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慈善捐款中的心理學運用范文

慈善捐款中的心理學運用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慈善捐款中的心理學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慈善捐款中的心理學運用

【摘要】慈善行為是當下人們熱議的一種行為,慈善事業的效果好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可以滿足捐款者的內心需要;慈善事業做得不好,可能會讓人們對慈善產生懷疑的態度,從內心去否定這種行為。目前國內慈善組織面臨的問題很多,主要是制度、財務、人員方面的缺陷,這些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慈善活動是一種行為,受到心理活動的影響,所以可以利用心理學的一些理論來指導慈善機構,來幫助慈善組織解決問題、改善現狀,使其達到更好的慈善效果,更好地幫助他人。

【關鍵詞】慈善捐款;心理學;組織;應用

一、引言

當代社會,慈善捐款行為成為人們所倡導的一種公益性行為。隨之興起的慈善捐贈事業也發展迅猛,國內出現了許多公益性慈善組織,例如紅十字會、壹基金等。許多企業也開始投入到慈善捐贈事業中來。阿里推出了愛心捐贈,騰訊也成立了騰訊基金會,各大企業想通過慈善捐款來提高企業的企業形象。但慈善捐款這種行為說到底是心理活動的結果。是因為有了愿意去幫助他人的這種心理才會有慈善捐款這種行為。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慈善捐款這種行為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本文的研究思路為:首先交代了慈善捐款者的心理狀況,通過對捐款個體的分析,我們將他們分為三種類型:主動關注型、被動參與型和不捐款型;接著,闡述了國內慈善組織發展現狀,認為我國慈善組織的發展目前存在以下問題:制度問題、財務問題、成員素質問題;最后,探討了心理學在慈善捐款中的應用,慈善捐款要達到說服人們去參與捐款的目的,首先需要確定說服目標,進行針對性宣傳。再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選擇不同的方式,讓其參與其中,對慈善捐款這一行為產生共鳴,能夠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并付諸行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慈善捐款者的心理狀況

通過對捐款個體的分析,我們可以將他們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主動關注型,這類群體會主動關心他人的生活,特別是貧困者及受災受難者的生活。他們愿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行使捐款行為來幫助他們認為需要幫助的人,以滿足自己內心幫助他人的心理需求,最容易成為固定捐贈者。這類捐款個體會積極主動地關心生活,心里充滿關愛,他們心理樂觀,充滿正能量,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和力量去救濟世界。其次是被動參與型,這類捐贈者往往是因為看到別人捐款了,或者是公司、學校等舉辦募捐活動要求其捐款才會行使捐款行為,這類群體發生捐款行為的頻率較低,一般情況下不會去主動捐款。這類捐款個體,一般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覺得別人捐款而自己不捐不太好意思,于是跟著做出了相同的舉動,他們內心其實是有愛心的,只是需要別人的指引和一定的引導。最后一類是不捐款型,即使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即使他人強制讓其捐款,也不會出手相助。這類群體內心對捐款行為持有抵觸心理,一般不會捐款。這類捐款個體一般不會受到別人捐款的影響,內心就堅決不會捐款,即使別人通過語言、行為等方式向社會表達了關愛之心,他們也覺得與自己無關,從而不會發出捐款的舉動,他們需要通過心理層面的指引來改善對世界的認知,喚醒內心的關愛思想。

三、國內慈善組織發展現狀

我國的慈善組織在改革開放之后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國內出現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慈善組織,這些組織魚龍混雜,有些是真正做慈善的,他們會將籌集到的善款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而有些組織則是打著慈善的名義,將募集到的善款私吞,或者另作他用,同時利用慈善的名義,在法律的保護傘之下做其他非法勾當。這些問題主要包括制度問題、財務問題、成員素質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影響慈善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它們的合理分析有助于我們認清慈善的發展現狀,積極主動地面對問題、改變問題,從而助力慈善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制度問題。由于我國的慈善組織起步比較晚,相比西方國家的慈善機構而言,制度方面存在比較落后的狀況,很多慈善組織內部的制度不夠規范,沒有一套固定的規范來管理其組織中的人。并且國家對于慈善組織更加傾向于使用行政手段來管理,這種管理方法使得慈善組織的繁多的事物無法顧及,行動效率較為滯后。落后的制度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無規不成矩,慈善組織只有將自己的制度加以完善,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財務問題。由于慈善組織的特殊性,其財務問題是關注度較高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是善款的處理問題,每年各個慈善機構的善款款項眾多,金額數值巨大,慈善機構有沒有好好地處理這些善款?這些錢最終有沒有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善款的最終取向如何?有沒有被私吞或用作他用?這些問題都是時下異常火熱的問題。由于之前曝出的紅十字會“郭美美事件”和其他有損慈善組織名譽的事件的發生,許多人不再相信慈善機構,這對慈善機構的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另一方面則是慈善機構的活動經費問題,還是因為慈善組織的特殊性,人們常常會關注慈善組織舉辦的所有活動的經費,并對這些活動經費產生疑問:這些經費從何而來?是政府撥款,自行籌款,還是利用善款來舉辦活動?這些問題一直挑戰著慈善機構。再加上我國對慈善組織的監管不力,行賄受賄問題嚴重,慈善組織的財務問題成為讓其頭疼的首要問題。

(三)成員素質問題。組織員工是一個組織重要的資源。只有將內部員工管理好,整個組織才能實現其既定的組織目標。雖然我國大部分慈善機構中的從業人員懷有一顆熱愛奉獻的心,真正地愿意去做慈善,愿意將自己的時間精力花在慈善事業上,但仍少不了一些人在慈善組織中撈油水。綜上所述,目前國內的慈善組織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其內部問題,包括制度問題、財務問題、成員素質問題等,這些問題阻礙著慈善組織的發展,影響著慈善事業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問題涉及較多的是組織中的成員,涉及到組織中成員的心理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從心里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通過心理學的一些理論來解決慈善組織面臨的這些問題。

四、心理學在慈善捐款中的應用

慈善捐款要達到說服人們去參與捐款的目的,首先需要確定說服目標,進行針對性宣傳。再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選擇不同的方式,讓其參與其中,對慈善捐款這一行為產生共鳴,能夠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并付諸行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將心理學運用到慈善捐款中可以從選擇目標人群、擴大宣傳效應和組織內部完善幾個方面入手。

(一)選擇目標人群。慈善組織首先要選擇能夠對捐款這一行為有內心共鳴的群體,上述三種心理類型中主動關注型群體是慈善組織需要首先考慮的目標群體,他們不僅在觀念上認同慈善捐款這一行為,能夠積極捐款,而且能夠帶動身邊的人參與慈善捐款這一行為之中。通過主動關注型群體來帶動被動參與型群體,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如何把握住主動關注型人群,就需要進行宣傳,搞清楚他們的內心想法,讓宣傳內容與他們的內心期望達到一致,促使其捐款,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二)心理學的運用。本文認為,心理學的應用可以結合以下理論展開研究:需要層次理論、情境理論、首因理論、態度與外顯行為、社會信念,下面本文將根據每一理論的具體內容結合中國慈善發展的實際情況,談一談如何將理論用到實處。

1、需要層次理論。(1)理論分析。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需要層次理論,即人的需要是普遍的,每個人無時無刻都有著不同的需要,這些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當較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之后,人民會轉向更高層次的需要。(2)實際運用。在慈善捐款行為中,有些群體認為捐款可以幫助別人,可以滿足他們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同時自己是捐贈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贊揚,能夠滿足自己較高層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慈善組織就可以利用捐贈者的這一心理需求,宣傳慈善捐款的好處,多多報道慈善捐款中的先進事跡,來樹立慈善捐款者的個人形象,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捐款這一行列。

2、情境理論。(1)理論分析。著名學者戴維•邁爾斯指出:人們的行為不僅僅取決于客觀情境,還取決于人的主觀構建。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慈善宣傳廣告并不是很多,街頭巷尾最多的是商業廣告,加之近幾年出現的一些關于慈善組織負面的新聞,很多人對慈善捐款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認為一些慈善組織是騙子,騙取捐贈人的錢。這些負面影響將人們帶進了一種不好的情景之中。(2)實際運用。利用情境理論,讓捐款人能夠真正地體會到受捐人的困難可能會比宣傳廣告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慈善組織在活動上下功夫。只有將捐贈者帶入這樣一種雙方認可的情境,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3、首因理論。(1)理論分析。首因理論又稱為“首因效應”、“第一印象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的。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好的,那么人們就愿意接近他;如果一個人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不好的,那么人們就會遠離他,避免和他接觸。(2)實際運用。將首因理論運用到慈善捐款之中就是要讓捐款人對慈善事業抱有好的第一印象。慈善組織需要積極宣傳慈善的正面效應,做好自己的服務,讓接觸到慈善事業的人對慈善捐款都抱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將這種好的印象持續下去。這樣才能保證人們不會反感捐款這種行為,才能讓更多的人主動捐款。

4、態度與外顯行為。(1)理論分析。態度即人們內心的想法,對一些事物正確與否的看法,態度往往決定了人們對一些事物所采取的行動,從而形成外顯行為。從最開始,慈善機構就要像目標人群宣揚慈善捐款的理念,得到潛在捐款人的內心認同。人們是否會關注慈善捐款,是否會留意慈善捐款的信息,是否會伸出雙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都取決于個人的態度。(2)實際運用。對于目標潛在群體,要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探究他們的想法,他們是否接受了這種理念,他們對慈善捐款的態度如何,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規范他們形成這種態度,他們就會更有可能去采取捐款這項外顯行為。

5、社會信念。(1)理論分析。社會信念是人們從事各種行為的精神支柱,當一個人選擇某種行為時往往需要堅持自己的社會信念,而社會信念來源于社會實踐。經過多次實踐活動之后,人們才會新成自己的信念。(2)實際運用。慈善組織需要在多次活動之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將善款真正落實,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捐贈者,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作用,讓人們逐漸形成慈善捐款是正確的行為,慈善有必要成為自己的信念。在強烈的信念之下,人們愿意去實踐自己的內心所想,這樣的效果才是真正有用的。

(三)組織內部的完善。慈善組織內部的問題同樣需要心理學來指導完善。針對組織內部員工的問題,首先可以在挑選員工方面下工夫,員工入職之前和他們交談,掌握內心動態,選擇真正樂于奉獻慈善事業的員工,為慈善組織注入鮮血。其次,在培訓方面嚴格要求員工,多與員工溝通,了解他們的技能如何,他們想從慈善組織中獲得什么。站在員工的角度,滿足員工的一些需求,達到規范組織,凈化組織的目的。在制度方面,要汲取其他成功組織的經驗教訓,改善現有的組織制度,讓整個組織有規可循,達到最好的目標。綜上所述,慈善事業的效果好可以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可以滿足捐款者的內心需要;慈善事業做得不好,可能會讓人們對慈善產生懷疑的態度,從內心去否定這種行為。慈善捐款應該是為人稱贊的,應該是人們自愿去實施的一項活動,但國內的慈善機構頻繁曝光出問題,讓人們不愿意去做慈善,也不敢去做慈善。與國外一些聲譽較高的慈善機構相比而言,國內的慈善組織需要認清自身的問題,改掉這些缺點,去將慈善真正落到實處,不做虛假之事,不做欺人之事。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的內心活動,并能指導人的行為的學科,可以幫助解決慈善捐款面臨的問題。如何將心理學研究與慈善事業緊密結合起來是一門值得探討的藝術,本文試圖構建起心理學與慈善發展的橋梁。本文首先指出了國內慈善組織存在的普遍問題,通過對心理學理論的分析,將其運用到捐款人的行為之上,提出了一些可以改善問題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慈善捐款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劉光坤.中國慈善組織問題初探[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1(7)

[2]劉文光.我國公益慈善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行政與法,2009(1)

[3]羅清旭.促進中國心理學應用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01(2)

作者:黃驪珍 單位: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黄色毛片播放|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 国产嘿嘿嘿视频在线观看| **性色生活片毛片| 在线看欧美三级中文经典| らだ天堂√在线中文www| 我和岳乱妇三级高清电影|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av影片|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看Aⅴ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嗯~啊~哦~别~别停~啊老师| 适合一个人在晚上偷偷看b站| 国产无套护士丝袜在线观看| 18videosex日本vesvvnn| 国模欢欢炮交150视频| chinese中国农村夫tube| 尤物网在线视频|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日本高清黄色片| 久久综合色婷婷| 极度虐乳扎钉子bdsm|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免费无码成人片|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午夜阳光电影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老师的胸好大好软|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