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加強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改變城鄉環境面貌,提升人居環境,培育文明和諧新風,經研究,決定自4月開始,開展“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建立鎮、村兩級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實現環境衛生清潔美化,從而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縣黨代會議精神,以實現農村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以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和督導機制為保證,廣泛開展“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切實改善城鄉環境衛生面貌,提高城鄉居民文明素質,提升城鄉文明程度,推動鎮經濟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1、清潔優美家園建設。著力開展“五個一”工程建設,即每村配有一批垃圾桶、建有一支衛生保潔員隊伍、評比一批文明衛生示范戶、鎮機關干部和村干部每月做一環衛工人,形成一套長效管理保潔機制。一是抓好村莊保潔工作。各村制定衛生清掃保潔制度、管理制度和衛生公約。村內主道路原則上每隔30米或每15戶放置一只垃圾桶,在5月10前各村必須配置完成。鎮區的主街道每隔50米放置一只垃圾桶,在5月1前由鎮政府配置完成。每村按每千人配一名清掃保潔人員和一輛保潔車,清掃保潔人員原則要求在本村低收入農戶中選聘,并落實一定的工作報酬,清掃保潔員在5月1日前落實好,并將名單報至科教文衛辦。村老人協會對本村的衛生保潔工作進行督查。根據各村的地域狀況,因村而異進行垃圾的分類收集處理,山區村及非集鎮區的村采取"戶集、村收、村處理"的模式,要配備標準化無害化集中處理設施。集鎮區的村建立農村垃圾"戶集、村收、鎮中轉、縣處理"的集中無害化處理運作模式;實現垃圾定點存放、定時清運、集中處理。特別是集鎮區范圍內的石井、橋、萍溪的生活垃圾必需清運到指定地點,沿新老35省道及沿40省道村莊的兩側不得有垃圾外露。建筑垃圾各村落實一處傾倒場所,不作集中處理。二是抓好村莊美化工作。積極開展排污處理,推進生態村建設。多管齊下,整治沿40省道,35省道的兩側黃皮屋。加快道路硬化、亮化,建設宜居家園。積極開展植樹活動,在道路兩側、村莊兩側及空閑地種植各種花木。
2、優化宜居環境建設。一是開展“農民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全面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欄,懸掛橫幅、張貼標語,舉辦知識講座等各種形式,堅持教育勸導、管理處罰并舉,促進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制定和完善“村民守則”、“村規民約”等規章制度,約束和制止不文明行為。二是每月開展一次做一環衛工人活動,由村黨員干部帶頭,組織全體村民開展衛生大掃除,進一步提高全體村民衛生意識,培養村民合力共建清潔優美家園的新風尚。三是開展“文明示范戶”評選。評選標準:農家衛生:庭院無亂堆亂放;墻面、地面干凈;禽畜圈養,圈舍定期清潔;垃圾實行容器存放,定期清理,地面干凈整潔;庭院合理植樹種花,綠化美化。個人衛生:維護公共衛生,遵守社會公德,不亂倒垃圾、污水,不亂堆雜物;講究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文明和諧:家庭鄰里和睦,不粗言傷人;遵紀守法,勤儉自強;計劃生育,按章建筑。
三、實施步驟
1、調研宣傳發動階段(4月6日—4月15日)。制訂《關于開展“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宣傳陣地,采用懸掛橫幅標語、散發、張貼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主要任務、具體要求,對基層群眾進行廣泛宣傳發動,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2、集中整治階段(4月15日—5月10日)。全鎮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突擊整治,主要任務:一是突擊清理垃圾。每村不留衛生死角。特別是農村道路,新橋至新35省道紅綠燈路口,舊35省道萍溪處,坑塘河渠治理、特別是橋溪、萍溪、寺前萬溪、新橋橋頭兩側裸露垃圾清理,出入村口環境治理、衛生垃圾清運,對街道、房前屋后和衛生死角進行全面清掃保潔,實現垃圾定點存放、定時清運、集中處理,各村按要求需配備好垃圾桶、垃圾車、清掃員。非集鎮區的村莊按要求配備標準化無害化集中處理設施,集鎮區范圍內的石井、橋、萍溪的生活垃圾必需清運到指定地點,新橋、萍溪、西陳、管山頭、永獅等村沿新老35省道及沿40省道的村莊的的兩側不的有垃圾外露。各村落實好一處傾倒建筑垃圾及裝修垃圾的場所。二是綠化好村莊,各村的房前屋后、空閑地帶必須全部綠化,力求實踐一人種上一棵樹的目標。三是美化好重點部位。集鎮區的街道、新舊35省道、40省道及新世界5省道的銜接處。新橋至新35省道紅綠燈口路口,更是我們整治化的重點。四是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完善村規民約、制定文明衛生村、文明衛生示范戶、文明衛生戶的創評標準,建立和完善衛生教育培訓制度、日常衛生保潔制度、垃圾處理制度、衛生檢查評比制度等,著力形成長效保潔機制。促使廣大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有效規范村民行為,提高村民素質,使廣大群眾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六是綜合跟進整治措施,治理好村內“三亂”即重點整治亂搭亂建、雜物亂堆亂放、垃圾亂丟污水亂排等"三亂"現象。要集中力量整治和清理農村房前屋后柴草亂堆亂放和亂搭亂建的生畜養殖圈、遮雨棚等;整治集市區、超市、小店、流動商販的亂擺攤點、占道堆放行為;整治商家和村民在公共地帶堆放的建筑垃圾、裝修垃圾行為、家庭雜物等;在農村道路、坑塘河渠、出入村口設置警示牌,在公共場所增設劃線停車位和各停車設施。實行門前衛生三包,嚴禁各類廢棄物亂扔、污水亂排。以上各項工作由各辦事處牽頭,組織相關村抓好落實。
3、查漏補缺階段(5月11日—15日)。由鎮領導小組組織相關人員,按照標準,對各村的整治落實情況,長效措施建立情況及整治效果情況進行督查,對不符要求的,要求相關單位重新進行整治。
4、評比驗收階段(5月16日—)。廣泛開展文明衛生村、文明衛生示范戶、文明衛生戶的創評活動,倡樹文明新風。將組織力量對各村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表彰一批文明衛生村和文明衛生示范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是本村“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的主要責任人,各村要將此項工作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中來抓,村兩委干部帶頭參與,加強組織領導,配齊配強工作隊伍,落實一定的工作報酬,確保各項任務的落實。
2、搞好宣傳教育。要大力進行文明、衛生健康、綠化造林知識宣講教育,增強文明意識、環保意識、衛生意識和健康意識,引導廣大村民從自身做起,從生活細節做起,自覺摒棄不良陋習,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搞好督促指導。建立鎮領導聯系村的督導機制,建立由鎮紀檢牽頭成立的督查小組,采用明查暗訪相結合的形式,對各村定期不定期進行督促檢查,一季度一通報,半年初評、年終總評。定期邀請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進行視察督查,查擺問題,督促整改。加強輿論監督,集中宣傳報道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同時批評鞭策落后,推動“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扎實深入和長期開展。
五、工作要求
1、突出重點。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建設的重點。各村要結合實際,迅速組織廣大黨員群眾開展衛生大掃除集中整治行動,發動廣大群眾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爭做文明衛生示范戶。要制定計劃,組織帶領群眾一起打掃衛生,清運垃圾,培養衛生習慣,通過堅持不懈地整治,使轄區內環境衛生面貌有一個較大改觀。發動群眾進行村莊綠化,每人種一棵以上樹,實現村莊綠樹成蔭。
2、打造亮點。本著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原則,重點選擇若干個沿35省道的村莊和重點企業周邊的行政村(社區)作為示范點,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進行集中整治和精心打造,使之真正成為亮點村、樣板村,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帶動全局,推動“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扎實深入開展。
3、嚴格考核。把“清潔優美家園·優化宜居環境”建設作為第三批科學發展觀整改落實的一項主要措施,鎮財政專門劃出專項經費進行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村級保潔隊伍建設,對先進村予以表彰;完不成目標任務的村,年底取消評先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