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完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管治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圍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構建“樂居”總體目標,結合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努力優化服務職能,強化組織建設,夯實保障基層,推進基礎建設,強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使廣大群眾就地就近享受到優質、高效、便捷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
二、工作職責
(一)市級服務平臺主要工作任務
認真宣傳并貫徹落實好上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建立全市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負責促進就業和創業、城鄉社會保障、人力資源開發、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和指導監管、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和監察執法、引進國(境)外智力、軍轉安置等工作;指導各鎮(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并開展監督檢查考核工作。
(二)鎮(區)級服務平臺主要工作任務
貫徹落實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有關政策文件;組織開展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就業和創業服務工作;開展城鄉居民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工作;指導開展勞動關系協調、勞動者權益維護工作,維護基層勞動關系和諧穩定;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和勞務輸出等業務工作;指導并考核村(社區)相關工作。
(三)村(社區)級服務平臺主要工作任務
開展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及政策宣傳工作;開展勞動力資源登記管理,公益性崗位開發,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指導、培訓,困難家庭的就業援助等工作;做好城鄉居民社會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農土保等管理服務和宣傳解釋工作;開展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協助做好勞動爭議調解和勞動監察等工作。
三、具體指標
(一)鎮(區)級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全部實現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的“六到位”;
(二)村(社區)級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專職協理員配備率100%;
(三)全市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三級網絡實現實時信息全覆蓋和資源共享;
(四)全市各村(社區)專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理員中持有協理員國家職業資格三級證書的比例達10%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快服務職能整合優化
1.整合人力資源管理服務
推進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優化現有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資源配置和服務效能,實現人力資源服務對象的全覆蓋。推進檔案管理硬軟件的優化升級,提高檔案管理水平。加大人才技能培訓力度,促使人才培訓和技能培訓的雙提升。
2.優化社會保障資源配置
整合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各類社會保險的服務職能,理順業務關系,梳理相關政策,提高效能水平,形成各大險種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流程,探索更加便利、高效的工作辦法,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強化鎮(區)、村(社區)社保平臺建設。
(二)強化服務體系組織建設
1.確保基層服務平臺基礎投入
鎮(區)級和村(社區)級服務平臺的辦公場所面積,原則上不少于200平方米和50平方米;采用集中服務形式的鎮(區)和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必須設立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服務窗口。各級平臺均應開通公共網絡,配備工作必需的通訊和信息設備。
2.增加鎮(區)級工作人員
要根據各鎮(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數量和業務量上升的實際情況,加強人員配備。原則上每4000名服務對象配備1名工作人員,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時增加。加強對各鎮(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工作人員的管理,切實提高隊伍素質和工作效能。
3.組建村(社區)專職人社協理員隊伍
建立一支覆蓋全市所有村(社區)的專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理員隊伍,崗位性質設為公益性崗位,人員性質為合同制工人。社區專職協理員與鎮勞動保障所簽訂合同,對村專職協理員進行定崗定責,實行動態管理。人員實行公開招聘(已公開招聘的專職協理員予以承認,不再另聘),年內確保全部到位。鼓勵、推薦高校畢業生、大學生村干部及其他社會工作者應聘專職協理員崗位。每個村(社區)配備1名以上專職協理員,一般按照每4000名勞動就業服務對象或者每1000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對象配備1名專職工作人員,對服務對象較多、業務量較大的村(社區)可適當增加人員配備。村勞動保障服務站長、副站長由村(社區)主任和村會計兼任。
4.設立行政服務人社分支機構
要進一步強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服務職能,設立“市行政服務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同時納入市行政服務局的統一考核體系中,實現人社部門行政服務資源的集中配置,為全市廣大企業、市民提供更為便利、快捷的優質服務。
5.強化人社隊伍的業務培訓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政策性強、業務量多,對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高。要建立日常學習和定期培訓制度,實行3年一次大輪訓,突出定崗培訓,注重培訓質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專職協理員隊伍綜合能力的提升,切實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操作技能和服務質量,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好的人社隊伍。
(三)保障服務體系經費投入
1.統籌安排基層服務平臺財政投入
在整合鎮(區)、村(社區)相關職能的同時,市、鎮(區)兩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統籌安排基層服務平臺財政收支,保證基層工作的順利開展。
2.落實基層人社工作人員專項經費
鎮(區)級服務平臺的在編人員及村(社區)人社專職協理員的專項經費統一由市、鎮(區)兩級財政共同負擔,其中市級財政負擔人均25000元/年,差額部分由鎮(區)負擔。市、鎮(區)兩級財政要將村(社區)平臺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建立正常的增長機制。
3.配備勞動監察協理員執法車輛
目前,我市勞動監察“網格化”管理主要實行屬地管理。勞動監察協理員承擔著采集和了解用人單位基本信息和用工情況,幫助指導用人單位規范用工行為,協調處理簡單的勞資糾紛和矛盾等勞動監察職責。要逐步配備必要的執法車輛,以進一步提高監察執法效率。原則上各鎮(區)至少配備1輛勞動監察協理員專用執法車輛。
(四)推進服務體系基礎建設
1.加快推進公共就業信息化建設
加快建立全市全員人力資源信息庫,打造良好的公共就業創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勞動者就業失業信息集中管理、單位崗位招聘信息聯網共享、實現供求信息的對接和匹配等三大核心功能,促進公共就業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2.完善公共服務制度及流程
建立健全統一的公共服務工作制度,重點完善鎮(區)、村(社區)的就業服務、社會保險經辦、勞動監察投訴處理、勞動爭議調解、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各項制度,統一規章制度和服務流程,優化管理辦法,規范服務行為,輔以加強作風效能建設的服務承諾。制度、流程和服務承諾要上墻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樹立良好服務形象。
3.延伸網絡信息服務功能
強化鎮(區)、村(社區)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功能,優先保證鎮(區)、村(社區)開展公共服務必需的設備、軟件開發和網絡建設投入,實現業務協同處理、信息資源共享。延伸網上業務申報和社保信息實時查詢等服務,充分發揮手機實時查詢平臺——社保E通功能,使廣大參保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全面、實時了解自己的社會保險動態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民生,意義重大。各鎮(區)、市機關各相關部門要切實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意識,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市級成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鎮(區),市機關各相關部門均要明確分管領導及具體責任人、聯絡人,確保這項工作得到統籌安排,整體有序推進,并取得實效。
(二)明確工作要求,落實具體責任
各相關部門、各鎮(區)要切實加強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溝通、聯系,及時搜集、反饋工作信息。認真梳理本部門、本地區的服務職能,經常分析研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三級服務體系中存在的不足和瓶頸問題,并及時提出可行的解決對策或建議。各級服務平臺要建立統一的以電子臺賬為主的工作臺賬,按職責分工加強各類信息的調查采集,并實行動態更新。
(三)加強督促檢查,強化工作落實
市人社局作為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及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加強對全市建設的督查工作,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總結和推廣單位、部門在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各鎮(區)要督促指導村(社區)基礎工作,切實做到效率服務和創新服務。要大力表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中涌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四)細化考核指標,嚴格目標責任
要進一步細化和量化對各鎮(區)的人社業務年度考核指標,并將各鎮(區)對轄區內的村(社區)開展人社業務工作考核臺賬納入考核體系中,確保考核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市政府在年末組織各相關部門對各鎮(區)人社業務實行統一考核,并給予評比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