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域文化與特色為主導職教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地域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高職學生美育和人文素養提升的重要載體。以蘇州地域文化在藝術類專業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滲入為例,結合專業特色和職業教育特點將優秀的地域文化融入高職語文教學中,探索推動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方法,充分發揮高職語文在夯實學生文化素養,傳承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地域文化;職教特色;蘇州;語文;課程改革
2017版語文課程標準中,無論是基本理念中所強調的“引導學生自覺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還是學科素養中所要求的“理解和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都一再表明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吸收地域文化的精華,要將學生和教師的生活資源、成長經歷以及學校所在地域的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語文教學中。因此,以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藝術類專業語文課程教學為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充分挖掘蘇州地域文化的價值,探索將其與藝術專業特色、職業教育特征和語文教學相融合的有效途徑。
一、蘇州地域文化及在藝術類專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1.蘇州地域文化和藝術類專業特點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蘇州,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淀不僅形成了豐富的物質文明,更是形成了獨樹一幟、內涵深厚的蘇州地域文化。蘇州地域文化,不僅體現在千百年來留下來的文學名著、名人軼事、歷史古跡以及名城古鎮、園林畫坊、絲綢、刺繡、年畫、昆曲、評彈、蘇扇、核雕等豐厚的文化藝術遺產,而且體現在蘇州特有的文化藝術風格和精神內涵,如蘇州園林般曲徑通幽的文字風格,江南水鄉般婉約、含蓄、內斂、詩意的柔性文化特征和精神。長久以來,蘇州含蓄、幽遠的文化精神,詩意、風雅的藝術氛圍,對于蘇州人的性格、蘇州人文教育、職業理念等都具深刻的影響。對于職業院校藝術類專業來講,蘇州地域文化為藝術類專業師生的學習和創作提供了豐厚肥沃的土壤,蘇州地域各職業院校藝術類專業也紛紛從蘇州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不斷拓展藝術類專業辦學思路、優化人才培養目標、豐富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將核雕、蘇扇、緙絲與藝術設計專業相融合,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將蘇州桃花塢模板年畫納入藝術專業學習中,蘇州評彈學校成為蘇州評彈、昆曲、蘇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吳江絲綢中專在蘇州絲綢、宋錦、刺繡等工藝的傳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蘇州地域文化在藝術類專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首先,語文課程作為高職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不僅教授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文寫作能力、理解能力、人文內涵、審美情趣、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因此,將蘇州地域文化融入藝術類專業語文教學中,是新時代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方式。其次,目前職業院校的學生生源,特別是中職、五年一貫制高職的學生生源大部分是本地生源,蘇州地區的生活方式、風景民俗、歷史名人、傳統藝術形式等早已耳濡目染、爛熟于心,并且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都產生重要影響。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與蘇州地域文化相結合,讓學生將語文教學內容、活動形式與自己熟識的蘇州園林、吳儂軟語、民俗風情結合,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再次,蘇州地域文化以及所傳承的各種藝術門類、藝術技法和藝術精品不僅是高職藝術類專業師生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參考和靈感來源,對于現代職業教育藝術類專業的教學和課程開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納入蘇州地域文化,可以明顯提升藝術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職業能力。
二、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革原則和策略
1.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革原則(1)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革是對語文教師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考驗,促使高職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更新教學理念等。所有語文教學活動開展必須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和指導,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而開展的語文課程改革必須與語文課標中所規定的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實施等相符合。(2)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革,要充分考慮新時代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職業能力提升、核心素養的培養等長遠發展。以藝術類專業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活動開展為例,蘇州地域文化與語文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形式相結合進行創新的同時,一方面要充分考慮人文素養和語文能力較弱的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學習水平、接受能力,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個性特點及時調整語文教學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結合藝術專業特點,充分考慮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未來就業方向和職業發展,以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為目的。(3)以地域文化為內涵蘇州地域文化不僅包含的文化藝術門類眾多,而且地域遼闊,一方面不可能將蘇州所有的地域文化都不加甄別,一股腦地塞到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另一方面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革,不能重形而不重意、重外而輕內,以蘇州地域文化開展教學活動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深刻體會蘇州地域文化的內涵。只有承載地域文化內涵的生活與學習,才能讓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人文內涵精神兩方面都取得成果,充分發揮語文在學生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革策略鑒于地域文化的教育價值以及對于藝術類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地域文化成為當前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策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優化語文教學資源突出蘇州地域特色在高職語文教學改革中需要根據蘇州當地的實際情況、企業對于職業人才需求以及蘇州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現狀,以學生職業發展和個性化需求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在校本教材編寫、課件制作以及語文課堂中教學情境創設、各類素材的應用等方面,將語文課程內容完美呈現的同時,要滿足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突出蘇州地域文化特色,讓學生在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例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語文課程教學可以將蘇州光福核雕、蘇州檀香扇、緙絲等文化藝術知識與藝術專業課程學習、職業發展等相結合,針對高職語文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反映蘇州文化的精神內涵。(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蘇州地域文化和職教特色為主導的語文課程改革,不僅局限于語文課程教學課堂,而要依托蘇州地域文化開展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依托地域文化創建校園文化。例如,可以通過文化長廊、圖書角、黑板報、墻體名人名言標語等建設整個校園,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感受到蘇州地域文化的熏陶。創建地域文化興趣小組和研究社團、開設選修課等,讓學生對于自己的家鄉、未來就業城市的歷史、風土人情、傳統文化等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通過開設蘇州光福核雕選修課,讓學生在設計、制作核雕的同時更好地從核雕文化中汲取營養進行藝術設計創作,對《核舟記》中關于核雕藝術技藝描述具有更為深刻的體會。(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以及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借助生動、形象的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料,將蘇州地域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方便對種類繁多的蘇州地域文化進行恰當地篩選和利用,將經典的優秀地域文化引入高職語文課程教學中來,不僅極大豐富語文課程教學的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需求。例如,講解葉圣陶的《蘇州園林》時,結合圖文資料及視頻資料,對于蘇州典型的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進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說,培養學生對于蘇州園林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于蘇州園林文化的興趣和探索蘇州園林文化的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蘇州園林》中所描述的園林造園技法以及園林文化內涵。(4)結合專業特色融入地域文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企業輸送高技能職業人才。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高職語文課程改革,將蘇州地域文化與專業課程學習相結合,進行教學資源開發、課堂教學優化、課外活動設計等,圍繞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發展而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語文課程教學,通過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實地參觀和考察蘇州園林和太湖石,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蘇州園林和太湖石的歷史、名人軼事、詩句來源和含義、造園藝術手法等方面的理解,增進學生語文知識和文化內涵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為藝術創作提供設計靈感和創意,提升學生的藝術設計水平和職業能力。
三、結束語
蘇州地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無論是其山水風景、古鎮園林、民宿風情、歷史名人、文學成就等都是高職語文教學的寶貴資源。將蘇州地域文化與專業特色相結合,開發校本教材、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來講可以豐富知識、提升應用能力,而且對于促進蘇州文化傳播和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隨著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和語文教學理念革新,讓地域文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百花齊放,必將成為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應成榮.高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開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
[2]王松毅.以地域文化和職業特色為主導的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3
[3]曾澧生.對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滲入地域文化教學的探討[J].語文建設,2012
[4]陳紅梅.地域文化視域下《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
[5]計清瑩.“本土文化”類語文校本課程開發[D].華東師范大學,2011
[6]董學勤.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
作者:薛松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