(鎮、場)建垃圾中轉站或垃圾填埋場,垃圾中轉站和垃圾填埋場的管理、運行由鄉(鎮、場)具體負責。鄉(鎮、場)對集中的垃圾進行就地填埋,離縣城較近的也可中轉到縣城垃圾填埋場處理。
4、縣集中處理。城中村和城郊村的垃圾由縣環衛部門直接清運進行集中處理。
“戶清理、組集中、村收集、鄉處理”的模式與“戶集、村收、鄉(鎮、場)運、縣處理”處理模式內容基本相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宣傳,統一認識。各鄉(鎮、場)、各部門和各行政村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宣傳方式,切實加大對廣大村民的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宣傳實施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達到家喻戶曉,不斷提高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培養村民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h電視臺要開設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宣傳專欄,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編寫簡報,及時報道在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中涌現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建立組織,落實責任。成立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以縣直相關部門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委農工部,由縣委農工部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場)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切實做好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的宣傳發動、組織實施、設施管理和檢查監督工作。垃圾填埋場服務區內的各鄉(鎮、場)必須確定一名保潔員,負責本轄區內垃圾的清理、運送、填埋;服務區內的各行政村也應確定一名保潔員,負責本行政村內公共場所清掃和垃圾的收集。同時,要將此項工作盡早納入到各鄉(鎮、場)和村委會民主議事制度之中,實行鄉(鎮、場)長、村委會主任、村小組長負責制,保潔員崗位制、民主評議制、檢查考核制。做到層層抓落實,人人負責任,確保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正常運作。
(三)落實經費,健全制度。實行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堅持“標本兼治、治本為主”的方針,實行按級負責,層層落實,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報酬的責任管理制度。市政府已安排50萬元,對全市各縣(區)的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驗收合格后采取集中獎補的辦法進行獎勵;縣政府安排10萬元,對全縣各鄉(鎮、場)的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驗收合格后采取集中獎補的辦法進行獎勵(具體獎勵辦法另行制訂)。各鄉(鎮、場)必須對2008年-2010年的新農村建設點進行垃圾無害化處理,且每個點需安排3000元經費,經費由鄉(鎮、場)和村民自籌,用于垃圾運輸車輛的購置、燃料費、車輛維修費和垃圾清運員的報酬。年底由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考核組,對該項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各鄉(鎮、場)要以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為契機,加大對農村沼氣建設的宣傳力度,將農村環境整治與沼氣國債項目建設有機結合,提高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同時,要積極指導本轄區內各行政村制訂和完善保潔制度、村民衛生公約、門前衛生清潔“三包”制度,逐步轉變隨地亂倒亂扔垃圾的陋習,形成人人參與治理環境臟亂差的良好習慣。
(四)完善設施,確保實效。各鄉(鎮、場)要按照標準化、無害化要求,加快配備村垃圾處理設施及工作人員,做到“三有”(即有垃圾中轉站、垃圾桶、垃圾屋、填埋場,有清潔工具及運輸工具,有保潔員)。具體要求為:1、戶配垃圾桶(箱),按照方便村民投放要求,每戶至少設1只垃圾桶(可用塑料水桶代替)。2、村建垃圾收集屋,配備保潔員和保潔車。每個自然村按每40戶(不足40戶按40戶計算)修建一座占地4平方米的垃圾屋(高2.5米),并按1名保潔員、1套保潔工具、1套保潔衣、1個垃圾屋”的標準組建農村保潔隊伍。保潔員每天到農戶家中收集一次垃圾,公共場所每周打掃2次,垃圾屋每周清運一次。3、鄉(鎮)設置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每個鄉(鎮、場)至少要修建一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離縣城較遠又不能與縣城共用垃圾填埋場的鄉(鎮、場)至少要修建一座簡易垃圾填埋場(少數偏遠村可根據實際情況就近建設簡易填埋場),并配備垃圾清運車。
(五)加強管理,強化監督。各鄉(鎮、場)要切實做好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運營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做到突擊治理與長效管理相結合,注重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的徹底性、長期性和實效性,使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長期、穩定、可持續開展??h農村垃圾無害化領導小組對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的工作實行月報制,各鄉(鎮、場)必須于每月25日前將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月報表報送到縣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h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人員對鄉(鎮、場)、村(點)進行不定期檢查督導,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