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地區高校校園文化的融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對民族文化傳承、開發、保護、傳播可以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增強各民族之間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校園的物質環境、學校社團活動、學校課程設置、學??蒲袡C構等都可以融入民族文化的元素,為民族文化傳播搭建平臺。
關鍵詞:
校園文化,指的是一所學校的校園環境文化,由學校的歷史傳統、校風、學風、教風、制度規章、社團文化、物質環境等構成。大學校園文化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學校開展的各種文體活動、舉辦的各類學術講座、開設的特色專業和特色課程、開展的特色研究等?!霸谥腥A民族建設先進文化的偉大工程中,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大學校園文化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毙@文化建設關乎學生的成才成長,建設優質的大學校園文化,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大學生的文化修養、道德涵養、情操、審美、興趣、個性、氣質等。中國的很多著名高校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有的高校突出精神層次的校園文化,如北京大學倡導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個性解放的人文精神,清華大學倡導的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很多高校的校園硬件環境已經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上升到文化景觀,成為學校一張文化名片。如清華、北大成為北京的熱門景點之一,武大的櫻花,廈大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也吸引很多游客慕名前往。在中國,有很多帶有“民族”二字命名的民族學院或民族大學,也有很多地處民族地區的高校,這些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在沿襲中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流模式上,糅合進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多樣性和多元化的校園文化。
一、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價值意義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于物質文化;語言、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于精神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對民族文化傳承、開發、保護、傳播可以起到積極作用,能促進民族地區的年輕一代學子熱愛祖國文化和民族文化。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民族文化具有以下意義。
(一)傳承和傳播民族文化高校是保存、挖掘、傳承、傳播和創造高深文化的重要場所,高等學校的第四大職能就是文化傳承創新。作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區的高校,同樣具有傳承、傳播、創新中華文化及本土民族文化的使命。“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還肩負著有別于普通高校的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在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中,有意識、有傾向性地傳承傳播所處地區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履行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傳承創新地方文化的職能。
(二)增強各民族之間文化認同感“中華民族”是國家層面上的民族概念,內部又可以劃分為更多的少數民族或族群,各個少數民族在歷史記憶、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思想行為方式等方面會存在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因此,在交往的過程中,各族群的人難免會產生“誤會”或文化碰撞。這些族群之間的文化碰撞和摩擦,在來自不同民族之間的大學生身上也會有所表現。而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傳播大量的關少數民族群體的文化,會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交流,化解不必要的沖突,起到良好溝通效果。
(三)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方向是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要導向,傳承和傳播的是以儒家為主要代表的中華文化,弘揚的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文化,學習和借鑒的是別國優秀的文化和智慧,而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處于邊緣化狀態。在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為主的民族高校以及少數民族集中地區高校,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在校園的傳播,大力弘揚少數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而會引導他們更加熱愛本民族文化,更加積極去傳播本民族文化,更加積極去推動本民族文化創新和發展。
二、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民族文化的路徑選擇
(一)校園的物質環境凸顯民族元素高質量、有內涵的物質載體本身就是校園物質文化的一部分,校園設施可以將民族特色的呈現和現念的發揮緊密結合起來,起到喚醒和重建民族文化記憶的目的。學校的大門、院墻、教學樓、大禮堂、讀書長廊、校史館、圖書館、體育館、食堂等主體建筑結構,可以打造為本土地區某民族或某幾個民族的建筑風格,或是在現代化建筑風格中融入民族元素。如麗江的兩所高校,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設計了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深受廣大師生喜愛,也獲得社會的認可,學校建筑群設計獲得“建國60周年建筑創作大獎”。麗江師專的民族文化墻、指路石碑具有獨特性。微觀層面,學校的?;铡⑿\?、指路牌、校刊封面等都可以打造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色。綠化美化景觀方面,可以根據地方地理環境氣候等特征,種植適合地方植物生長的花草樹木,而不是千校一面地去追求銀杏大道、櫻花大道等在全國高校隨處可見的自然景觀。如大理大學冬季的櫻花景觀、云大旅游文化學院的雪山倒影湖、廈大的海灘等物質文化景觀,其設計理念就是考慮了地域的人文風貌和地理環境,已經成為校園靚麗的風景,成為有形的校園文化“遺產”。
(二)舉辦民族文化節或民族體育節各民族學生在校園內容易形成自己的派別性,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慘長帶有群體性特征。搭建民族文化節平臺能夠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學校可以根據學校民族學生的來源和數量特點,常規化的舉辦民族文化節,讓學生或教師展示各民族的服飾、音樂、舞蹈、飲食等。如貴州民族大學舉辦“民族文化周之苗族文化節”得到苗族學生、苗協會等高度認可;廣西民族大學“三月三”民族文化節旨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壯鄉文化,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維護和促進各民族師生的團結進步及校園和諧穩定;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每年招收上百名的藏族學生,學校為了增強藏族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藏族學生和其它學生的交流,每年都舉辦藏族文化年,其效果良好,備受藏族學生和其它學生的好評。在一些民族節日,學校可以開展與民族文化相關知識競賽、文化講座、文體表演。在學校舉辦的運動會等項目中,可以增設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項目。
(三)開設民族文化課程民族文化課程是系統學習了解民族文化的最好形式。目前高校文化教育重心在漢文化為中心的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及現代技能,而少數民族的文化學習處于邊緣化。如很多少數民族學生一談起中國的歷史和地理時,娓娓道來,而對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知之甚少,出現了文化斷層。學??梢越Y合地域情況、師資力量、學生民族成分和數量等因素,在學校開設的公共選修課、通識課等課程中,設置民族文化課程,如《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邊疆史》《少數民族宗教史》《少數民族藝術史》等課程,也可以開設語言課程。如中央民族大學在校內課程設置方面,開設藏語班、蒙語班等選修課程。學校的教學實踐課程,可以對接少數民族地區的博物館、古村落、古鎮、古遺址,可以開展田野調查,直接體驗和認知民族文化。
(四)創辦民族文化社團和民族文化研究機構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平臺,需要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對學生的心靈、性格、精神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五花八門的社團中,要有民族文化社團,給熱愛和關心民族文化的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民族研究機構,對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創新能起到積極作用,一些學校的民族文化研究成果已經成為學校的重要學術資源。中央民族大學作為中國研究民族問題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制定民族政策、解決民族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位于民族地區的麗江師專也把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研究作為學校的一大辦學特色,力求打造滇西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學生中間也創辦了“東巴文化研究社”等社團。
三、結語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凸顯民族文化,不能脫離現代大學精神的主流,不能脫離主流價值觀弘揚和踐行,也不能丟棄已形成的校園精神。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在對民族文化特質和內涵深入理解基礎上,用規范、典雅、正確的形式把它呈現出來,切忌對民族文化庸俗化、媚俗化及流于形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是對已有民族文化成果的融合,還應該承擔挖掘、保護、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的重任。
參考文獻:
[1]陳銘彬.論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對民族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05).
[2]巍巍,祝小寧.民族文化視野下特色校園文化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4,(07).
[3]陳宇,韋霄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融入民族文化的調查和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07).
[4]葛金國,石中英.論校園文化的內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03).
[5]許嘉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漫議[J].求是,2014,(18).
作者:袁杰 王石華 單位: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