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市地質災害基本形勢;主要地質災害點的基本特征及潛在威脅對象;地質災害防治措施;地質災害防治機構體系及工作要求;進行講述。其中包括:我市地質災害的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暴雨是多種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誘因,汛期是地質災害的多發期、區域開山采石造成山體松動,汛期極易造成山體崩塌、滑坡,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采煤時間長,采空區大,汛期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縫、房屋開裂,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部分井口封填不實,一旦汛期來臨,雨水大量灌入,極易造成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開采時間較長,采礦點與地表落差大,易造成崩塌和山體滑坡,危及礦山作業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該區采煤時間長,采空區大,汛期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縫、房屋開裂,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距山坡較近,汛期易受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危及師生安全、采煤時間較長,采空區較大,汛期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縫,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對以上地質災害隱患,各有關鄉(鎮、區)和部門應高度重視,嚴密防范、健全防災機構,完善工作制度、搞好災害調查,完善防范措施、加強宣傳教育,營造防災氛圍、強化災情速報,提高應急能力、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負責落實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等,具體材料詳見:
為進一步明確今年全市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和措施,確保今年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高效、有序進行,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號)、《**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號)和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有關工作要求及**市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地質環境條件及地質災害發育的基本特征和規律,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稱的地質災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縫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一、20**年度我市地質災害基本形勢
根據我市地質環境條件、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特征、人類工程活動狀況,結合歷年的氣候因素,確定我市地質災害的類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我市的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及礦區,地質災害分布的區域和類型有:南部山區沿線因開山采石,易發生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鎮、**鎮、**鄉、**鎮一帶因煤礦采空區較多,易出現地面沉降、地裂縫、地面塌陷等;**鄉、**鎮、**鎮部分中小學校校區(舍)易受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鄉、**鎮、**鄉等北部丘陵地區,黃土層較厚,植被較少,雨季易發生黃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暴雨是多種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誘因,汛期是地質災害的多發期,尤其以6—9月份較為集中。20**年,我市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為6—9月份。
二、20**年主要地質災害點的基本特征及潛在威脅對象
根據我市歷年地質災害發生情況和地質災害隱患調查情況,確定我市今年主要地質災害防治點為:
(一)**鎮**、**采石區及**、**、**一線硅石開采區。該區因上述區域開山采石造成山體松動,汛期極易造成山體崩塌、滑坡,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
(二)**能源公司煤礦采空區,分布于**、**、**、**等鄉(鎮)境內。由于該區采煤時間長,采空區大,汛期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縫、房屋開裂,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
(三)**鎮、**鎮、**鄉鋁土礦采空區。由于這些區域地下已經采空,雖然經過整頓,封堵了所有井口,但部分井口封填不實,一旦汛期來臨,雨水大量灌入,極易造成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
(四)**鋁礦開采區域。該礦因開采時間較長,采礦點與地表落差大,易造成崩塌和山體滑坡,危及礦山作業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
(五)**鎮**、**等鋁土礦露天礦坑。該處因露天開采,覆蓋礦體的土石層被揭露,堆積在礦坑附近,汛期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危及附近村莊的人員及財產安全。
(六)**鎮、**鄉、**鎮的6所小學。由于距山坡較近,汛期易受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危及師生安全。
(七)**鎮**煤礦采空區。由于采煤時間較長,采空區較大,汛期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縫,危及當地人民群眾的安全。
除上述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域外,我市**鎮、**鄉、**鎮、**鄉、**鄉、顧縣鎮、**鎮、工業區等鄉(鎮、區)部分村莊較易發生坍塌、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對以上地質災害隱患,各有關鄉(鎮、區)和部門應高度重視,嚴密防范。
三、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鄉(鎮、區)及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切實把地質災害防治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對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擔負起領導責任。市國土資源局作為市政府主管地質災害防治的部門,要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保護當地的地質環境,堅決制止破壞地質環境、易誘發地質災害的工程活動。
(一)健全防災機構,完善工作制度。各鄉(鎮、區)和有關部門要建立起政府負總責與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系,運用法規、行政、經濟、技術手段,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要完善落實本鄉(鎮、區)、本部門的汛期值班制度、災害防治巡查制度、災害速報制度。對本方案中所確定的及在巡查過程中發現的地質災害危險點,要逐個制定出具體防治措施,逐級簽定防治責任書,將監測與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具體人員,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對數量大、分布廣的地質災害,采取群測群防的方法進行監測、防治。各鄉(鎮、區)要在地質災害易發點設立地質災害警示牌,做好地質災害“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的發放工作,及時把“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
市教育局作為中小學校的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中小學校校區(舍)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把中小學校校區(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當成一件大事來抓,特別是存在地質災害威脅較大的6所學校,要加強重點監測,明確責任人,逐點登記建卡,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二)搞好災害調查,完善防范措施。各鄉(鎮、區)要立足長遠,在完成地質災害調查區劃的基礎上,及時制定本鄉(鎮、區)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把地質災害防治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近期要結合本地實際,編制完成本鄉(鎮、區)的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在汛期到來前,市國土資源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查清地質災害的現狀,對地質災害隱患逐一登記建卡,制定防范措施。新晨
(三)加強宣傳教育,營造防災氛圍。各鄉(鎮、區)和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加強宣傳,盡早行動,全面落實。要堅持不懈在全社會開展減災防災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的地質災害防治意識。要把日常宣傳與重點教育結合起來,在進行重點地質災害隱患調查的同時,向當地群眾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避災與防災的基本技能,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強化災情速報,提高應急能力。各鄉(鎮、區)和有關部門要編制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指揮機構。市國土資源局要在抓好防災措施落實的同時,不斷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應根據災情大小,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及時上報,積極配合鄉(鎮、區),迅速啟動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組織力量赴現場進行搶險救災。
四、**市地質災害防治機構體系及工作要求
**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機構為**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發生災害后為救災領導小組),負責落實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的鄉(鎮)政府、工業區管委會、礦山企業應根據當地實際及各自的職責范圍,在調查的基礎上,制定本鄉(鎮、區)和本行業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組建地質災害防治領導機構,落實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