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科學類型劃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科學研究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分類,主要有三種分法:按照研究目的分類、根據研究的內容分類,按照科學研究的性質分類。
①按照研究目的分類,可以分為探索性研究、敘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三大類型。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research)
探索性研究是一種所研究對象或問題進行初步了解,以獲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認識的,并為日后更為周密、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礎和方向的研究類型。使用這種類型的情況是:對某些研究問題,缺乏前人研究經驗,對各變量之間的關系也不大清楚,又缺乏理論根據,這種情況下進行精細的研究,會出現顧此失彼或以偏概全的問題,以及浪費時間、經費與人力。屬于這種研究類型的方式有多種,例如,參與觀察、無結構式訪問、查閱文獻、分析個案等,常為小規模的研究活動。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
描述性研究又稱為敘述性研究,指為研究結果為正確描述某些總體或某種現象的特征或全貌的研究,任務是收集資料、發現情況、提供信息,和從雜亂的現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規律和特征。重點不在為什么會存在這樣分布狀況,而是描述(敘述)分布情況的準確性和概括性。描述性研究與探索性研究的差別在于它的系統性、結構性和全面性,以及研究的樣本規模大。一般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有較詳細提綱的研究,收集資料主要采用封閉式問題為主的問卷調查,并采用統計方法處理資料數據,得出以數字為主的各種結果,并把它們推論到總體,既用研究的樣本資料說明總體的情況。教育方面的很多研究都適于敘述性研究。屬于這種研究類型的方式有多種,例如,調查、個案研究、比較研究、相關研究、發展研究。
·解釋性研究(explanatoryresearch)
解釋性研究也稱為因果性研究。這種研究類型主要探索某種假設與條件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即在認識到現象是什么以及其狀況怎樣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楚或明白事物和現象的為什么是這樣。解釋性研究是指探尋現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現象發生或變化的內在規律,回答為什么的科學研究(轉載自中國教育文摘,請保留此標記。)類型。因果關系是比較復雜的,有某一條件與某一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也有多種條件與某一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教育方面的因果關系大都屬于后者。它通常是從理論假設出發,涉及實驗或深入到實地,收集資料,并通過對資料的統計分析,來檢驗假設,最后達到對事物或問題進行理論解釋的目的。在實驗的設計上,除了與描述性研究一樣,具有系統性和周密性以外,更為嚴謹和具有針對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進行雙變量或多變量的統計分析。對于這種因果關系的研究有實驗的與非實驗的兩種。實驗研究還可分為實驗室研究與現場(或稱自然)實驗研究。
表1三種不同研究類型的特征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釋性研究
對象規模
小樣本
大樣本
中樣本
抽樣方法
非隨機選取
簡單聚集、按比例分層
不按比例分層
研究方式
觀察、無結構訪問
問卷調查、結構式訪問
調查、實驗等
分析方法
主觀的、定性的
定量的、描述統計
相關與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描述總體狀況和分布特征
變量關系和理論檢驗
基本特征
設計簡單、形式自由
內容廣泛、規模很大
設計復雜、理論性強
此外,根據研究的內容,又可將科學研究劃分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兩種類型,無論是應用研究還是基礎研究,都可以再分為三種層次,宏觀、中觀和微觀。基礎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尋求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發現新事實,新原理,新規則,或是探索某一類實際問題的理論基礎。應用研究是基礎研究成果的應用和開發應用途徑。
按照科學研究的性質分類,可以分為定型研究和定量研究。從研究的邏輯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質上是一個歸納的過程,即從特殊情景中歸納出一般的結論。定性研究側重于和依賴于與對事物的含義、特征、隱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則與演繹過程更為接近,即它從一般的原理推廣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側重于、且更多的依賴于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