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文體活動認識近況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王劍峰單位: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輔導員對學生課外文體活動重要性的認識
輔導員對學生課外文體活動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將直接影響各種文體活動的有效開展、影響輔導員投身學生文體活動的熱情、影響輔導員對學生各種專業外的才能的培養傾向和力度。從表1可以看到,75.6%的被調查者認為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很重要”,20.8%的人認為“重要”,只有3.6%的人認為“一般”,沒有人認為“不重要”。以上調查結果說明,輔導員總體上對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的認識是積極的、肯定的。這是保證學生課外文體活動順利、有效開展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二)輔導員對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功能的認識
課外文體活動的功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鍛煉功能;學習功能;愉悅功能;宣傳教育功能;發展個性及特長。具體可以體現為以下十個方面內容。表2顯示,輔導員對學生課外文體活動認同度較高的功能(60%以上)排在前四位的依次為:“培養才干和興趣愛好,促進全面發展”占85.3%,“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占68.0%,“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占66.5%和“人際交流,培養協作精神”占65.5%。絕大多數輔導員都強調大學生在學校應該要全面發展,今后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立足。課外文體活動就是一個良好的平臺,能夠為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學習交流和鍛煉展現的機會。
因此輔導員對于課外文體活動的“培養才干和興趣愛好,促進全面發展”的功能和“人際交流、培養協作精神”的功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分別排在第一和第四的位置。對“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功能的肯定則是輔導員作為一個長期奮戰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工作者,站在學校的角度所總結出的經驗和結論。因為只有當活動最終形成了一定品牌的校園文化,活動才能長久,影響才能深遠,活動的功能才能不斷地改進,學生才會勇于參與。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電腦的普及更加阻礙了學生原本可以通過參與各種文體活動來釋放壓力的渠道,因此對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功能的肯定也是基于當前這一問題的考慮。
此外,我們看到只有37.6%的人認同課外文體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學生的文體活動承載著傳遞理念、培育人才、促進溝通等功能,它們內容豐富多彩、氣氛輕松活潑,很容易為大學生們所接受。而輔導員是思政工作者,承擔著大學生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因此,輔導員們完全可以利用各種豐富的文體活動,讓它們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和良好平臺,從而達到多個層面上的“雙贏”。
(三)輔導員對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和學習關系的認識
盡管大學生參加課外文體活動可以有上述諸多功能,但他們在校期間最重要的任務依然是學習。倘若無法在專業學習和課外文體活動上達到平衡,難免會使這兩方面在時間和精力上產生矛盾,最終很可能因參與課外文體活動過多而影響到專業學習。表3是關于課外文體活動是否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調查統計,可以看到超過半數(51.8%)的人認為不好說。通過對一些輔導員的訪談得知,他們之所以認為“不好說”是因為覺得不能簡單地回答這一問題,要結合諸如學生活動的性質、投入時間、學生參與活動的密度、學生個體差異等方面綜合考慮才能有效地回答。除此之外,認為不會影響的占了29.4%,比認為會影響的18.8%來得多,但并未形成一邊倒的態勢。
因此,對于我們當前的一些課外文體活動,應該廣泛地聽取學生的感受,進行重新評估,加以改進,使其更加合理化,做到既不影響學生在校的最主要任務——學習,又能良好地實現活動課外文體活動的諸多功能。
(四)輔導員參與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的積極性
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主力軍,許多文體活動的策劃、組織、推廣、參與都離不開他們。一些學生社團、協會、班級自發組織的活動也都會邀請輔導員參與和指導。輔導員能夠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是對學生策劃者和參與者的一種無形的鼓勵和肯定。因此,輔導員參與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的積極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活動開展的效果和質量。表4是輔導員認為自己每月參與幾次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為宜的調查統計表,該表顯示,認為每月參與3-4次和5-6次的人數所占比例最高,為36.0%和31.5%。6次以上的比例也較高為24.4%,3次以下的較少為8.1%。由此可見絕大多數輔導員認同的是每周參與學生課外文體活動一次及以上,參與的積極性是相對比較高。
表5我們可以看到,有27.0%的輔導員認為參與學生的課外文體活動會加重自己的負擔,30.4%的則認為不會加重負擔。同樣更多的人認為若要評定是否會加重負擔還需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如活動的性質、活動的時間、參與的次數等等,因此有42.6%的人選擇了“不好說”。輔導員是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人生導師,而學生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輕松活潑,理應成為輔導員們開展思政教育、素質學生拓展、增進與學生交流的重要載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做好輔導員工作的“份內之事”。然而選擇會影響的被調查者不在少數,說明一些輔導員在思想認識上、在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上明顯不足,亟待加強。
輔導員對當前課外文體活動的滿意度
表6是有關輔導員對當前課外文體活動滿意度的調查,認為“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為10.2%和37.1%,加在一起為47.3%;認為“不太滿意”的和“很不滿意”的分別占到43.6%和9.1%,加在一起超過半數,為52.7%。為了進一步了解輔導員們對當前課外文體活動具體在哪些方面不夠滿意,也對此進行了開放式的提問調查。下表(表7)就是經調查整理后排在前幾位的不足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各級活動過多,日程過于集中”,出現頻數是118次,其次是“一些活動的規章和組織監管較混亂或松散”,出現頻數為97次,再次為出現91次和76次的“一些活動無持續性,無法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和“學生參與面不夠廣,基本都是積極的老面孔”。通過訪談得知,絕大多數高校的諸多文體活動(包括校級、院級、系級、年段級、班級、各種學生組織級別等)都緊密地堆積在開學后的第二個月和第三個月里,有的學生甚至到了每周上課都要請幾次假來應付這些活動的地步,這一現象在文體活動積極分子和主要學生干部的身上早已是司空見慣之事。此外,許多學校在學生文體活動管理方面較混亂和不科學,沒有有效的規章制度或是無法執行。有的活動舉辦了一兩次,等學生組織的負責人換屆后就中止了,活動沒有良好的延續性,更不用說能夠形成一些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再者就是很多活動的前期宣傳不夠或是競技性質太強,導致參與各種活動的總是那些活躍分子,而那些沉默的邊緣學生則形成與各種活動漸行漸遠的惡性循環中。因此,學校有關部門當務之急必須加強對學生文體活動的監管,執行和改進有關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和精簡各種級別的活動,想方設法使活動更加普及,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各項活動中來。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總體上,輔導員對學生課外文體活動重要性的認識是比較積極和肯定的,并且絕大多數輔導員認為自己每周參與1-2次學生課外活動為宜,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輔導員們普遍認為學生課外文體活動能夠培養才干和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促進人際交流,培養協作精神,這主要是基于學生全面發展、高校品牌建設和長遠發展,以及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三個方面的考慮。但同時也有20.7%的被調查者認為參與學生課外文體活動會加重自己的負擔,同時有超過半數的人對課外文體活動“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原因主要有:各級活動過多,日程過于集中;一些活動的規章和組織監管較混亂或松散;一些活動無持續性,無法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學生參與面不夠廣,基本都是積極的老面孔等。
(二)建議
首先,輔導員應當充分發掘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在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充分利用豐富多彩、氣氛輕松的學生課外文體活動來為自己的本職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其次,從學校到學院系部,再到班級,輔導員要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協調好各級別活動日程,盡量使各項活動有序的開展。再次,一些輔導員必須加強自身的思想認識、職業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只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親自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才能更好地融入學生當中,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最后,學校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學生文體活動的監管,規范和改進相關的規章制度。堅決淘汰那些較低俗或是參與面很窄的活動,同時,使那些具有教育意義且備受廣大師生歡迎的活動得到延續和傳承,力爭形成一定品牌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