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積累教學論文:初中語文的聚積教導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陳思路單位:惠州市第四中學
在開始階段,學生不知抄什么好,就從字典詞典中摘抄一些字詞及其解釋,包括成語的解釋、來歷、引申義、比喻義等。二是名言警句、格言諺語的抄寫。開始階段,家中有點藏書比較喜歡讀書的學生一般都抄寫這些內容。三是現代及古典詩詞的抄寫。一般是對詩詞感興趣的學生,他們一般基礎比較好。四是語文基礎知識、文學文化常識的抄寫。如對聯的基礎知識、病句類型、作家生平資料等,一般是對語文一直感興趣且有自己獨特學習方法的學生。五是好句好段好文的抄寫。一般是對語言的理解感悟能力較好的學生,他們選擇的“好”句“好”段“好”文確實是比較“好”的,說明他們甄別選擇的能力較好。更難能可貴的是,開始是一部分人,后來在教師的鼓勵下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寫出了自己的鑒賞分析。在長期堅持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學生鑒賞分析的文字不僅越來越詳細,而且越來越準確。還有將不同名人對同一問題的看法相似的名言集中在一起進行對比,最后自己寫出鑒賞評價的摘抄內容。六是小故事的抄寫。這些小故事很多類似于高考作文的材料,學生在摘抄之余對故事的寓意給予闡釋,有的是多方位的解讀,這大多是對故事感興趣并喜歡獨立思考的學生。
從以上內容來看,學生的摘抄至少積累了以下方面的東西:一是知識的積累。無論是由于不知道抄什么而在字典詞典中摘抄字詞,還是由于懶得查找而就地取材抄寫名言警言,還是由于對語文學習持久的興趣而抄寫語文知識和文學文化常識,還是由于本身的愛好興趣在開始階段就摘抄詩詞、好句好段好文,還是由于對故事的青睞而抄寫小故事,總之一句話,這些摘抄內容都是知識的積累。無論哪種層次哪種特點的學生,他們都會在摘抄中在知識積累方面受益。二是習慣的積累。第一是注意卷面整潔的書寫習慣和認真的做事習慣。
摘抄前要求卷面整潔,把字寫好,在批改時對于字跡不工整的作業不僅批文提醒而且當堂提出來,讓學生覺得字如果不寫好就會在同學面前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注意卷面整潔的書寫習慣和認真做事的習慣。例如有個名叫李浩龍的學生,開始卷面一直不整潔,老師的作業批語提醒效果不大,后來一次公開課展示了他的作業后,他覺得字不寫好實在沒面子,從此痛改前非,并且堅持下來,最終形成了注意卷面整潔和認真做事的習慣。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對語文的興趣不一,對于那些基礎弱或語文學習習慣差的學生,這是一個規范,也是讓他們走上正軌的有效途徑。第二是持之以恒的做事習慣。
要求學生每天摘抄,一個星期后上交時要注明每一天日期,由于上交檢查產生的督促作用,他們會不敢松懈,即使某一天由于特殊原因沒有摘抄過后也會補上,這樣長久以來就會形成堅持的習慣,這就是為什么即使由于考試放假等不能及時上交摘抄他們也會自覺摘抄的原因,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第三是語言表達的習慣。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形成了寫自己的感受體會,寫評論鑒賞文字的習慣,這種語言表達的習慣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第四是背誦記憶積累的習慣。在教師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學生自覺利用課余時間背背記記自己抄寫的內容,并學會了自覺應用到自己的寫作與說話當中,讓抄寫內容真正變成了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第五是獨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的習慣。對同一故事的不同解讀一方面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訓練思維能力,開始學生在摘抄了小故事后只是簡單說出了自己的感想,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形成了用不同的視角看問題的習慣。三是方法的積累。在摘抄中學生積累了很多語文學習的方法,如背誦記憶的方法、寫賞析評論的方法、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方法等等。當然這主要在于教師的指導,也就是說,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摘抄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方法的指導并付諸實施,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實現方法的積累。
四是能力的積累。摘抄可以從各個不同的層次提高和積累學生的能力。第一是做事耐心的態度和能力。日積月累形成的注重卷面的認真的習慣最后會成為一種能力,即耐心做某事的定力,這種能力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是難能可貴的,它不僅對考試有好處,更對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會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第二是遷移的能力。摘抄要求學生一定是摘抄課外的東西,這就迫使學生將學習的視角由課內廣泛地延伸到課外,這種遷移拓展的能力不僅是考試需要的,更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求。第三是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要選擇好的文段必須要甄別,而選擇的過程就是語言理解能力積累的過程,寫評論感悟鑒賞的過程就是語言表達能力積累的過程。第四是審美鑒賞能力。學生從對文字好在哪里的分析鑒賞中自然會積累審美鑒賞的能力。第五是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個性表達的能力。對同一事件同一故事從不同角度闡釋評論分析的習慣會積累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語文的積累不僅僅是字詞句段文、文學文化常識、語文知識這類知識的積累,還有習慣、方法、思維模式、能力等方面的積累,而所有這些方面的積累都可以在摘抄訓練這種教學形式中得到實現。以本人的經驗而言,摘抄訓練不失為一種積累教學的好方式。當然,再好的工具用得不好也會有偏頗,最終出現南轅北轍的后果。那么如何用好這一教學形式呢?我們可以針對學生在摘抄中出現的問題尋找相應的對策,學生的問題大致如下:
一是摘抄前不會選擇。這里面有幾種情況,或者態度敷衍,或者習慣懶散,或者理解力欠缺,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尋找不同的對策。或許一個學生身上同時具有以上幾種原因,或者同一個學生在做不同的作業中原因有差異,總之,教師在批改作業時需要分清情況再下評語,對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和指導。
二是摘抄后只抄不背。有的是為完成作業任務,摘抄時敷衍塞責所以抄完后就撂在一邊,這種抄寫基本上起不到積累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針對其惰性進行抽查督促。
三是摘抄中評論鑒賞不夠準確深入精練。這是摘抄中出現的最大的問題,它涉及語言的理解和表達,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修改訂正、指導啟發、討論商榷甚至交流互動。如很多學生由于理解力不強而出現的理解偏差,賞析的針對性不強,或者表達上用語欠妥、語言啰嗦等問題,教師要針對不同問題進行修改,這樣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才有一個提高。例如,有學生對“拯救別人的同時,也是拯救自己”這句名言理解為“幫助別人走出絕境,同時也讓自己眼前出現希望”,這是理解不夠深入,教師修改為“同時也拯救自己的靈魂”。再如對名言“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東西給我,而是把你比我更需要的東西給我”(約•霍姆)的理解,學生的感悟:“給予是快樂的,先給予別人再留給自己更是幸福的”,這是語言啰嗦,教師修改為“先人后己的給予更是快樂的”。又如“常人的批評和判定,好像一群瞎子,在云外推測明月”,學生賞析:“運用了比喻和聯想的修辭手法,使句子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師指導“:聯想不是修辭手法。”
再如一學生摘抄“開心一刻”(小華:爸爸,為什么我們的火警號碼是119,美國的是911?爸爸:因為外國人總是把姓放在后面),點評說:“在人生中遇到不開心事情的時候,回頭想想這些開心時刻感覺也挺有意義的。”教師評道:“一個機智幽默的父親,呵呵。”用輕松流行的網絡語言與之交流,無形中讓學生對一則純笑話用途從放松心情到分析人物,這樣使本不太像的語文作業變成地道的語言理解表達訓練。總之,要將摘抄這一教學形式用好,讓它真正起到積累的作用,教師就要鼓勵引導,督促指導,千萬不可放任自流。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就是積累———運用———創新的過程。這也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作為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和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學生學會積累,在積累中學習,在積累中運用,在積累中創新。積累不僅包括知識的積累,還包括習慣能力等方面的積累,無論是從哪方面的積累來說,只要運用恰當,摘抄訓練都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既然只有厚積而薄發才能建立起語文的大廈,那么就讓我們現在行動,將積累教學引入語文教學,一起探討積累教學的各種有效的途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