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員工培育方式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張祎單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物流人才需求量大,并且增長趨勢較大
這是北部灣經濟開發區對于物流人才需求的最顯著特征,物流港口的吞吐量使得人才需求壓力增大。2010年,整個北部灣的物流人才在62300人左右,而到2015年,物流人才總數預計將在95800人,從直觀的數字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物流人才的需求和增長需求非常大,五年的時間人數需求增長50%左右。由于物流行業的發展,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北部灣地區人才培養的壓力增加,所以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顯現。
應用性是北部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人才需求量大并不代表只要是物流管理人員就符合北部灣發展的要求,應用型人才才是北部灣發展真正需要的。北部灣在發展過程中,其物流行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鏈,這里面既包含商貿、金融、運輸等普通物流貿易產業,同時還包含著系統工程、信息技術與手段、物流產業管理等重要的信息化物流輔助手段。因此,北部灣發展過程中人才需求重點是綜合性的、具有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語言能力較強的溝通性物流人才是北部灣發展的短板
北部灣物流貿易所覆蓋的范圍主要是中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在貿易的發展過程中,語言的溝通和交流對于物流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現在一般的物流人才語言能力主要局限于漢語和英語,而能夠掌握這些小語種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據統計,2011年北部灣具有小語種溝通能力的物流人才不過2000多人,小語種人才的或缺嚴重阻礙了北部灣物流產業的發展,對于整體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北部灣地區人才需求特征帶來的物流人才培養壓力
人才需求量的增加,特別是具有像小語種等應用性人才需求的增加給北部灣人才培養帶來很大的壓力。當前,為了配合北部灣地區經濟發展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大學等數十家本專科院校都開設了相關的物流管理課程,為北部灣經濟發展區輸送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例如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在這方面更是提供了更多人力資源。但是無論是人才培養的數量,還是人才質量方面,與北部灣經濟發展對于物流人才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使得輸出和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所以,如何通過更好的培養模式來為北部灣經濟發展區輸送物流人才對于各個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而言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當前北部灣物流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
為了應對北部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物流人才需求壓力,經濟區港口以及各個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加強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北部灣人才需求的壓力。主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教學成為北部灣物流人才輸出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院校物流人才培養仍然是北部灣人才輸出的主要形式,特別是高職院校在物流人才培養和輸送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重點要求的是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與北部灣人才需求的重點相契合。通過實踐環節,使得學生對于物流企業設計流程、倉儲配送運行的優化以及生產等各個物流管理環節有了一個充分的認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物流應用管理技能。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非常明顯的優點,有穩定的人才數量輸送,并且具有系統的專業化知識技能,對于實際的北部灣物流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港口物流單位進行院校訂單人才培養
為了緩解北部灣港口物流人才需求的壓力,港口很多物流部門針對市場發展與學校共同開展人才培養計劃。主要是通過招收社會人員進行專門的物流專業技能培養,在短時間內進行物流人才的速成,經過培養考核合格之后,直接進入委托單位從事物流工作。這種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很多北部灣物流管理單位以及高職院校中被推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企業和院校的相互交流完成的。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教學,學校中的專業教師和企業中的專業人才培訓人員進行雙重的教學鍛煉,使得培訓人員在最短的時間了解和掌握企業物流技能。
3人才培訓成為物流企業人才拓展的重要途徑
人才培訓是北部灣物流人才的另一個重要拓展途徑。在物流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人才的短缺使得物流產業發展非常緩慢,因此,在招收的新員工中,通過一定的措施選擇一部分人員送到一些院校中進行集中培訓。這種培訓模式進行人才的培養在很多港口物流企業中都存在,這種人才培養的模式具有很多優點。首先,能夠根據企業發展的需求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培訓人員不需要具備全部技能,只需要具備一部分專業能力就足夠;其次,對員工而言也是自身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這種方式使得員工能夠具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和渠道,同時也反過來為企業產業發展帶來動力。
4企業與學校的交叉交流進一步深化了企業發展的層次
隨著物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和學校的人才交叉成為一個新的人才培養發展模式。企業選取一部分業務骨干等與學校的教師進行互換,通過這種方式,學校教師能夠真正了解物流產業發展的過程,而企業人員能夠通過對學校學生管理和教學帶來全新的理念,以此來達到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獲利最大的是物流企業。一方面,能夠將物流產業的理念帶給學生,加快了人才培養的進度;另一方面,學校教師的引入給企業發展帶來了系統的理論化。總體而言,交叉交流使得企業發展得到了深化,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北部灣物流產業的發展進程。
當前物流人才培養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
從客觀上講,當前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部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人才需求壓力,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北部灣物流人才發展的要求。但是,不可否認,當前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人才長期培養戰略,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院校物流理論教學的弱化
高職院校是北部灣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以實踐為主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使得理論教學嚴重弱化,弱化的理論教學將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實踐教學缺少必要的理論作為指導,使得實踐教學無法突破創新。任何實踐都是在理論的前提下開展和進行的,而缺少理論指導的物流實踐教學并不是為實踐教學爭取了更多的時間,相反,會使得實踐教學形成事倍功半的狀況,更加談不上實踐教學的創新和突破;其次,高職院校物流理論將無法得到提升。當理論教學被忽略之后,實踐教學就無法完全轉化為理論成果,這將導致高職院校無法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對于后期的教學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都會產生影響。現有的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手段在以前是可以很好地應用于高職院校的物流教學,是因為社會發展需要更多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來服務社會,但是,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定義已經與以前有很大的區別,復合型人才才是現代物流管理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所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相同的地位。
2訂單式人才與培訓模式無法完成物流系統化業務要求
企業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員工培訓教育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發展所帶來的人才需求壓力,能夠有針對性地達到企業發展要求,但是隨著企業更高層次的發展,這兩種人才培養的渠道就顯得過于狹窄。首先,非系統化的物流知識不能滿足北部灣物流產業發展。北部灣經濟的發展形勢和速度使得未來物流產業發展將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因此,物流人才必須能夠滿足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物流管理及發展要求,而通過訂單式與員工培訓兩種模式所培養的物流人才顯然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長期要求;其次,訂單式的培養模式不能得到企業發展的實用型人才。一般的訂單式的培養模式只能得到普通的物流工作人員,而并不能上升到物流人才的高度,這是由于訂單式培養的對象文化層次普遍較低,而且所能夠得到的人員并沒有系統化的物流管理才能,只能勝任較為機械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北部灣專業的物流企業而言,訂單式人才培養和員工培訓模式是無法滿足北部灣物流產業的長期發展需要的。
3企業與學校交叉交流并不能完全達到學校企業的雙贏
對于企業和學校的相互合作進行交叉交流,無論是對人才培養還是物流企業發展而言都沒有什么壞處,并且可以更好地深化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這種模式并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雙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實用派教學與學院派教學的差異性。交叉交流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通過物流企業中高層領導將實際的物流產業及其各種輔助管理知識等傳授給學生。但是,企業領導帶來的實用性物流知識與學校的教學知識之間有時并不能完全相契合,這就導致物流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的差異性增加,對于高職院校物流人才的培養不利;其次,高職院校教師所帶來的物流理念不能深入到實際的物流產業發展中。現代物流教學知識體系中,很多內容缺乏必要的實踐驗證,理論與實踐的差異性也是由此造成的,因此,高職院校教師進入物流企業任職能不能將新的物流理念融合到企業發展甚至是產業發展中,都不能被完全肯定。因此,企業與學校交叉交流整體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物流人才培養要求,模式的推進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考驗。
創建基于北部灣物流產業發展需求的物流人才創新培養模式
面對越來越大的物流人才需求壓力以及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挑戰,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向北部灣輸送專業物流人才的各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所重視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創建以北部灣物流產業發展需求為目的的物流人才創新模式。
1以物流產業市場發展為導向,實行以實用性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
盡管當前北部灣物流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數量較多,但是,這并不表示各院校人才培養的數量過少。現在學校教育特別是高職院校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并不是學生培養數量的問題,而是物流人才培養的數量。就現有的教學規模而言,各院校所輸送的學生可以很好地緩解北部灣物流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的壓力,但是,能夠真正符合北部灣物流產業發展要求的物流人才卻很少。這主要是由于各個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在物流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目的性較差,培養模式較為盲目,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并沒有具備專業物流知識,無法滿足物流產業發展需求。因此,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所開設課程應該以物流產業發展為導向,盡量以物流產業的具體發展模式對學生進行系統化教育。例如可以將整個物流產業發展過程進行精細化分配,形成各個物流項目,實行以實用性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這種手段可以使得高職院校學生真正成為實用型人才。
2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引入高職院校,學習與就業雙重保障
實踐表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很好地緩解北部灣物流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專門性人才,但是由于時間等問題不能完全系統化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直接引入高職院校學生教育過程中,使得學生學習與就業具有雙重保障。這種人才培養的具體模式可以稱為“1.5+1+0.5”高職院校人才教育模式,具體是指,將學生學習的三年時間進行分割,變為3個部分,前1.5年時間用于必要的具體理論學習,完成系統的理論培養過程;中間1年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兩到三個企業讓其進行分別實習,通過學生與企業的雙重考察,來選擇后期的就業;最后0.5年時間,通過學生與企業的雙重認可,進行就業協議的簽訂,可以直接進入物流企業,進行物流工作實踐。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具有專業化的理論功底,系統化的物流能力,在緩解北部灣物流人才需求壓力的情況下,保證了學生的學習和就業。
3物流產業學校資源的開發,為北部灣物流產業發展進行長足人才培養
北部灣地區物流人才的培養最終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長期穩定地輸送專門物流人才,緩解物流產業發展的人才壓力的同時,為北部灣整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基礎。為此提出物流產業進行學校資源開發,可以通過各企業的相互整合參與到人才培養中,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輸送機制。具體而言有兩種方式,首先,物流企業可以直接通過辦學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在很多大型的企業中都有專門的技校,這就是為了配合企業以及產業發展而專門開辦的人才培養基地,因此,北部灣物流企業可以進行相互整合之后通過開辦技校的形式來進行物流專門人才的培養;其次,物流企業人才培養植入高職院校。如果沒有過大的能力直接開辦學校,物流企業或者北部灣整個物流產業可以與高職院校進行聯合,將產業人才培養植入學校教育中,形成某個獨立的學院或者專業。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培養系統化較弱的問題,還能夠穩定人才輸送,達到人才培養專業化的目的。
4產學研一體化,企業與學校的人才共建
合作交流是北部灣物流產業與院校合作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出現前文中所提到的各個問題。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建設,可以很好地達到企業與學校深度交流,共同促進人才培養的目的。首先,學校科研項目以物流產業深化發展為目的。企業項目與學校科研的嫁接一方面可以為院校教學提供很好的實際素材,有利于學校物流人才的培養,同時為企業的深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持,使得物流產業發展具有足夠的儲備力量;其次,產學研一體化有效地形成的物流產業發展系統。在這一過程中,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參與有利于拓展物流產業整體發展的思路,能夠找到人才培養的新途徑,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人才培養與物流產業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