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公共服務維護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有利于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的長效機制,有效緩解運行維護資金的缺乏狀況。根據全省統一布置要求,從2014年起,在全區范圍內全面推開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現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況
區下轄26個鄉鎮,總面積1452平方公里,352個行政村(居),2388個村民小組,28萬農戶,全區總人口1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6萬人,耕地面積109萬畝。
二、總體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涉農惠農政策,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總體要求,將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建設與農村綜合改革相結合、與村級“四有一責”建設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堅持改革與發展、建設與管護并重,積極探索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體系和長效投入管護機制。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民主,尊重民意。村內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必須經過民主議事程序確定,實行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運行維護工作開展應廣泛聽取并尊重村民意見,由村民代表全程進行質量監督。
2.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重點是建立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圍繞迫切要求解決的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維護管護不到位、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加快農村公共服務基礎建設,建立長效維護機制,保障基礎設施持續有效發揮服務效能。
3.因村制宜,注重特色。結合所在村現有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產業特點和文化傳統等,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的關系,保護村莊地形地貌、自然肌理和歷史文化,注重生態環境改善,突出鄉村風情和自身特色,切合實際地實施村莊建設和環境整治。
4.量力而行,循序推進。村內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應按照節儉實用的要求建設,保持適度的項目建設規模和標準。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標準要與資金來源相適應,管護人員待遇適中。堅持量入為出,不要求村組織舉債建設基礎設施,不以項目運行維護為由隨意向農民亂收費,加重農民負擔。
(三)總體目標
以開展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機制,通過政策鼓勵、典型引路、農民參與,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努力實現基礎設施配套、農村環境改善、服務能力提升、社會和諧穩定。通過探索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支撐平臺,實現“三個建立”目標:建立村民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管理機制;建立功能健全、便民惠民、管理規范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體系;建立保基本、廣覆蓋、多渠道的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投入機制。
三、加強組織領導
根據中央和省市統一部署,按照省相關文件要求,為切實做好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建設全面推開工作,區政府成立區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工作領導小組,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任組長,區農工部、財政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區監察局、農委、交通運輸局、住建局、審計局、水利局、環保局、城管辦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區委農工部,并從區委農工部、區財政局等部門抽調專職人員,實行集中辦公,具體負責項目實施的各項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實施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強化組織保障,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健全運行維護規章制度,落實舉措,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四、運行維護資金來源和使用范圍。
根據省綜改辦要求,每個村安排公共服務運行維護資金8萬元,其中省財政安排6萬元,區財政配套2萬元。有條件的鄉鎮可以通過政府增加配套、村集體增加投入,接受社會捐助等。
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實施建設重點是加強村級組織服務功能,以滿足農村生產活動需要為目標、以農村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類:(1)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包括村內道路、橋梁和田間小型水利設施等農村基礎設施。(2)環境衛生維護。包括村內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綠化亮化等農民居住環境衛生設施。(3)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運行維護。包括便民服務中心、衛生室、幼兒園、生活生產資料超市、黨員活動室、信訪治安等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場所。(4)農村文體活動設施管護。包括村內農家書院、文體設施、廣電設施等。
五、建立健全運行維護各項制度
(一)民主議事制度。村內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嚴格執行民主議事制度,實行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定、大家管,確保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做到公開透明操作、嚴格規范管理。運行維護工作績效考核應充分聽取并尊重村民意見,由村民代表進行質量監督。
(二)購買服務制度。按照“養事不養人”、“花錢買服務”的原則,根據農業人口、村域面積、管護內容等因素,公開招聘管護人員,組建管護隊伍,優先聘用村內低收入農戶,按片劃分包干區域,進行常態化管護。或者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
(三)管護責任制度。建立管護責任制度,對管護人員實行責任制管理,簽訂管護協議,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定酬。通過設立公示欄等形式,對管護人員姓名、職責、管護范圍、管護內容和標準、考核獎懲辦法等進行公示,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做到“三統一”:統一崗位職責、統一著裝上崗、統一責任公示牌。
(四)考核獎懲制度。結合實際合理確定管護人員基本報酬和考核獎勵,定期通過“一折通”打卡發放,并從人性化角度出發為管護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調動管護人員的積極性。同時實行管護人員動態管理制度,根據年度實績考核及時調整人員。
(五)資金保障制度。本次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經費作為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一部分,由區級財政預算安排,專款專用,納入村級運轉經費專戶管理,實行鄉鎮財政報賬制。各鄉鎮財政所按行政村建立明細賬,人員報酬通過“一折通”打卡發放,運行維護支出經村民理財小組審核,憑有效票據到鄉鎮財政所報賬。
六、鎮村職責
各鄉鎮人民政府是本鄉鎮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項目工作的責任主體,負責組織本鄉鎮范圍內的項目實施工作;各鄉鎮農經站、財政所是項目的管理者。農經站負責組織各村項目申報,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組織各村實施項目、組織項目檢查驗收、項目檔案收集整理;財政所負責項目資金使用方案審核匯總上報,審核撥付資金,財務檔案收集整理,參加項目檢查驗收;村兩委是項目的具體實施者,在上級監督和指導下,負責本村運行維護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
七、實施方法和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6月15日前)。各鄉鎮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鄉鎮范圍內召開項目布置會。
(二)項目申報階段(6月16日-30日)。各行政村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議事,確定運行維護具體項目和當年項目內容,填制項目實施方案,蓋章后報鄉鎮農經站,鄉鎮農經站匯總后報鄉鎮領導小組,鄉鎮人民政府蓋章后報區委農工部和財政局備案。
(三)組織實施階段(7月1日-10月31日)。公開招聘管護人員,落實管護責任。由鄉鎮和村公開招聘管護人員,年齡不得超過60周歲,簽訂管護協議,或向社會購買服務;按照村內公共服務設施維護保養。
(四)檢查驗收階段(11月1日-12月31日)。項目實施結束后,由各鄉鎮自行組織檢查驗收,待鄉鎮驗收結束后,由區領導小組組織抽查,抽查面不低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