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孔子思想的研究生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好學是成才之鑰匙
對于“好學”,在《學而第一》中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其意思是說,要做到飲食不求奢侈與滿足,居住條件不要求舒適與安逸,但對學習與工作要勤快,說話要小心謹慎,到道德高尚、有學問的人那里去討教端正自己,就算是好學了。事實上,孔子強調好學,有兩個層面: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他把做人放在了首位。《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其意思是:品德沒有培養,學問沒有講習,聽到義在那里,卻不能以身赴之,自己有缺點,卻不能立即改正,這些都是我的憂慮。因此,研究生要培養德性,學會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以德為先,是好學的首要任務。同時,孔子的一生又是勤奮問學的一生,他從十五歲“志于學”后,終身學而不倦。直到晚年,還津津于易經,手不釋卷而韋編三絕,其“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執著求學精神,是值得研究生學習的。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自豪地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特別是孔子的好學還體現了謙虛好學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師”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絕句。因此,重溫“好學”精神,養成“好學”習慣,已經成為當今研究生成才的必修課。
二、憂患意識是成才的內需
孔子《論語•泰伯》中說: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意思是學習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時刻憂患自不如人的自覺意識。孔子告訴我們,在學業上,時刻要有一種憂患意識。孔子指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憂患意識是指人們面臨自然、社會與人生所遭遇的困難而產生的憂慮與思索。從遠古時代,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人們對自然災害的憂患,到進入階級社會后人們對社會、人生的關注憂患,無一不留下歷史的烙印。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其憂患意識體現為人們對國家、民族、人生的命運和前途的關懷。孔子便是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孔子時刻懷有“以道自任、為道獻身”憂患意識。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他把“道”看成是他們最終安身立命之處,并有為“道”、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即所謂“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以孔子代表的儒家知識分子以平治天下為己任,養成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圣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形象,這種憂患意識值得人們學習。因此,這種憂患意識是我們當代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所應秉承的基本思想。當代研究生作為我國培養的高層次人才,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憂患意識不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更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一直被人們尊尚和傳承的精神。這就要求研究生必須憂患“國家興亡、民族盛衰”,以道自任、為道獻身的思想意識,并激發出把建設祖國作為己任的壯志。四、處理好人際關系是成才的外部要素孔子在《論語•陽貨》中對子路說六言六蔽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事實上,孔子告訴了我們處世與學問之間的辯證關系。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意思是:有仁德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因為仁雖然好,若沒有真正學問的涵養,往往會分不清是非善惡,這種好人就是“東郭先生”。有許多人心存善良,仁慈愛人,但盲目的慈悲也不對,若學問不夠,不能明辨是非,有時幫助一個人,反而可能害了被幫助的人。因此,仁慈也需要智慧和學問。“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其意思是愛耍聰明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容易放蕩不羈。孔子說有許多人知識非常淵博,而不好學就容易非常放蕩、任性。許多年輕人知識太淵博,看不起人,對自己不夠檢束,這就是蕩的表現。“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意思是誠信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自己受害。有的人過分的自信且自以為是,結果害了自己,這就是“其蔽也賊”。因此,自信必須建立在深入考究、有充分依據的基礎之上。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意思是直率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容易說話尖酸刻薄。直爽的性格本來是優點,但若不分場合、不分尺度地指責與批評別人,不給人留情面,結果得罪身邊的人,難以與人共處,結果被孤立,未能有所作為。“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是指的勇敢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容易出亂子。有的人勇敢、脾氣大、莽撞卻不學禮度且缺乏修養,做事不周全就容易出亂子。“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是指剛強而不愛好學習,他的弊病是狂妄悖理。個性很剛的人,若不好學,他就會變得狂妄自大、滿不在乎,容易鑄成大錯。在《論語•雍也》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這段話的意思是,冉央求著說:不是我不喜歡您的學說,是我力量不夠。孔子回答說:如果真的是力量不夠,走到半道會再也走不動了。現在你卻沒有開步走,就自行設定終止線了。這里孔子批評冉在為自己的退縮找借口,這個借口乍一聽似乎還有點道理,但其實只不過是對自己不思進取的一個開脫,缺少持之以恒的品質。
有的人做事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持之以恒。其實,許多成功都是努力堅持的結果,正如“水滴石穿”、“愚公移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我們做事時缺失了這份堅持的力量,就會錯過很多機會。比如,奔月工程曾是中華民族一個古老的夢想,可到如今我們的宇航員能夠實現太空行走,我們的衛星能夠繞月飛行,夢想變現實,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幾代人持之以恒的結晶。追溯孔子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問學水平,為實現繁榮富強中國夢貢獻力量是當代研究生必修的內容,任重而道遠。
作者:劉魯萍譚云亮單位: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礦業與安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