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民族歌舞藝術審美特點分析范文

民族歌舞藝術審美特點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歌舞藝術審美特點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歌舞藝術審美特點分析

作者:袁源單位: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貴州貴陽

貴州苗族享有能歌善舞的美譽。苗族是個無文字的民族,他們以歌謠、舞蹈、服飾等多彩多姿的藝術化方式記錄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舞蹈是其中最感性、最普遍的方式。俗語說:會說話的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就會跳舞,這反映了他們的歌舞文化真實生動地存在于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因其特殊文化背景,貴州苗族舞蹈具有鮮明的審美特征:原始古樸、自自然然;情感豐富、真誠熾烈;生命之愉、浪漫之歡。

一、原始古樸、自自然然

原始古樸之美是人類早期原始藝術具有的基本特點。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原始古樸美逐漸蛻去,越來越人工化、文人化,但苗族舞蹈由于真實地存在于苗家人的現實生活中,一直存留著原初的古樸性。這類舞蹈既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幽深感,又讓人覺得簡單、純樸、稚拙,讓觀眾似乎看到一個民族在遠古蠻荒時代的背影。這種古樸原始并不是與事物發展的初級形態畫等號,反而是精雕細琢的現代藝術難以企及的,這些藝術散發著的生活的光芒或者說與生活的交融一體是技藝化的現代藝術所做不到的,因此,現代許多藝術家都向原始藝術尋求滋補。韓少功在《文學的“根”》中開宗明義地提出:“我以前常常想一個問題:絢麗的楚文化流到哪里去了?……兩年多以前,詩人駱曉戈去湘西通道縣侗族地區參加了一次歌會,回來興奮地告訴我:找到了!她在湘西那苗、侗、瑤、土家所分布的崇山峻嶺里找到了楚文化的流向。那里的人慣于‘制笠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披蘭戴芷,佩飾紛繁,索茅以占,結首以信,能歌善舞,喚鬼呼神。只有在那里,你才能更好地體會到楚辭中那種神秘、奇麗、狂放、孤憤的境界。”[1]文化的傳承性是要經過歲月的考驗的,而古樸的文化能經受歲月的洗禮,對當代藝術創作產生深遠影響,已經證明了這種文化是一種精華文化。苗族舞蹈能流傳千年,已經顯示了其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其中最突出的審美特征是原始古樸。

貴州苗族舞蹈從各方面都體現了原始古樸這一特征。無論是從舞蹈意境來看,還是從舞蹈的表現形式來看,與一般舞蹈不同的是,幾乎大多數的苗族舞蹈的中心思想都與遠古祖先、族源形成、族群生活等有關。如木鼓舞、銅鼓舞、皮鼓舞、蘆笙舞等等都可以從中看到遠古生活、生產文化的影子。“千年一跳,一舞跳千年”就是它們的反映。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的一種享有盛譽的祭祀性舞蹈,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源于苗族祭鼓節,木鼓是苗族祖宗的象征。苗族人認為他們的始祖蝴蝶媽媽和姜央以及本族的歷代祖先的靈魂就安息在木鼓中。這種舞蹈其表現正是族群起源、族群意識的觀念,其內容指向是祖先遷徙、開墾田土、打獵等遠古生活面貌。它的表演舞姿古樸粗獷、豪邁奔放,舞蹈時頭、頸、腰、腿、手、腳一齊擺動,全身用力,扭擺整齊,瀟灑和諧,快慢相間,在木鼓聲、舞步聲,吆喝聲的強烈合音伴奏下,舞姿奔放,熱烈,給人一種古樸悠遠的感覺。這種舞蹈在表演中既獲得對祖先的崇敬感、莊重感、神秘感,同時又有娛神(祖先)時自身獲得的娛人娛己的快感。因為苗族在歷史上沒有出現過文字,都是口語化的表達,舞蹈這種古老的藝術門類就成為苗族歷史的傳承方式之一。它以苗族社會和族群成員的生活大事為依托和內容,以自己獨特的舞蹈方式與歌唱、習俗、語言等形成敘事話語,表達苗家人的精神需求。由于居住的地理環境比較封閉,使得苗族的舞蹈文化保留了原初的原始性和古樸性。貴州苗族舞蹈原始古樸伴隨的是一種自自然然的特征,是一種任情而為率真直接的表達。苗族族群的農耕社會特征明顯,他們的藝術的審美趣味直接從生活、生產經驗中來,是苗族人民對生活的感發。

苗族舞蹈的動作、節奏、韻律、姿勢等都來自他們日常生活,是他們率性而發的自然情感的表現,是原生態舞蹈的自自然然的展現,反映著苗家人的審美理想。然而就現代藝術而言,常常受到藝術創作規律的束縛,帶來了人為的打造、模仿的痕跡,往往缺乏藝術蓬勃的生氣。舞蹈就是苗族人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方式,一種同天地、自然相約的審美生活化、生活審美化的人生狀態。黔東南苗族舞蹈,一部分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舞蹈,這些舞蹈源于生活,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經過藝術加工,在舞臺上跳的就是苗家人的風俗、文化、人情,每一個演員在舞臺上都跳得自由自在,感情純真自然。這些演員大部分來自當地的本土苗民。如苗族舞蹈《太陽鼓》就是將素有東方迪斯科美譽的反排木鼓舞搬上熒幕,把生活中祭鼓的情節直接搬進了舞蹈活動,舞蹈奔放而優美,似乎是對生活經驗和記憶的保存和回顧,也是對美好生活本身的表現。另一部分舞蹈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然而然的,與生活融為一起構成了舞蹈的自然性。像迎賓舞是苗家兒女們迎接客人時所跳的舞蹈,以表達人們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其節奏熱烈,舞姿變化不大而又饒具風趣,體現出熱情好客的待客禮俗。迎賓舞和生活中的迎賓活動融為一體,舞蹈生活化、生活舞蹈化,形成了舞蹈的自然性。

二、情感豐富,真誠熾烈

情感性是舞蹈的審美特性。我們常說的“歌以敘志,舞以宣情”就生動指出了舞不但可以直接表現人類細微深沉的情感情緒,且可以直接觸及人的心靈的最深處,激發和宣泄人的激情。情感豐富且熾烈是黔東南苗族舞蹈特有的審美表現,這是由苗族人特有的文化生存背景育化出來的,這與舞蹈的內在本性是情感的藝術相一致。苗族舞蹈用通過特殊的表現手段———舞蹈的形體動作、表情、力度的強弱、節奏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等多種藝術語言來表現其他藝術形式難以表現的人的復雜的情感世界。我國著名舞蹈理論家吳曉邦認為,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內在情感所表達出來的各種姿態和動作。[2]

正因為如此,木鼓舞傳達了一種磅礴、莊嚴的情感。它是祭祀性舞蹈,過去木鼓舞是在十三年才舉行一次的全族性“吃鼓藏”祭祀活動中才表演,“吃鼓藏”又稱“鼓社節”或“祭鼓節”,是苗族很隆重的傳統祭祖活動。鼓手多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男子擔任,舞者也主要是男性。舞時由鼓手1至2人雙手持鼓棒敲擊鼓面、鼓邊、鼓槌形成豐富多變的音色和節奏。眾人聞聲起舞,舞姿雄健有力,雙臂隨身體扭轉自然翻飛,肩部有力地擺動,順手順腳(即同邊手)地跳躍,傳達著深邃古樸的祭祀情感,傳達娛神的感情。踩鼓舞傳達的是歡悅喜慶的情感。它是苗族女子自娛性集體舞蹈,不需要有特定的表演時間,喜慶之日即可自發起舞。其鼓為扁圓形,鼓面朝左右兩側置于鼓架上,由1人擊鼓,眾人繞鼓踏節,翩翩起舞,節奏多為4/4拍。舞者穿著漂亮的服飾,隨舞步的移動,腰部微擺,小臂隨之左右擺動,快樂而喜悅。水鼓舞傳達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之情,它是水、鼓、舞相結合的舞蹈。舞者打扮夸張,頭戴蓑衣,舞姿古樸奔放,在水溝里踩鼓慶賀。表達了苗族人民開朗、樂觀之情。

現代苗族舞蹈通過藝術加工結合苗族舞蹈的原生態元素,同樣傳達著苗家人熾烈的情感。舞蹈《水姑娘》通過舞蹈演員對水惟妙惟肖的模仿,身體的律動清脆得就像那滴滴清泉;“S”型的隊型排列仿佛是泉水蜿蜒的流淌;姑娘們手拉手以腰部為中心上下翻動又像是泉水流到險處的上下起伏……鏈條式的滾動配以姑娘們藍色的裙擺儼然是將大自然環抱中的清清泉水移到了舞臺上,“叮咚”的泉水聲給人真實可感的陶醉,表現的是勤勞勇敢的苗族兒女,以涓涓的河水寄托著他們對生活的無限憧憬之情。舞蹈《銀項圈》的演員身著紫色與青色相間的苗族服飾,手舞銀光閃閃的銀項圈,它作為苗族服飾的一大亮點、一種象征,在舞蹈者巧妙的變換隊形中,動律十足的舞步中穿針引線,體現出苗族女孩熱情奔放的本色。舞蹈《山那邊》所表現的就是淳樸的民族古風,深厚的民族底蘊,展現苗家少女純潔、溫柔、樸實、秀美的畫面,表現出山里妹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家鄉發展繁榮的美好愿望。舞蹈《聆樹岜沙》從年輕的岜沙人通過樹與過世的老人對話開始,岜沙漢子粗獷的嗓音伴著舒緩的樂音,回旋蕩漾,所講述的故事讓人心曠神怡,將岜沙人與樹、大山、自然的深厚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生活性舞蹈,還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舞蹈,苗族舞蹈表現的這種情感都是苗家人生活傳情達意的一種審美藝術形式,它豐富和廣闊;且這種情感是苗家人靈魂深處內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它強烈而炙熱。

三、生命之愉,浪漫之歡

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下,苗家人對生命有自己的見解。這也鮮明地體現在苗家人的舞蹈中。苗族舞蹈源于早期先民的巫術活動中,受巫文化影響很深。苗家人認為萬物有靈,尊重生命,追尋美好生活。又由于他們生活在山區一帶,環境惡劣、艱苦,這使得他們培養起一種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樂生意識。這是一個民族的家園寄寓所在,也是一個民族對生活價值的發自內心的表達,讓苦難的苗族人對生活有了一種理念,即使這種生活是困難的,但是當這種特有的文化觀把人們團結在一起,使得人們可以微笑堅強去面對大自然賦予生活的一切。舞蹈成為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述方式,苗族人在舞蹈中享受著生命賦予之情。

我們知道,蘆笙舞是貴州苗族最有代表性的舞蹈。蘆笙舞從其傳說來看,就是對生命的起源探尋。苗家人認為蘆笙是始祖母創造出來的,象征苗家人的母親,它的聲音也是母親的聲音。“蘆笙”有源起之意,吹起蘆笙曲,跳起蘆笙舞,意味著生生不息。蘆笙舞從其內容來看也非常多,有自娛性蘆笙舞、習俗性蘆笙舞、祭祀性蘆笙舞等等,多姿多彩傳達生命豐富之情。從其形態來看,既有陰柔之美又有陽剛之美,動作上有“踩”和“跳”,舞步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如鼓龍鼓虎———長衫龍舞蹈是貴州小花苗族所獨有的一種苗族蘆笙舞蹈。小花苗族從古以來崇拜龍,因為龍具有很大的力量,使世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事如意。每逢到了收獲季節,勤勞樸實的苗族人民,把自己打扮成龍的模樣,穿著黑色的長衫,頭頂著龍面斗角圖騰、插野雞翎,戴髯口,伴隨優美的蘆笙旋律,縱情狂歡,用歌舞慶祝豐收、表達愛情。這種舞蹈表達了苗族人民在長期艱苦生活中開朗、熱情和雄渾遒勁的性格和氣質,體現了他們樂觀的生活狀態。滾山豬是苗族蘆笙舞的另一種特色舞蹈。它是把蘆笙吹奏,舞蹈,雜技融為一體。頭戴野雞翎帽,身著繡花白褂,腳著麻耳草鞋,或以頭為足、或以人攀肩,在盛滿水的碗與碗之間,邊吹蘆笙邊進行舞蹈技巧表演。這種舞蹈中蘊涵著的堅強不屈的民族性格和特征,它以美麗來回答生命。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懷特曾說“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人類種族的每一個成員從他降臨人世的那一刻起,便生存于一定的氣候、地形、動植物地帶的自然環境之中,同時也進入一個由一定的信仰、習俗、工具、藝術表達形式等所組成的文化環境。”[3]蘆笙舞中的配飾也很特別。如黃平苗族的花帶蘆笙舞,“討花帶”是小伙子邊舞邊吹著蘆笙曲向自己愛慕的姑娘求愛。在這種場合,姑娘若與小伙子情投意合,就會把自己精心編織的花帶,含情脈脈地拴在小伙子的蘆笙上。這種形式主要是以蘆笙吹歌傳情,訴衷腸,求得佳偶。花帶是女子的傳情物,是作為生命之情的形化物,能得良緣終成眷屬,花好月圓是每個人心中的理想。我們說苗族舞蹈不只是為了展現舞蹈技藝,它之所以能打動任何人,源于其真實美。它是為了展現生命、表現生命、感悟生命、體驗生命,促進、提升生命是苗族舞蹈的本質反映。這是一種在原生態環境中孕育、創造的美。聞一多先生曾總結了世界各地原始舞蹈的共同目的:是以綜合性的形態動員生命,用律動性的本質表現生命,以實用性的意義強調生命,以社會性的功能保障生命。現代的舞蹈是不能和原生態舞蹈比擬的。原生態舞蹈能把那些音樂和節奏融為人的血肉,盤踞在人體組織中,具有轉移和激動一起人類的本領。[4]

貴州苗族舞蹈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貴州苗族人民對世界文明的杰出貢獻。魯迅先生說過: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有世界性。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把握苗族舞蹈的審美性,弘揚苗族舞蹈審美特征,是繼承優秀苗族舞蹈藝術,發展符合民族審美情趣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需要,對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重塑社會的人文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福利一区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在线|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日美女大长腿b|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 黄网址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红色一片免费高清影视|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a级一级黄色片|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天天干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本网站受美利坚法律保护 | 真希友田视频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2021果冻传媒剧情在线观看| 成人片在线观看地址KK4444| 亚洲人成色77777| 白丝女班长被弄得娇喘不停 |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日韩精品欧美精品中文精品|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 扒美女内裤摸她的机机|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校园放荡三个女同学|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SM主人调教女M视频| 超清首页国产亚洲丝袜| 国产绳艺sm调教室论坛| 99在线视频精品| 成年人看的毛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