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構建范文

淺談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構建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構建

摘要: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是中學立德樹人的重要思維構想,是“完整的人”的發展需要,是德育系統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應對復雜多變的德育環境的必然選擇,是中學德育現存問題倒逼機制的產物。新形勢下實現中學德育工作的突破與超越,須構建以人為本的中學德育協同體系進行價值引領,構建多層面的中學德育體系實現德育內容的豐富拓展,構建豐富多樣的中學德育協同體系實現德育路徑的優化,構建中學德育持續協同體系的長期發展藍圖設計。

關鍵詞:中學德育協同體系;德育;突破;超越

“人而無德,行之不遠”,道德對調節社會關系、維系人際和諧有重要作用,是當代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立德樹人”是中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與價值目標,是中學教育的應有之意。當前我國中學教育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多個方面的有機統一,中學的德育工作是一種處于不斷運動中的各因素相互滲透、相互制約、互為一體的諸多因素協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由此,要實現中學德育工作的突破與超越就須積極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

一、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內涵

“協同”一詞源自古希臘語,標志著開放系統中大量亞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整體的、集合的或合作的效應。哈肯認為協同學(synergistics)本身就是“協調合作之學”,其觀念來自系統學,認為任何事物的變化實際上與其他相關事物的變化是相互關聯的,即協同變化[1]。關于“協同”,《辭海》與《現代漢語詞典》都從不同層面做出釋義,但皆突出二者或多者之間發生作用、產生聯系。德育是一項處于動態發展中的系統工程,中學德育包涵德育知識結構構建、德育實踐知識構成、學生德育實踐參與、道德實踐場域生成等內容,通過多元融合相互協作的路徑進行中學德育教育實踐,培養當代中學生成為手腦并用、知行合一、情智一體的個體,實現“完整的人”的培養教育,最終以當代中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價值旨歸。只有經過對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運用才能實現中學德育效果的最大化。中學德育須通過多元融合協同的方式方法實現德育實踐的凝神聚力,匯集助推中學德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才能實現中學德育工作的系統優化、全面提升。

二、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緣由

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是從中學德育工作的實際出發,結合人的發展、德育的發展,解決社會德育矛盾、學生德育問題等具體因素而提出的。

1.“完整的人”的發展需要

馬斯洛認為,人的發展不僅包括知識與智力,而且包括情感、志向、態度、價值觀、創造力、人際關系等[2],教育追求人的整體發展,注重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羅杰斯則明確主張教育要培養“完整的人”———“軀體、心智、情感、精神心靈力量融為一體”的人。“教育要以人的本質屬性為依據,旨在全面拓展人性,使人能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質”[3]。人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構成的有機統一體,中學德育協同論遵循了當代中學生的發展規律與成長規律,是對當代中學生主體德育可塑造性、可接受性與可發展性的自然發展規律的尊重。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構建符合當代中學生能力提升的要求,注重人的社會化以及人與物關系的調整,對當代中學生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更是對當代中學生主體的各類屬性的全面拓展,適應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

2.德育系統發展的客觀要求

中學德育是一個由德育主體、德育客體等諸多要素組合而成的開放系統,“立德樹人”的目標對德育活動的開展起著加速與驅動作用,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會隨著德育的具體實踐發生種種變化。在中學德育的實踐過程中,德育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德育與其他系統之間、德育系統與德育環境之間會相互作用,其中的矛盾與沖突使整個德育系統失去穩定性。為了實現德育效果的最大化,提高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必須注重德育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加強與德育有關的各要素之間的配合、協同、合作,促進德育的有序化發展,實現無序化德育效果的積極轉向,從而實現德育系統和諧、健康、有序地向前推進,為當代中學生德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3.應對復雜多變的德育環境的必然選擇

經濟全球化、政治多級化、文化多元化的國際背景下,東西文明、區域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呈現出激烈的碰撞與融合,整個世界變得愈發復雜多變,對我國德育工程的開展構成嚴峻的考驗。國內多元文化的交匯、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快速轉型影響著當代中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變化,增加了當代中學生主體道德選擇的困惑,增加了道德文化發展的不穩定性。再加上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各類熱點、難點問題,影響著中學道德教育實踐。單純從一方面或幾個方面進行德育實踐工作,已與新時代的中學立德樹人工作不相符合。片面、靜止、孤立的思維不能適合道德教育的發展要求。只有站在整體的高度對中學德育面臨的各類社會問題進行綜合審視、系統考量,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發揮系統協作的優點與長處,從整體的高度解決德育過程出現的各類矛盾與問題,才能實現德育工作的突破創新與超越發展。

4.中學德育現存問題

倒逼機制的產物中學的德育活動是德育知識、行為實踐、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道德價值觀等的有機統一體。目前,我國在中學德育的具體過程中受傳統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等觀念的影響,某種程度上使德育系統工程變成單向度的、孤立的德育培養模式,將充滿活力的道德素養工程變為機械、死板的教條灌輸。德育過程中缺乏交流互動,不能及時進行反饋,單一德育培養方式不能取得協同系統的德育效果等等,這些不足嚴重制約著當代中學生主體道德素養的提升,制約著當代中學生主體的發展,與社會對人才的期望背道而馳。在這種反道德教育的導向下,當代中學生的道德素質在認知、行動、情感、價值觀上出現種種不均衡的發展狀況。建立有機的、協同發展的道德框架才能有效地解決道德素養發展不均的問題,只有從全方位、多層次、系統的層面把握當代中學生德育的各個環節,不斷提高當代中學生道德素養,才能有效突破中學德育瓶頸,實現德育實踐的超越提升。

三、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路徑選擇

協同體系突出系統各部分之間的相互協作,注重德育各環節的內外聯系,突出整體性。中學教育相關部門應積極構建中學德育協同體系,通過多元融合的方式方法促進德育實效性的提升,搞好長期德育建設工程,以實現德育工程的突破與超越,預防和避免中學德育的畸形發展。

1.價值引領:構建以人為本的中學德育協同體系

中學德育協同價值體系的落腳點與出發點要定位于當代中學生的培養,追求中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由此,中學德育協同價值體系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核心,要充分尊重中學生主體,注重當代中學生的發展與綜合素養的提高。中學德育系統工程應吸收馬克思主義人學優秀思想精華,妥善處理個性解放與社會解放、個性化與社會化、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之間的關系。順應時展趨勢,遵循當代中學生成長與發展規律,充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我國中學德育工作的自覺與自信,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與改革創新,積極構建以人為本的中學德育協同價值體系。立足于中學生實際情況,立足于社會現實,實現德育理念的更新發展。注重學生的實踐性,滿足中學生主體的多樣化需求,注重學生的自由自覺的活動,突出學生的價值培養,凸顯學生主體的個性,又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追求目標。立足現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彰顯了我國中學德育協同價值體系應遵循的主體性原則與導向性原則。由此,構建以人為本的中學德育協同價值體系需我國在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高度重視中學的思想道德建設,注重統籌“硬實力”的物質文明、“軟實力”的精神文明及德育制度的生長發展。要結合我國中學德育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明確德育價值教育的重點與關鍵,引導學生遵循基本的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

2.內容拓展:構建多層面的中學德育體系

中學德育實踐須堅持與時俱進,在德育實踐中推動中學德育內容的豐富發展,從經濟基礎的基點出發,繼承、弘揚、挖掘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內容,借鑒與吸收外國文明的有益成果,構建多層面、全方位協同發展的德育內容體系。其一,幫助當代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培養當代中學生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復雜多變的現象的能力,培養當代中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增強道德主體的德育素養。其二,積極開展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教育。遵循《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所要求的道德規范,重視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傳統道德精神的理解、認同、吸收、內化、實踐、弘揚、豐富、發展。其三,融入社會和時展所需要的道德觀念與道德意識,實現科技發展與當代中學生社會道德精神的平衡發展,培養當代中學生的科技精神、科技觀念,強化經濟教育、經濟倫理價值觀教育,協調經濟活動中的各種關系,積極應對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與當代中學生價值觀念之間的矛盾與碰撞。加強包括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心理調適能力培養等內容在內的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路徑優化:構建豐富多樣的中學德育協同體系

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方面應充分挖掘德育資源,積極主動地創新、豐富與發展多樣性的德育路徑體系,以應對中學德育中出現的新情況與新問題,滿足社會實踐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從而實現多樣性的路徑與德育使命的結合。由此,構建豐富多樣的中學德育協同路徑體系須做要好幾點。其一,要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堅持德育教育與非強制性教育協同發展。中學德育的創新要基于道德教化的知識傳遞和認知導向功能,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結合當代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特征,增進其認知內化與社會實踐的回歸,助力其正確理想信念的樹立。中學應積極將德育融入所有專業和課程,支持各種教學路徑,鼓勵體驗式學習和團隊工作,增強對學生能力的培訓。在課堂之外,學校可以提供服務型學習、學生領導力培訓、新生入校培訓等,通過實踐促進學生主體對道德理論的內化,實現知行的統一,以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實現當代中學生道德行為的提升,實現當代中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其二,以強調人的培養中的全面發展為落腳點,加強中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通過通識教育幫助學生理解人類成就間的相互關系,明確其本質與方法間的區別,把他人的成就與自我成就發展聯系起來。第三,充分發揮中學科學研究的功能,加強對中學德育多學科協同理論的研究,在多學科協同研究的基礎上,尋求德育最優方案和最佳路徑,增強中學德育實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藍圖設計:構建中學德育持續協同體系

中學德育工作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系統,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中學德育協同體系須要“多管齊下”、目光長遠、多方協同。其一,可持續發展要求中學德育必須適應社會社會日益變化的需求,實現德育主體在制度下接受教化,促進道德主體的發展。中學要根據學生的道德能力與道德價值發展的特點與規律,明確各階段德育目標內容,科學設置課程,整體規劃德育課程設置。其二,中學德育協同體系的構建要抓住課堂主渠道與主陣地,開發各類課程德育資源、挖掘德育素材,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德才并進、全面發展。其三,中學可持續發展的協同體系必須切實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學德育工作的全過程,注重德育工程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注重道德教育層面的學思結合、因材施法、有的放失,注重德育社會實踐的踐履,優化德育的方式方法,積極促進社會德育資源的整合,實現德育的凝神聚力,完善德育長效機制的構建,激發學生德育實踐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中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必須在體現時代性,尊重中學德育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中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關注中學生主體發展的持續性、整體性、關聯性及協調性,才能使德育實踐引領當代中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動,實現德育的社會價值與當代中學生主體道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赫爾曼•哈肯.協同學———大自然構成的奧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

[2]呂一枚.從美國BHCC多元化教學看社區學院對公民素質培養的貢獻[J].職業技術教育,2011(5).

[3]陳新文,周志艷.論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1(4).

作者:周明星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麻豆安全免费网址入口| 国模杨依粉嫩蝴蝶150P|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下截|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M553| 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91高端极品外围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三卡|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91福利视频免费| 女神校花乳环调教| 中国男同videos| 日本xxx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网站免费| 啦啦啦中文中国免费高清| 麻麻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黄文|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99热国内精品| 女人被狂c躁到高潮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 亚洲精品一二区|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最强yin女系统白雪|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重口另类在线播放二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双性h啪啪樱桃动漫直接观看|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国产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6| 国产精品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