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生物科學修養的提升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培養挑戰性思維,實現多向交流。生物科學是一門典型的實踐科學,教學中樹立學生的挑戰性思維方式尤為重要。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鼓勵學生不迷信經驗和權威敢于逆向思考問題。不害怕錯誤和反對,敢于闡述獨到的意見和見解。不擔心失敗和挫折,敢于嘗試前人未做過的試驗。同時,要帶領學生開展多向交流活動。交流對象包括師生之間交流、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與社會之間交流等。交流內容可結合課程,采取教師預設主題、學生提出問題、扣緊當下社會熱點難題等,力求豐富多彩、貼近生活。同時,給學生的思維以想象和拓展的空間,在交流中不斷深化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打下良好的專業素養。
開放教學評價。開放式生物學教學必定要有開放性的教學評價作為后盾和保障,在考查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上不能僅用傳統的考試方法,而要引進實驗觀察、動手操作、撰寫心得體會和小論文等多種評價標準。注重學習評價的激勵作用,使學生學習知識、探究問題和參加實踐的興趣在評價中得到激發。
實施探究性生物教學方法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基本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利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主動開展探究性教學,改變長期以來只強調讓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并以灌輸的方式進行傳授,只是簡單地“授人以魚”,而沒有“授人以漁”的現狀。生物學的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從設問→討論→結論→提高的探究過程中,達到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
1.強化教師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夯實教師生物教學功底。從傳統生物學教學方式向探究式教學的轉變,要求教師先行。要在思想上強化教學創新意識,充分認識這種轉變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也要求教師進一步提升生物教學功底,具備較深厚的生物學知識,這是培養中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前提條件。要樹立認真鉆研的精神,不斷更新、充實專業知識,及時把握教學動態,吃透課程標準,明確授課目標,準確取舍,突出重點,做到有選擇地開展生物學探究性教學活動,防止泛泛而為、不分輕重。
2.循序漸進,選取合適的課題進行探究。在探究性生物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按不同的難易程度設置適當的問題,是教學的關鍵。中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習領會的能力有待逐步提高,探究課題的設置也應當循序漸進,適合不同階段的特點,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因而,教師要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事先制訂好生物課程探究性學習的步驟、方法和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既要環環相扣,又要將每個環節與各章節課程相融合,并突出重點。
3.教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則要發揮好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在一個完整的系列活動中學會嘗試、分析、歸納和總結。教師的引導要著重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因勢利導,著重強化中學生各種基礎訓練,為今后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因人施教,了解每個學生的知識功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三是因果關系,對探究性學習要完成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的過程,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重視探究性學習的總結與反思。總結與反思是至關重要的升華,毫不夸張地說,若缺少總結與反思,探究性學習只是完成了一半。教師要帶領學生認真分析探究性學習的結果,得出有理有據的結論。同時積極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辯證的分析歸納和科學的總結表達。而及時的反思更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并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開展研究性生物實驗課題
研究性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從課堂知識和生活實際中提出研究性課題,通過實驗研究得出結論,以此來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自主地吸收生物學知識,應用生物學基本理論解決問題。它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是強化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它是以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得出研究結論→交流研究心得作為一個完整的研究性實驗過程。
1.變驗證性實驗為研究性實驗。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大多為預設好的、簡單的操作過程,由于事先有了明確的實驗結果,學生只需進行模仿操作即可完成整個實驗。這種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自主鉆研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提出質疑、發表見解的探究思想,束縛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當今的中學生物教學急需將驗證性實驗轉變為研究性實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的欲望,變被動驗證為主動探索,促使學生在研究性實驗的開展過程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親身感受問題帶來的挑戰、研究帶來的收獲。
2.選擇合適的研究性實驗課題和組織方式。中學生物學的研究性實驗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學生的知識積累也較為粗淺。因而,研究性實驗課題的選擇上要注意做到:第一確定合適的難易程度,難度超出中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范圍,就容易使學生在困難面前出現畏縮,達不到教學目的。第二確定合適的時間長度,一個研究性實驗如果時間拖得過長、占用時間過多,也會增加學生的課程負擔,使學生失去興趣。第三聯系生活實際,選擇學生興趣的課題。生物科學來自于生活,實驗課題緊扣生活實際最能引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從而完成實驗研究。在組織方式上可采取通過收集材料或聽取講座后,撰寫報告的方式,也可成立研究小組,進行分工合作完成實驗過程,還可鼓勵學生獨立開展實驗,通過個人的努力完成研究。
3.走進自然,開展研究性實驗。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讓學生走進自然開展研究性實驗是最貼近生活實際的研究方式,是強化中學生生物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手段。探索自然界的奧秘更能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實質。
自然界的諸多發現,常常讓學生感到驚訝、驚奇和驚喜,增強了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比如,可以讓學生開展近郊生物資源調查活動、分析自然界植物顏色變化的情況、記錄昆蟲生長發育的情況等,使研究實驗內容豐富多彩。
作者:莊桂單位:福建師范大學